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數繪板繪制古典水墨MM
黃世鵬
摘要:時至今日,電腦美術早已經不是過去的個別電腦技術人員的專利,在逐漸被大眾所熟知的同時,甚至也悄然融入純藝術的殿堂。而本文中作探討所涉及的作品形式,是從大美術的觀念出發,不僅包含了各個中西畫種,也囊括雕塑、攝影、平面設計、電影藝術等電腦繪畫所參與到其中的部分,試圖擴大知識面范圍,從更多的呈現方式、更多角度去立體地觀察研究,以從中探索出一些更為完整的電腦繪畫的藝術語言類型及其精髓。
關鍵詞:電腦美術 藝術語言 呈現方式
中圖分類號:J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07-0066-04
一、引言——繪畫語言是作品構成的基本要素之一
其實藝術繪畫語言猶如現實生活中的地方語言。在日常生活中,一個人往往會掌握一種到幾種方言,但在他(她)與人正常口頭交流時,往往只能選其一進行交流,如果強行將幾種方言混淆在一起,將給人產生不適的感覺。方言如此,繪畫語言也如此。這也是繪畫必須統一繪畫語言的原因所在,也意味著如果多種繪畫語言強行使用于一件作品中,勢必令人產生混亂、迷茫甚至不適的感受。繪畫語言越是統一,整體諧調感、統一感就越強,就越能使人產生視覺上的愉悅。由此我們知道繪畫語言對作品的影響至關重要,需要先學會語言、掌握語言,才懂得如何組詞造句,直到成為長篇大論,才有可能成為好作品。而這點于電腦美術的繪畫語言同樣的適用。
二、電腦繪畫語言的基本構成
(一)畫面像素的顛覆
單從電腦成像最基本的單元——像素就能看出,從過去的馬賽克畫面,已經走到如今的全高清、超清等畫面,雖然肉眼幾乎看不出有像素,但像素仍舊是真實存在的,并不會因此而消失(如圖1)。我們所有要研究的電繪語言,無論有多么龐大和繁雜,都必然由每一個像素點所構成,而由數不盡的像素所構成的這些特殊的數碼藝術語言,則是需要我們用傳統繪畫到現代繪畫的觀念去評判、學習并得到發展。
圖1 同樣是網球游戲,從較早的雅達利電視游戲畫面與現今三維游戲畫面形成的鮮明對比。雖然今日的畫面像素仍然存在,但肉眼已經越來越難以辨認出來。
(二)風格上出現的兩種極致
當今社會廣泛應用的電腦繪畫所產生、衍生出的繪畫語言,其不外乎兩種極端。一種為純電腦語言,即只能在電腦中出現,或最便于在電腦中出現的繪畫語言;另一種則為模擬現實繪畫語言,即通過一定的自然繪圖工具、相機、掃描儀、后期操作手法等實現對真實顏料、畫紙的特性、效果進行高度模擬,直到以假亂真的程度(如圖2)。而多數數碼繪畫藝術家的追求會在兩種極端之間。而除了模擬真實手繪的語言,還同時擁有完全屬于自己的獨特繪畫語言,也是電腦繪畫的一大特色及優點。電腦繪畫最富魅力的是由“母體畫”演繹出來的“子體畫”。可以說,“母體畫”是我們平常見慣不驚的藝術形式,而“子體畫”是我們在慣常的視角范圍內,從未見過的視覺形象。[1]
圖2 同樣是描繪球體的畫面,電腦模擬真實素描繪畫筆觸的語言與純電腦繪畫語言對比,從而形成的兩種極端。可以看出純粹的電腦繪畫語言有機械化、規則化、色彩極端飽和等特點,當然我們不能以偏概全地說這種風格特征是好是壞,而要看它具體應用到什么類型的作品上,因為這種特性正好與真實手繪的特點形成了互補。以上的圖例也可以視為“母體畫”與“子體畫”的關系。
(三)存儲繪畫語言的畫面格式區分及適用范圍
傳統繪畫語言的點、線、面、體、色彩、明暗調子、肌理等完全可以由計算機進行不同程度的模擬,模擬自然手繪顏料的作品較多地由計算機位圖格式進行,也稱為點陣圖式,例如JPG、TIF、BMP等。但點陣圖由于涉及到畫面的每一個點和像素,所以往往造成文件量龐大,拖慢機器運行速度,并且不易修改的缺點。而模擬裝飾紋樣、結構工程圖等畫面相對簡潔、概括的作品則較多采用計算機的矢量圖格式進行,例如AI、CDR、DWG等。矢量圖在電腦中只需記錄一條線的兩個端點數據,或者整個色塊的色值等,所以形成的文件相對較小,方便修改。但矢量圖卻有難以調整色彩、藝術肌理不豐富、相對刻板的缺點。而模擬雕塑語言的最佳選擇就是計算機的三維繪圖格式,它表現的骨架結構為矢量文件,但由于還需要進行真實細致的肌理表現,又加入了位圖文件進行貼圖處理,從而形成獨特的集矢量和位圖于一身的三維圖形格式,常見的有3DS、MAX、C4D等。再者由于計算機立體表現本身就是一項相對繁雜的工程,所以三維圖形格式所形成的本體文件及附加文件也相當復雜和瑣碎,容易造成不易完全備份、移動的缺點。
三、電腦繪畫語言的內容
(一)畫面語言的內涵普遍欠缺
所謂語言必定有其語義,即便沒有語義,也必定能表達某種觀念和內涵。電腦繪畫語言與傳統繪畫語言相比,常常具有語義膚淺、觀念弱化、缺乏內涵等缺點。之所以形成如此現象,其實有其客觀原因。一方面從創作本體而言,現今電腦繪畫多應用于流行雜志、宣傳媒體、游戲表現、動漫制作等商業運作的前沿陣地,直接受眾面通常是大多數階層、年齡、素養的人,因此電腦繪畫為了迎合更多的受眾,取材選材、審美品位等必定傾向大眾作出取舍。而另一方面則來源于創作者。從事電腦繪畫的畫師普遍偏年輕化,他們接觸純藝術領域熏陶普遍時間較短,甚至有人從未接受過藝術院校的培養,屬于無師自通類型,由此也決定了創作的品味、觀念等受到局限,作品難以體現傳統繪畫的品質內涵。計算機繪畫與傳統藝術有著密切關聯,它需要借助傳統造型方法強化其藝術表現力,更要通過對傳統繪畫淵源的追尋,發掘其中深厚的美學意涵,以彌補計算機繪畫語言在工業化環境下的人文精神缺失。[2]
(二)受游戲產業的影響較為深遠
如果從電腦游戲對計算機繪畫的影響來分析,較早期的計算機制圖,幾乎是從電子游戲行業的發展中獲得極大的生命力,像素化、幾何化的畫面風格,也由早期游戲對低齡玩家的定位,以及電腦運行速度緩慢而決定,所以偏兒童化、簡單化的特征由此而來。而中期的游戲開始被越來越多的年齡層人士所接受,加上電腦硬件技術得到發展,游戲美術開始出現偏向寫實的風格,像素化已經不明顯,電腦繪畫也由此展現其特殊的魅力。再到如今的硬件高度發達年代,游戲業已經號稱第九藝術,發展到跟電影、三維雕塑、VR現實虛擬等跨領域相結合,從而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將更強的娛樂性、觀賞性和商業性融入其中。雖然電腦美術很大一方面從游戲業中獲得發揚光大,但也因此而受到風格定位上的限制,也就是最不為美術院校所待見的“商業畫”風格,畢竟一切為了商業利潤而服務。但是,電腦美術因為游戲業而獲得技術性的突飛猛進,卻成為其中最大的慰籍。從最初的編程繪畫、鼠標像素繪畫,到如今的壓感數位筆、繪圖屏,已經變得越來越親近傳統畫家的繪畫習慣,而不是將自己束縛在高科技領域。因此電腦繪畫早已不是少數科技人員才能掌握的技能,早已成為許多畫家的“另一支畫筆”。
(三)更能適應時代快節奏發展的優點
而電腦繪畫語言也有其優越性。在現代社會中,隨著人們工作、生活節奏日益加快,我們進入了一個信息、網絡、媒體爆炸的時代,每個人每天所接收到的信息在過去的年代是無法想象的。顯然人們無法也沒有必要將所有信息接納入腦,而是經過篩選,得到對自己有用的信息。電腦美術所特有的刪繁就簡、色彩明快、高度概括風格的語言正好迎合了這方面的時代趨勢,為人們快速、準確、便捷地閱讀所須信息提供了最為有利的視覺引導。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手機的UI界面就是最好的例子,如蘋果手機操作系統的界面設計,即從最初的立體化、仿生化風格,經過時間的推移,逐步走向極簡主義的扁平化風格,通過對高度概括的簡潔的圖形符號進行有效組織,來傳達界面的重要信息,這代表著全球界面視覺美化趨勢將越來越簡化和突出功能性;再如韓式網頁設計的一大特點,就是大量使用了簡潔變形、輕松明快風格的插圖,簡潔風格的插圖相對具備大量視覺信息的照片而言,既具備圖文對比的作用,又能加快閱讀瀏覽的速度,更容易提練出所要表達的視覺意圖。
四、電腦繪畫語言的呈現方式
(一)多學科的交叉創造出新的風格和形式
由電腦繪畫所產生的慣用的、個性鮮明的創新語言,除了大眾所熟知的像素化,就是照片處理與拼貼、照片與圖形及文字的構成、照片與手繪的各種元素結合等。因為高科技所帶來的便捷性,使許多原本獨立的學科模糊了邊界,例如攝影與繪畫的結合、繪畫與平面設計的結合等。許多原本不同的畫種進行了交叉融匯,例如水粉畫與水彩技法同時使用,甚至可以加入油畫、粉筆畫、水墨畫等的效果,在電腦提供的特殊畫布下,這些都不是問題。當然這些實驗性的繪畫語言的融合,也由此產生了新的畫種和新的藝術表現形式,甚至新的觀念。
(二)色彩語言的呈現途徑發展出更多的可能
1.屏幕的顯現及創作者應具備的預判能力
電腦繪畫的重要藝術語言——色彩,也可以產生其強烈的性格特征,當然這點也歸功于計算機圖像的多種現代化呈現方式。電繪作品最原始、最令人熟悉的呈現就是屏幕顯示,屏幕顯示色彩的方式也決定了一種成熟的管理模式,即RGB格式。它負責管理計算機通過紅、綠、藍三色管所發出的光束發射到屏幕上,從而形成數千萬種模擬自然界的色彩,當然如今的高科技甚至出現能顯示超過人眼極限的色彩數量,但這明顯已經超出其實際意義。而電繪作品的色彩也因這種特殊的呈現方式,會產生與傳統繪畫色彩有所區別的視覺感受,類似于走馬燈、廣告廚窗等的原理,但會更為依賴光束、更為通透。最明顯感受到的區別就是打印出的作品成品或多或少都與屏幕顯示有差別,屏幕顯示普遍比打印稿要艷麗,明度要高。這是因為打印機、噴繪機,甚至是印刷廠的機器內部的色彩管理模式所決定的,即常用的CMYK管理模式,與屏幕顯示方式不同的是,它是以藍、紅、黃、黑這四種墨水的調配混和出所需要的顏色,明暗層次自然是由黑色墨水所使用的量來體現的,所以在加入了黑色的畫面效果,肯定要比光亮的屏幕顯示的畫面要暗淡、發灰。這時有經驗的畫家、設計師們都會有一種對色彩的“預判斷”,即不完全依賴于屏幕顏色,把屏幕顯示的色彩適當提高一些亮度和飽和度,甚至為了制版印刷,自制網點混合效果等,從而對后期印刷成品做到一看屏幕就“心中有數”,使成品更接近于自己想要的視覺效果。
2.特種紙質的呈現及由此產生的樂趣
但就算是最接近傳統繪畫作品的紙質呈現方式,也有電繪自身的特點。印刷術于今日也是得到迅猛發展,絲網印制、燙金燙銀、熒光色彩、激突浮雕、鏤空切割等豐富多彩的新型印制技術無疑為電腦繪畫的創作呈現提供了廣闊的發揮空間,電繪的色彩語言也由此出現多元化的呈現。無論是印制在特種紙張所帶來的自然肌理色彩效果,抑或是用特殊方式印刷的熒光色、金銀色等,都會與屏幕所顯示的設計色彩產生區別。而所產生的這些或多或少的差別甚至是面目全非,也為電腦后期成品顏色帶來了驚喜和樂趣,當然也有大部分是在藝術家意料之中的。例如如果在石斑紋紙、剛古紙或再生紙上印制出的顏色都會有所區別和有另一番味道,雖然色彩變得暗沉,但由此帶來的品位感和高級感是由自然紙張纖維形成的,而不是在電腦里刻意做成,作品色彩呈現集技術與自然材料于一體。而更為特殊的打印方式是現在有普及趨勢的3D打印技術,將電腦藝術的雕塑語言從電腦屏幕神奇地轉化成實體作品,其中也發展出了像素打印這一特殊風格。(如圖3)
圖3 激突印制技術與3D打印技術使電腦圖像語言呈現增加了浮雕、立體雕塑的方式,早已突破了過去的二維平面模式。
3.聲光電及其他特殊的呈現更具現代氣息
而電腦藝術語言特殊的表現方式多為聲光電的運用。類似電影的呈現方法應該是比較為受眾所熟悉的,它帶有時間的延續性。例如將作品以投影的方式投射到特定的材料、場景或建筑物中,利用場地環境氛圍的烘托,以及投影所產生的虛幻飄渺的視覺效果進行再創作,這時能給觀眾帶來完全新奇的幻覺享受,再配合音樂、表演等藝術元素的加入,電腦繪畫甚至也參與到了行為藝術活動中。即便在一些傳統學術性的國畫展中也加入了電腦投影技術和平面設計印制技術,嘗試新的表現形式也是電腦美術在如今藝術領域中擔當的重任。再如將梵高作品進行再創作,制作成動態畫面的著名作品,也是電腦藝術語言從時間的單一性到延續性的突破。對于視錯覺的營造,電腦繪畫還能參與到靜態立體畫中,利用專門的立體畫繪制軟件,能夠繪制成過去人們所熟知的紙上靜態立體畫,同樣在視線經過一定的引導產生模糊后,形成立體圖像的錯覺享受。
五、結語——當今數碼藝術家應具備責任感
綜上所述,在如今的藝術創作中,電腦繪畫藝術語言已經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而進化成多元化、多形態與多種呈現方式的特殊繪畫語言,規模已經非常龐大和復雜。對于它的探討,既不能停留在過去片面的、先入為主的認識上,也不能全盤否定計算機商業領域特有的語言。有關電腦繪畫與傳統繪畫的區別、關聯的研究已經出現許多文獻資料,須從文獻中獲取適宜的養分,為電腦美術語言進行更為系統有效的分類總結,并從中悟出電繪語言的精髓。還要從各畫種、各學科領域中獲得研究材料,從傳統繪畫長期積淀、博大精深的完善語言系統中大量汲取精髓,從各個時代的偉大藝術家的作品、人格、繪畫創作的構思過程中找到合適的藝術語言及創作真諦,再通過藝術家獨具慧眼的篩選,才能得到與電腦繪畫相和諧、能契合現代化藝術呈現方式的語言。并讓這門獨特的語言日臻完善,最終能散發出獨特的藝術魅力,其實是現代數碼藝術家任重道遠的責任,也是電腦繪畫語言能走向大雅藝術殿堂的道路。
參考文獻:
[1]邱立新.電腦繪畫的藝術語言特點[J].美術觀察,2001,(04):60.
[2]鄭萬林.論計算機繪畫的藝術語言及其傳統美學關聯[J].作家,2010,(10):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