...辦公廳督查我市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
陳曉艷
摘要:推廣音樂文化工作是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研究地方高校音樂院系如何參與公共音樂文化服務對區域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即是通過剖析當前我國高校音樂院系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現狀,并以廣東省茂名市唯一一所高校——廣東石油化工學院藝術系為例,探討高校音樂院系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有效路徑及政策建議,以期從理論上為高校音樂院系提供一套相對系統的有效參與地方公共文化服務的對策措施建議,使其能更充分地發揮社會服務職能,更好更快地促進地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區域經濟和文化發展。這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而且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高校音樂院系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 有效路徑 政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J6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11-0077-04
推廣音樂文化工作是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研究地方高校音樂院系如何參與公共音樂文化服務對區域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即是通過剖析當前我國高校音樂院系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現狀,并以廣東省茂名市唯一一所高校——廣東石油化工學院藝術系為例,探討高校音樂院系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有效路徑及政策建議,以期從理論上為高校音樂院系提供一套相對系統的有效參與地方公共文化服務的對策措施建議,使其能更充分地發揮社會服務職能,更好更快地促進地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區域經濟和文化發展。這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而且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我國地方高校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現狀分析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在增強高校社會服務能力部分中提出:“高校要牢固樹立主動為社會服務的意識,全方位開展服務”。①全方位服務包括:推進產學研用結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社會成員提供繼續教育服務;開展科學普及工作,提高公眾科學素質和人文素質;積極推進文化傳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積極參與決策咨詢,主動開展前瞻性、對策性研究,充分發揮智囊團、思想庫作用等。并鼓勵師生開展志愿服務。作為社會科學文化的中心,高校發揮大學的學科專業知識優勢,彰顯大學文化內涵與文化精神,參與社會公共文化服務,發揮區域文化知識傳承與文化引領作用是履行其社會職能和組織責任的使命使然。但是,從對我國現階段地方高校在踐行其社會文化服務責任的調查結果來看,會發現不管是參與程度,還是參與方式等都還尚不能令社會滿意,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其一,地方高校教師普遍與社會接觸不夠。地方高校是為了積極回應地方社會的需要而出現的,在高校與社會的融合過程中,地方高校擁有得天獨厚的環境,在公眾眼中地方高校是應該能夠解決所有社會難題的。但是在現實中,地方高校卻往往更像是矗立在地方城市中神圣而孤獨的象牙塔,神秘、崇高而又不可接近。這與高校自身體制機制的障礙直接相關。大部分的地方高校教師都是處于與社會隔離狀態,與外界接觸甚少,雖擁有淵博的專業知識,卻不能學以致用,整日關在象牙塔內撰書立作,縱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卻沒有實踐經驗,更無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帶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在走應用型人才培養發展道路的地方高校中無疑是非常矛盾的。由此帶來的結果就是高校無法更好地為地方社會服務,實現其社會職能。
其二,地方高校與地方社會交流僅流于表面化、形式化。作為擁有優越“硬件”及“軟件”資源的地方高校,在實施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這一社會服務職能的過程中,往往是處于被動的、被要求參與的狀態,無法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在與地方政府、教育、文化部門、企業以及中小學的合作交流過程中,通常是因為某種任務需要,或者因為特定的機會被邀請參與才能實現互助合作。這種被動參與勢必無法達成良好的效果。并非高校本身“架子高”,問題在于地方高校有社會責任意識,也有心履行社會責任,卻又困難重重。首先,地方高校是有意為當地社會做更多的貢獻,有心想通過更多的研究成果推動當地社會發展,地方高校在這方面可以提供智力支持,但往往地方社會卻無心合作,更準確地說是沒有一個能夠連接高校與地方社會合作的平臺,從而導致雙方明明彼此需要,卻又互相看不見、摸不著。如此,也導致了地方高校的課題、科研轉化率非常之低,因為高校沒有資金去轉化,也找不到地方社會的投資方,故而優秀的成果無法運用到市場上,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也就不能促進地方社會更好更快地發展。
此外,地方社會也會持有“外來的和尚會念經”的執念,想盡辦法引進外地人才,往往忽視了地方高校的人才。究竟通過何種途徑為地方提供智力支持,這也是地方高校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對地方高校音樂院系參與地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來說,以上兩點同樣也是目前所面的對最直接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是地方高校音樂院系更好地參與現代公共文化服務構建的必要條件和前提。
二、高校音樂院系參與地方現代公共文化服務構建的有效路徑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作為廣東省茂名市唯一一所高校,其文化引領和輻射一直對茂名市社會、文化、教育等發展產生著重大影響,藝術系作為茂名地區唯一的音樂類本科教育機構,在與地方教育部門、文化部門、各類演出團體以及廣大中小學校的交流中,建立了十分良好的互助合作關系。從對茂名市文化工作系統和廣東石油化工學院的調研情況看,廣東石油化工學院作為茂名市唯一一所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參與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校園設施也一定程度上對社會開放,但總體看來,不管是參與程度,還是參與方式等都還有待進一步的提升。從本質上來說,只有真正明確地方高校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有效路徑才能更好地實現地方高校的社會服務職能??偟膩碚f,地方高校音樂院系參與地方公共文化服務構建的有效路徑主要體現在文化普及、人才儲備、知識創新、文明引領四個方向。
在文化普及方面,地方高校音樂院系可以結合自身的學科、專業等實際情況,充分發揮自身區域優勢和人才優勢、科研優勢、文化優勢,深入挖掘和弘揚區域傳統文化,對區域社會產生輻射和影響,為區域公共文化建設作貢獻。地方高校音樂院系,應特別重視對區域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整體提升地方音樂文化建設水平。廣東石油化工學院藝術系對于地方音樂文化的研究、傳承及普及非常重視。如對“高州木偶戲”“跳花棚”這兩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門立項,請專家為師生授課、深入地方實地調研,在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加以創新發展,以具有地方特色的“冼夫人”文化為主題,編創音樂劇、木偶劇,引發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對傳承區域傳統文化做出了貢獻。在音樂知識普及方面,鼓勵專業教師開展音樂知識講座,還定期舉辦“廣東石油化工學院藝術系開放周”活動,讓更多的非音樂專業人士更深入了解音樂專業的學習內容、學習方式,進行相關音樂教育常識的普及。
在人才儲備方面,高校音樂院系參與地方現代公共文化服務構建要突出兩個主體——教師和學生的能動作用,建立一支專業化、規模化、正規化的文化服務團隊。發揮兩個團隊的影響力,充分調動教師與學生的積極性,促使教師在公共文化教育中發揮著引導作用,使學生在公共文化教育中起著主力軍作用,共同服務于地方公共文化的創新與傳承。地方高校音樂院系對區域經濟文化建設可以提供間接的、直接的服務,地方高校為地方提供優秀的人才,不能僅僅局限于提供合格的勞動力,而要提供質量高,能夠快速融入地方社會發展,與地方社會需求相匹配的優秀畢業生。對于地方高校的音樂院系來說,培養能夠推進地方音樂文化發展、提升地方音樂文化素養的優秀的中小學音樂教師以及演出團體骨干是其最主要的人才培養目標。在人才培養方面,廣東石油化工學院藝術系特別重視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與茂名地區多所中小學建立協同創新平臺,掛牌多個實習、見習基地,既為學生創造了學以致用的實踐機會,又為服務地方公共文化建設做出貢獻。
在知識創新方面,高校音樂院系參與地方現代公共文化服務要將音樂學科前沿研究成果應用到地方音樂文化建設中來。地方高校代表著地方知識水平的最高地,也承擔著知識引領和創新的使命。廣東石油化工學院非常鼓勵各專業教師通過訪學、進修等形式提升個人專業能力,同時將國內外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帶回來,并應用到當地的生產生活實踐中。藝術系的多名教師都去到國內外高等音樂學府,如中國音樂學院、北京舞蹈學院、俄羅斯國立師范大學等進修深造,學成歸來將最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最新的知識技能傳授給茂名本地的師生和百姓,為本地的音樂文化生活注入新鮮的血液。同時也將之應用于本地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當中。
在文明引領方面,高校音樂院系參與地方現代公共文化服務構建要覆蓋城鄉社區。立足于城市社區,針對社區的文明行為、青少年校外活動、社區居民終身教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以及特殊人員的生存與發展等提供相應文化幫助。同時,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積極開展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多年來組織師生“三下鄉”活動,將優秀的音樂文化表演送入農村、貧困地區,豐富當地百姓的音樂文化生活。也有很多教師被企業聘請為常任藝術團指導教師,豐富企業職工業余音樂文化生活。在今后的公共文化服務中,我系還會對于社區音樂文化生活、城市音樂文化生活、社會繼續教育需求傾注更多的關注,提供更加系統完善的服務。
三、高校音樂院系參與地方現代公共文化服務構建的政策建議
首先,地方高校若要踐行好其社會責任,離不開良好的社會環境,這需要地方政府給予物質上、精神上以及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地方政府是“為保障大多數人的利益而存在的,它有義務、也有能力為社會各主體的發展提供它們自身無能為力解決的外部條件,促進社會服務體系”。②地方政府應根據當地實際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做好高效審批、協調服務及項目助推工作,引導地方高校大步向前。如地方高校在區域公共文化建設中作為越大、貢獻越大、影響越大,地方政府就相應地在資金投入、人才引進、科研合作、平臺搭建等方面給予地方高校更多的傾斜、支持和關心,從而推動地方高校的自身發展,形成良性循環,更好地服務于區域公共文化建設。
其次,地方高校履行其社會職能要將參與公共文化服務作為一項長期開展的項目來實施。通過制定項目推進小組制度、要素保障機制、督察考核機制、輿論引導機制等相關制度,激發各院系在公共文化服務中創先爭優的熱情,形成你追我趕、競相奮進的濃厚氛圍保證該項目有效實施完成。
此外,要爭取社會各界經濟支持。地方高校踐行其社會責任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很多時候是因為資金不足而無法實施。比如,對于音樂院系參與公共文化服務來說,培訓場地、活動場地、舞臺燈光道具、器械搬運等,各種費用支出無疑是很大的一筆消耗,這就需要社會各界伸出援手。充足的資金來源需要社會各界助力,共同為茂名地區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貢獻力量。
最后,要制定聯合培養計劃,建立協同創新基地。對于高校音樂院系來說,為地方中小學及各級各類音樂教育機構培養優秀的師資是最主要的人才培養目標。因此,與中小學音樂課程緊密銜接也是地方高校音樂院系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我國高校與中小學教育嚴重脫節,教師與社會的接觸不夠。目前我國沒有任何政策鼓勵地方高校的教師走進社會,關于中小學教育改革問題,地方高校尤其是地方的師范院校專門為地方培養中小學教師,卻沒有積極地參與進去。研究中小學改革的高校教育學者,往往不知道現在小學是什么樣子。若是說對中小學做實地研究,大多數也是對市區的某些學校,縣級以下的中小學幾乎無人問津。導致不少中小學老師抱怨專家說的一套根本不適用于教學實踐上。廣東石油化工學院藝術系雖然在這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更多體現在為滿足人才培養方面的需求,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實習實踐機會,但是高校音樂教法教師直接參與中小學一線教學及課程研究卻無法得以實現,究其原因也是沒有參與的途徑與渠道,甚為尷尬。
當今社會,政府、社會以及其他社會主要機構把很多目標的實現都放在高校身上,在大眾化高等教育中地方高校不僅勢在必行,而且要大有作為。如何使地方高校更好地行使其社會責任,是社會各界都應該共同努力的事。綜上所述,在高校參與地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的過程中,不管是政府、企業,還是各職能部分都要積極地搭建起聯系各方的橋梁,因為地方高校要能夠有所作為,光憑一己之力是遠遠不夠的,地方高校需要社會各界的配合,為之提供有利的環境,才能更好更快地為當地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注釋:
①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信息公開專欄。
②呂華芹:《政府和高校關系--新公共管理學的視野》,《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第65-67頁。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信息公開專欄.
[2]章春杰.地方高校在區域公共文化建設中的價值體現[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04):118-120.
[3]呂華芹.政府和高校關系--新公共管理學的視野[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05,(04):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