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引論
王志剛
摘要:嗩吶協奏曲《水之夢》是一首以中原傳統音樂為主要素材的新型現代嗩吶協奏曲目,該曲目富含民族特點,緊跟時代步伐,是一首值得深入探討的新興嗩吶協奏曲目。本文從創新的角度對樂曲缺水、盼水、引水、唱水、贊水五個樂章分別進行分析闡述,為嗩吶領域新興曲目的創作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參考。
關鍵詞:《水之夢》 嗩吶協奏曲 民族性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08-0022-02
在2016年河南省許昌市生態文明建設大型文藝晚會演出中,一首長達13分鐘的嗩吶協奏曲不斷博得觀眾的陣陣掌聲,一躍成為整場晚會的一大亮點。作為一首器樂曲目,能在大型綜合文藝晚會中如此的令人贊嘆不已,能在整場晚會中占用如此大的時間篇幅,究竟是一首什么樣的曲子能夠取得如此良好的藝術效果呢?那就是有我國著名嗩吶演奏家楊根旺先生創作并演奏的嗩吶協奏曲《水之夢》。
楊根旺老師是一位當代國內頗有影響力的地地道道由基層走出來很接地氣的嗩吶演奏家,他曾榮獲“朱載堉”杯全國嗩吶邀請賽金獎第一名,他采用中原地方音樂創作的嗩吶獨奏曲《責任田邊農家樂》《春涌中原》等都曾分別榮獲文化部群星獎,屢次進京和出國訪問演出并受到各級領導、專家及業內人士的一致好評。在聆聽完《水之夢》作品之后,筆者內心不由得熱血沸騰,作品將傳統音樂素材與現代作曲技法結合得恰到好處,深入探討這首作品的想法油然而生。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加強和黨中央“中國夢”執政理念的步步深入,一大批以“中國夢”為題材的藝術作品蜂擁而至,嗩吶協奏曲《水之夢》也隨之應運而生。該樂曲以中原地方傳統音樂及戲曲音樂為基本素材結合現代作曲技法創作而成,是一首具有濃郁中原地方戲曲韻味的現代嗩吶協奏曲目。在科技高速發展、全社會華夏兒女正在共同努力打造華夏復興偉大中國夢想的新時期,作品《水之夢》巧妙利用中華民樂最具代表性的樂器嗩吶豐富多彩的演奏技法和無與倫比的表現能力,合理借助中原地域底蘊深厚的民間傳統音樂和戲曲音樂素材,通過缺水、盼水、引水、唱水、贊水五個樂章優美精湛的嗩吶演繹,完美恰當地表達了人們對水的殷切期盼和無限贊美之情。
一、缺水
中國淡水資料現狀數據顯示,我國是一個干旱缺水嚴重的國家。《水之夢》第一樂章《缺水》則借助最具中原地方韻味的5-7-1特殊旋律音程進行手法,在樂隊深沉滄桑的和弦音樂襯托下,低沉凄涼發自肺腑的嗩吶演奏形象生動地勾勒出了目前水資源危機的生態環境現狀,樂章最后帶有強烈號召性的音樂句子時刻提醒著人們要節約用水、科學用水,文明用水、合理用水。
二、盼水
楊根旺老師的籍貫地許昌市,號稱魏都,乃三國時期魏國的都城,坐落在河南省中南部,也是一所自古以來水資源一直相對緊缺的城市,歷史上大禹治水、曹操治水的經典典故就來源于這里,許昌人對水的渴望和期盼也堪稱是望眼欲穿。《水之夢》第二樂章《盼水》部分以河南豫劇的慢板音樂為素材(參考譜例1和譜例2)創作而成,該樂章旋律優美抒情,情感細膩委婉,楊老師親切感人的嗩吶演奏、深情質樸的情感表述配以樂隊前后呼應式的恰當陪襯,借助嗩吶多種指法轉調的音高音色差異,使本就優美動人、沁人肺腑的主題旋律在不同調高上得以完美準確的展示陳述,將廣大民眾對水的期盼渴望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三、引水
引水調水是解決局部地區水資源分布不平衡問題的重要手段之一,南水北調工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人民開創的又一項舉世矚目的大型水利工程。《水之夢》第三樂章《引水》部分廣泛采納中原地方戲曲及傳統音樂素材,通過變奏、模進、轉調等多種手法綜合運用創作而成,該樂章旋律進行歡快活潑,演奏技法生動多變,情感節奏熱烈喜悅,整體氣勢輝煌磅礴,合理采用河南南陽曲劇的慢垛曲牌音樂素材(參考譜例3和譜例4),借助現代的作曲手段及豐富多彩的嗩吶演奏技法,生動形象地勾畫出了工程修建時熱鬧宏大的勞動場面以及人民勞動時興高彩烈的精神狀態。
四、唱水
2014年12月12日,歷時11年建設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長期缺水的京津唐地區人民終于迎來了來自長江水域的優質淡水資源。《水之夢》第四樂章《唱水》以地方民歌音樂為基本素材,節奏輕松自由,旋律賦予較強的歌唱性,嗩吶獨具特色擬人化的表現手法,配以樂隊遙相呼應的對比映襯,形象地表達出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后人們激動喜悅的內心情感。
五、贊水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生活的保障,有了水,地球才會生機勃勃;有了水,人們的生活才會更加豐富多彩,城市環境才會變得更加美麗迷人。《水之夢》第五樂章《贊水》作為全曲的最后一個樂章,借助音樂主題的再次呈現,通過多種音樂進行手法的綜合運用,嗩吶復雜多變的表現技巧和樂隊恰到好處的相互映襯,形象地描繪出了四橫三縱、南北貫通的中華水系新畫卷,贊美了新興水利工程的渾然大氣,謳歌了廣大民眾的聰明智慧和辛勤勞動,表達了人們對水資源的無限贊美之情。
嗩吶協奏曲《水之夢》是一首以中原傳統音樂為主要素材的新型現代嗩吶協奏曲目,該曲目富含民族特點,緊跟時代步伐,既傳承了傳統音樂文化的韻味精髓,體現了戲曲文化藝術的博大精深,又發展了現代的作曲手法,展示了嗩吶演奏藝術的精妙絕倫,是一首值得深入探討的新興嗩吶協奏曲目,為嗩吶領域新興曲目的創作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參考。
在跟楊根旺老師的深入交流中,筆者詳細地了解到,作品《水之夢》從接到演出任務到組織樂隊排練,再到最后成功上演,僅僅只有一周時間,而且演出又取得了如此令人感嘆的演出效果,楊老師自己也曾坦誠地談到:由于時間關系,該作品還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盡管算不上什么大氣之作。但區區一周時間,從臨時組建樂隊到加班加點排練再到最后圓滿成功演出,對于許昌這樣一個連一支交響樂隊都沒有的三四線城市文藝現狀來說,對于當今戲曲文化藝術正在不斷衰退的整體社會趨勢來說,中間的難度和艱辛也是我們可想而知的。作為一名基層音樂工作者,楊根旺老師不僅沒有被眼前的困難嚇到,反而知難而進,憑著自己對藝術滿腔的熱忱和無限的執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我們樹立了弘揚民族文化的業內典范,他的這種對待藝術一絲不茍、兢兢業業的精神著實值得廣大音樂工作者借鑒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