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大自然神奇美妙的意境!展現《國色·女王》品牌服裝的獨...
黎平平 張宇俊
摘要:江西贛南采茶戲傳統音樂曲牌中“茶腔”的《南山擔水》曲牌,以巧妙的文字結構,美妙的音樂旋律,揭示了奇妙的傳統文化內涵,為傳承研究戲曲音樂文化開拓了新的藝術空間。
關鍵詞:贛南采茶戲;傳統音樂;曲牌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06-0021-02
地處江西南部,與廣東、福建、湖南毗鄰,稱為“客家搖籃”的贛州,一個有400多年歷史,在當地深受群眾喜愛,以載歌載舞,歌舞戲渾然一體藝術風格見長,曾被我國著名文學家、戲劇家田漢譽為“戲曲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2006年列為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地方戲曲劇種——贛南采茶戲。
贛南采茶戲音樂,在我國戲曲音樂板腔體、曲牌體兩種結構形式中,屬曲牌體結構形式,其300多首傳統曲牌,根據弦法、結構、調式、形式和內容的不同,分為:“燈腔”“茶腔”“路腔”“雜調”,當地俗稱“三腔一調”。
“燈腔”是贛南采茶戲的早期音樂,其中的大部分曲牌來自該劇種的傳統劇目《九龍山摘茶》。如《春景天》《雙牽手》《朗泡茶》《摘了一季茶》《官禮》《茶童調》等,還有部分曲牌來自贛南民間流行的“馬燈”“龍燈”“獅燈”“擺字燈”“茶籃燈”以及“大堂花鼓”“小花鼓”“彩蓮船”等燈彩音樂。“燈腔”曲牌的特點是旋律起伏大,音調雄渾熱鬧、節奏強烈、便于舞蹈,加上鑼鼓嗩吶的伴奏,更顯贛南民間燈彩風味。
“茶腔”是贛南采茶戲的主要聲腔,大部分曲牌來自贛南本地的民歌、山歌與贛南采茶戲中的“雜套戲”(也稱“茶戲”)傳統劇目中人物的唱段。如:“牡丹調”“三句板”“山歌”“上山調”“下山調”“斑鳩調”“長歌”“繡花”“打鞋底”等。“茶腔”曲牌的特點是高亢明亮、喜悅歡快、甜美抒情,富有濃郁的田園山野風味,易于傳唱。
“路腔”是行走在路途上唱的歌。其中有不少曲牌來自湖南民間。如:“湖南路調”“湖南一韻”“對花”“十打”“折打”等。此類曲牌的特點是歡快、輕松、活潑、幽默,節奏感較強,尤其適合男女雙方載歌載舞,與贛南采茶戲歌舞戲渾然一體的藝術風格相一致。
“雜調”顧名思義是舶來品,這部分曲牌主要來自江南流行的民間小調和曲藝說唱。如:“蓮花鬧”“白牡丹”“金錢花”“九連環”“茉莉花”“瓜子仁”等。曲牌的特點是小巧玲瓏,優美抒情,適用于打花鼓、打彩、敬酒、猜拳等。這類曲牌一般不作為贛南采茶戲的獨立的聲腔運用,只作為一種補充。
以上各類曲牌中,“茶腔”中一道冠名為《長歌·送郎歌》的曲牌,曾于上世紀六十年代,被革命歷史歌曲《十送紅軍》改編創作時吸收為音樂素材而唱響全國,家喻戶曉。
《南山擔水》也是“茶腔”中的一首曲牌,表現一位農村少女,擔水澆菜過程中的肢體形態和隱秘在內心思郎的情感世界。該曲牌用巧妙的文字結構,美妙的音樂旋律和奇妙的內涵表述為特征,揭示了客家少女淳樸的愛情向往與追求,詮釋了贛南采茶戲音樂,秉承中國戲曲“虛與實、形與神、意與境”協調統一,高度融合的文化底蘊,彰顯了戲曲音樂的藝術魅力。
《南山擔水》曲牌唱詞:
老妹擔水蔭南山,
情郎子哥 哎子有哎呦;
哪個阿哥同捱接一肩,
同捱接一肩 荷包并香鞋。
(“捱”地方語言,即“我”)
這是一首四句式體句結構的曲牌,文字既簡短又質樸,結構卻非常規整。
縱觀開放型的中國戲曲文學創作,無論是古典傳統劇目還是新創作的現代劇目,都要根據觀眾對戲曲藝術傳統審美的需求,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構建故事中的人物、情節、事件、矛盾與矛盾沖突,設置戲劇情境、戲劇高潮,讓觀眾受到思想啟迪和得到藝術享受。在完成這些創作基本要素的同時,往往又要認真運用好全劇的“起承轉合”的層次規律。《南山擔水》曲牌,僅用了四句簡短唱詞,就把這一普遍規律,高度集中的濃縮為一體,突顯了贛南采茶戲曲音樂文化中巧妙的文字結構功能。
“老妹擔水蔭南山”,是曲牌的“起”。介紹了人物——“老妹”,交代了事件—“擔水”,強調了地點—“蔭南山”。
“情郎子哥哎子又哎喲”,是曲牌的“承”。承接了擔水的事件,啟動了“老妹”在擔水過程中,“思情郎”情感的流露。
“哪個阿哥同捱接一肩”,是曲牌的“轉”。傳遞了擔水過程中,出現勞累反映的肢體動感,延伸了追求愛情,思戀情郎的精神意志。
“同捱接一肩荷包并香鞋”是曲牌的“合”。“擔水”僅是形式、追求愛情、尋找情郎才是思想內涵和根本目的。送“荷包”、“香鞋”是表達和傳遞愛情的信物。
整個曲牌中,“老妹”和“擔水”是“實”的,“蔭南山”“情郎哥”“荷包”“香鞋”都是虛擬的??梢钥闯觯赌仙綋非莆淖帧捌鸪修D合”,“虛實結合”的巧妙完美。
《南山擔水》曲牌音樂,根據曲牌的文字內容和“起承轉合”的結構特點,運用四個樂句的旋律變化,與“起承轉合”的文字結構相適應,把“老妹”擔水的“形態”和人物內在的“心態”,美妙的表現了出來,是音樂唱腔創作外化于形,內修于心的藝術典范。
“老妹擔水蔭南山”是曲牌層次結構中的“起”。為此,在演唱“起”句時,一要把握住整個樂句中八個小節的流暢性和完整性,,二要處理好樂句中前半段四小節與后半段四小節的對比變化。流暢解決平穩,對比避免平板。
“情郎子哥哎子又哎呦”是曲牌層次結構中的“承”。該層次旋律中同樣四個小節,音高發生了明顯變化。為此,在演唱“承”句時,聲音的色彩應有明顯發生,音量可適當控制,充分運用好旋律中八分音符切分音和下滑音相結合,把人物思情郎的情感美侖美奐的演繹出來。
唱到“哪個阿哥同捱來接一肩”,為層次結構中的“轉”?!稗D”的點放在“思郎”到表現擔水“勞累”上,是從“思”到“形”的轉換。因此,樂句先用了兩小節的強音和休止符,目的是把“老妹”擔水時出現的氣喘吁吁和疲憊形體,以便與前句的“情哪郎子哥哎子又哎呦”形成鮮明又強烈的反差,又用“同捱來接一肩”作為轉入第四層次的“合”做了必要的鋪墊。
為此,在演唱“轉”句時,要充分注意樂句中“哪個阿哥”四個字旋律中連續出現的四個強音和休止符,演唱時必須運用腹部氣息的支撐,把每個字強有力的彈出來,形成聲斷氣不斷的效果,一起呵成,彰顯生活中擔水時產生的氣喘吁吁,上氣不接下氣的形體動態的特征效果,做到聲形兼備。
“同捱接一肩荷包并香鞋”是層次結構中的“合”,也是該曲牌要表現的核心內容?!昂砂薄跋阈笔勤M南客家農村婦女日常勞動的手工制品,寄托著無限的情思?!袄厦谩痹趽^程中累的上氣不接下氣,如此時有一位青年男子愿為她接上一肩,她就將把自己親手制作的“荷包”“香鞋”贈送給他,以示對該接肩人的謝意與愛意。因此,該樂句中在表達送“荷包”“香鞋”之前,重復了一句“同捱接一肩”,這并不是單純的為重復而重復,是為了表現“老妹”追求愛情不是簡單輕浮的,而是通過勞動生活來進行鑒別的,愿意“同捱接一肩”的人,便是熱愛勞動且樂于助人的意中人,這樣的人是可信賴的,值得自己去愛的人。
為此,在演唱“合”句時,一定要把著力點用在對“荷包并香鞋”的處理上,把“同捱接一肩”處理成“荷包并香鞋”的過度基點上,在演唱旋律時,從音量上加以適當的控制,此為“先仰”,待唱到“荷包并香鞋”結束句時,把全部的音量和力度以及蘊藏在內心的萬語千言,一鼓作氣的釋放出來,此為“后揚”,以彰顯“欲揚先仰”的演唱技能。
贛南客家農村,普遍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男人刁靈不刁靈,看作田犁耙,女人聰明不聰明看做鞋繡花?!白鲂薄袄C花”在歷史上是農村少女閨中待嫁,婚后持家必修的立身之本。扎根民眾的贛南采茶傳統小戲《補皮鞋》《老少配》《試妻》等劇中,都有表現“打鞋底”“繡花”的表演身段和唱段,被一代代藝人傳承下來。80多年前,中央紅軍離開贛南蘇區,妻子將自己精心制作的“荷包”“香鞋”贈給即將奔赴遠方的丈夫,寄托著對親人的無限思念,為人之夫的紅軍戰士,接過親人相贈的物品,踏上了艱難跋涉的漫漫長征路。這或許是客家人文精神的一種傳承。
《南山擔水》,以其巧妙的文字結構,美妙的音樂旋律,奇妙的文字內涵,與“虛與實、形與神、意與境”的相融統一,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承載了客家人對發生在那段漫長歷史歲月的念想,正是今天保護傳承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題中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