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oc
匡泓錦
摘要:隨著本科院校大規模擴招,在校大學生急劇增加,就業崗位明顯供不應求,這一問題引起了地方本科院校的廣泛關注。以就業為導向的地方本科院校聲樂類人才培養模式是我國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必然規律和發展趨勢,以期培養適合社會就業標準的聲樂類人才,提高地方本科院校就業率。
關鍵詞:地方本科院校 聲樂 人才培養新模式
中圖分類號:J6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07-0116-02
自2014年教育部“十三五”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后,普通本科高校不斷探索創新發展教育之路,為國家、為社會培養和輸送了大量應用技術型人才。但是隨著本科院校大規模擴招,在校大學生急劇增加,就業崗位明顯供不應求,地方本科院校聲樂類人才培養面臨著
新的機遇和挑戰,在教育教學中也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
第一,地方本科院校聲樂專業課程的設置過多地模仿音樂學院的模式,課程結構更重視專業技能,對實踐應用能力重視力度薄弱,以致于地方本科院校聲樂專業沒有發揮地方本科院校自身特色,沒有針對地方本科院校聲樂畢業生的常規就業去向來培養聲樂人才,地方本科院校所培養的聲樂人才知識結構單一,專業技能差,不能適應社會對人才“一專多能”的要求。
第二,地方本科院校聲樂專業實習一般分為集中實習和分散實習,對實習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大批畢業生選擇分散實習,相應的實習指導工作形同虛設,大部分實習指導教師只是形式上走個過場,最終應付撰寫實習指導報告,畢業生將大學期間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工作中的能力沒有得到根本性地提高,而今存在一種現象:很多培訓機構和演藝公司認為應屆大學生“眼高手低”,不愿意接受應屆大學生。
第三,地方本科院校聲樂專業課程的考核評價體系的科學性、開放性不夠,對學生的考核評價更側重專業技能,輕綜合實力,以致于學生的就業出口比較窄,不利于學生自身素質的全面發展。另外,對于畢業生跟蹤調查不夠,不能客觀地反饋畢業生的就業情況,社會對學院的評價體系不完善。
這些問題引起了地方本科院校的廣泛關注。以就業為導向的地方本科院校聲樂類人才培養模式是我國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必然規律和發展趨勢。
一、完善課程設置
與專業性的音樂學院不同的是地方性本科院校培養的聲樂人才一般就業去向是公立和私立中小學、幼兒園、專業文藝團體、群眾文化藝術機構、企事業單位等,對聲樂人才的聲樂專業水平要求并不高,而對學生綜合實力要求比較高,因此,課程的設置不僅要考慮知識結構的全面性,而且要考慮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
邵陽學院音樂舞蹈學院曾赴廣西師范大學、吉首大學、北方大學、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等學校進行學術交流,推動青年教師開拓視野,2009年、2012年、2013年三次調整課程設置,積累了一定的辦學經驗。聲樂相關課程主要分為三個版塊。第一個版塊是聲樂主課即聲樂演唱課程;第二個版塊是理論基礎課,具體有視唱練耳、樂理、和聲學、中國音樂史、西方音樂史、合唱與指揮基礎、聲樂基礎、藝術概論、中國民族音樂、外國民族音樂、曲式與作品分析、湘西南民俗文化、歌曲寫作基礎、音樂學理論;第三個版塊是實踐綜合課程,具體有鋼琴基礎、形體訓練、舞蹈、鋼琴配彈、器樂演奏(非專業)、聲樂專業外國語言、臺詞、湘西南地方民歌、劇目排練等課程。三個版塊的知識點相互關聯、相互作用,從而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科學素養、技術素養等。
二、優化教育實習
如何優化教育實習,將教育實習落到實處,真正發揮教育實習的積極作用是值得思考和亟待解決的問題。2017年,邵陽學院音樂舞蹈學院優化教育實習環節,堅持與多所學校如邵陽市一中、邵陽市五中、邵陽市十中、江蘇常州實習基地等合作建立教育實習基地,而且計劃將長期選拔優秀專業教師赴江蘇常州劉健藝術學校帶隊并輔導實習生頂崗實習,畢業生在實習期間每人配備一位指導教師,學習教學實踐經驗,如果表現突出可以直接簽約江蘇常州劉健藝術學校,成為江蘇常州劉健藝術學校的正式教師,這種形式的校企合作,能夠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實踐平臺,為學生將來就業創造了鍛煉的機會,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了地方本科院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困境,教育實習發揮了校內教學實踐無法實現的促進作用。
另外,邵陽學院音樂舞蹈學院計劃長期選派的實習指導教師將被評定為雙師型教師,指導時間長達兩年,而這將作為教師職稱評定的重要參考,職稱評定分數增加四分。這一教學政策的推行將極大地激發教師實習指導的積極性,從而建立了實習長效機制,讓實習指導有了保障,讓我院學生從中受益。
三、建立有效的考核評價體系
為了更好地保證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和教育教學聲樂類人才的質量,地方本科院校有必要建立有效的考核評價體系,將原有的教師、學生考核評價體系延伸到社會,能夠更加客觀地評價課堂效果,總結出地方本科院校教學中的不足,并及時對此進行改進。
(一)學生考核評價體系
學生考核評價體系能夠客觀、有效地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發現阻礙學生學習進步的因素,它是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邵陽學院音樂舞蹈學院保留了傳統考核評價方案,全面設定評判標準:第一,能準確把握作品的風格和主題,并能準確、完整、流利地完成作品,技巧好,有很強的表現力,成績為“優”(計分為:≥90分)。第二,能較好地把握作品的風格和主題,比較完整、流利地完成作品,有較強的表現力,成績為“良”(計分為:80-89分)。第三,對作品的風格基本把握,演唱(奏)基本完整、流利,能基本表達音樂內容,有一定的表現力,成績為“中”(計分為:70-79分)。第四,在演唱技巧上有毛病存在,偶爾出現差錯。但演唱基本完整,也能夠表達音樂內容和主題,成績為“及格”( 計分為:60-69分)。第五,凡不能背譜演唱和出現重大差錯的,成績一律視為“不及格”。
2013年邵陽學院音樂舞蹈學院還對考核內容以及比例進行了調整,加大對學生自彈自唱能力培養的重視。
大一、大二學生成績的計算方法有:“聲樂演唱”考試占聲樂成績的90%;課堂成績占10%(考勤成績、平時成績各占5%);以上兩個方面的內容在考核的過程中分別采用百分制進行評分,最后按比例折算成“期平成績”。另外,為了提高同學們的學習熱情,鼓勵學生自己伴奏(限用鋼琴)參加“聲樂演唱”考試,可在期考期評成績中增加2分(要求是:1.能采用簡單的織體伴奏;2.流暢、完整),由鋼琴老師擔任評委進行評定。
大三、大四學生成績的計算方法有:“聲樂演唱”考試占聲樂成績的45%;“自彈自唱”考試成績占聲樂成績的45%;課堂成績占10%(考勤成績、平時成績各占5%);以上三個方面的內容在考核過程中分別采用百分制進行評分,最后按比例折算為“期平成績”。另外,“自彈自唱”考試作為必考項目,分為唱和彈兩部分組成,各占50%,可以看譜進行考試,評委由聲樂教師(評演唱分)和鋼琴教師(評彈奏分)擔任。
隨著學生考核評價體系的不斷完善,學生的綜合實力不斷增強,適用于不同類型的就業崗位,就業情況不斷向良性發展。
(二)教師考核評價體系
教師的素質修養和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課堂效果以及教學質量。教師考核評價主要分為三個環節。第一是學校質量監控部派督導團對教師教學進行評價,并且規定教師評職稱近三年必須要有一次督導團對教師的評分;第二是聲樂教研室組織教師同行之間互評打分,并且提出中肯的意見和建議;第三是學生對教師教學進行評價。通過這三個方面的考核工作,促進教師教學質量、教學水平不斷提升,給課堂教學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社會考核評價體系
考核評價體系不僅要放置到校內進行評價,而且可以延伸到社會,對學生提早走入社會實踐,并對此實際情況進行跟蹤調查,不斷完善社會對學生的評價機制,加入社會、培訓學校、演出機構對學生的考核評價,能夠更加客觀地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從而使得考核評價體系更具科學性、開放性。
以就業為導向的地方本科院校聲樂人才培養模式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地方本科院校通過完善課程設置、優化教育實習、建立有效的考核評價體系三種途徑來構建聲樂人才培養模式是切實可行的,能夠為國家、為社會培養更多優秀聲樂人才,提高地方本科院校就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