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動畫電影第五部公映 當發財小豬麥兜靠品位
蔣琰 徐銘顥 胡遠慧
摘要:中國動畫曾經在上個世紀的60年代和80年代創造了業界的輝煌,呈現了許多經典動畫電影之作。但是自20世紀90年代至今,中國動畫創作相對于世界動畫的迅猛發展呈現遲緩趨向,經典的作品寥寥可數。如何繼承傳統創造新的動畫電影并使得中國動畫電影走向國際化,這便成為了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麥兜”系列電影自2001年上映以來,至今已發行了7部。該系列電影在票房和口碑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曾獲得多項國際與國內電影獎項,成為國產動畫電影的典范之作。本文將以麥兜系列電影為例,重點研究影片的音樂特色,探討其對中國動畫電影音樂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麥兜;借鑒;動畫電影音樂
中圖分類號:J0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06-0098-03
中國動畫曾經在上個世紀的60年代和80年代呈現可喜的發展勢頭,創造了大批優秀動畫片,其中的電影音樂也讓觀眾記憶猶新。但是自20世紀90年代至今,中國動畫創作相對于世界動畫的迅猛發展呈現遲緩趨向,經典的作品寥寥可數。
“麥兜”系列電影自2001年首部上映以來,至今已發行了7部。該系列電影在票房和口碑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曾獲得多項國際與國內電影獎項,成為國產動畫電影的典范之作,其電影原聲帶也得到大家的一致追捧。本文將以麥兜系列電影為例,重點研究影片的音樂特色,探討其對中國動畫電影音樂的借鑒意義。
一、音樂類型的多樣化
(一)古典音樂的借鑒、改編 。麥兜系列的電影音樂與古典音樂之間有著深厚的淵源。 古典大師們的作品在電影中被大量借用與改編,耳熟能詳的旋律與質樸、可愛的原創歌詞相得益彰,不僅形成了該系列電影音樂的自身風格,而且極大地增強了電影音樂的流行度,擴大了其國際影響力。
以首部麥兜電影《麥兜故事》為例,電影原聲帶中改編自古典音樂的達7首之多,占全部音樂比例的50%。如傳唱度最高的電影主題歌《麥兜與雞》就是改編自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鋼琴小曲《樂興之時F小調第3號》;插曲《大包整多兩籠大包》改編自德國作曲家舒曼的《兒時情景第1號》。
其他系列電影《麥兜菠蘿油王子》中《一閃一閃小星星》 是直接借用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C 大調變奏曲 K256》;片尾曲《悠悠的風》旋律來源自著名作曲家勃拉拇斯的39首圓舞曲中的第15首,也是最著名的一首。《麥兜響當當》里搞笑的《一身豬腩肉》則改編自莫扎特著名的作品《A大調第十一號鋼琴奏鳴曲》的第三樂章《土耳其進行曲》?!尔湺诞敭敯槲倚摹分械摹而嗻嗻嗻啞肥歉木幾圆窨煞蛩够摹缎√禊Z舞曲》、《車車車車》則改編于蘇聯作曲家哈恰圖良著名的管弦樂曲《馬刀舞曲》。
(二)世界民族音樂的廣泛運用。麥兜系列的電影音樂運用了大量來自不同國家與民族的音樂素材,讓觀眾得以領略電影深厚的文化根基、音樂的風情萬種,體現了其電影音樂類型的絢爛多姿。
電影《麥兜菠蘿油王子》中的插曲《落街冇錢買面包》是根據古曲《妝臺秋思》改編而成。在《麥兜響當當》中,開場白則由詹瑞文以廣東地區的傳統曲藝品種——龍舟說唱形式表現;《麥太口服液》改編自我國著名音樂家金砂先生的成名曲《牧羊姑娘》;《月光光》是來源自一首客家地區家喻戶曉的客家童謠?!尔湺诞敭敯槲倚摹分械暮铣禡ary是我表姑姑》是翻唱自美國兒歌《瑪麗有只小羊羔》。電影《麥兜我和我媽媽》中的歌曲《M River》改編自泰國民歌《相思河畔》,吉他、巴西沙錘和鋼琴的運用,讓整首歌曲彌漫著異域風情。
(三)流行音樂的吸收、融合。在麥兜系列的電影音樂中,鄉村、民謠、舞曲等多種流行音樂風格都有所涉及,但并不是完全照搬歐美流行音樂,而是體現出中國流行音樂與歐美流行音樂不斷交流、融合、創新的特點。麥兜系列的電影音樂以其曲調朗朗上口,節奏鮮明,色彩豐富,歌詞生活化,易于聽者接受和傳唱,顯現出濃郁的娛樂性與商業性特征。
電影《麥兜響當當》中,由尹光演唱的《the tennessee waltz》 是一首創作于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美國鄉村音樂的代表作。《麥兜當當伴我心》中的《美麗夢中人》是翻唱自美國著名作曲家福斯特創作一首民謠歌曲。黃磊和女兒多多演唱的電影《麥兜我和我媽媽》主題曲《扭腰歌》翻唱自美國的《Yum Yum Cha Cha》,歌曲旋律保留了恰恰舞曲活潑、熱烈的特點,配合謝立文填寫的中文歌詞,體現出可愛、俏皮的風格特點。
(四)原創音樂的獨具特色。麥兜系列電影音樂的成功與其音樂創作者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他們同心協力,不僅創造出具有麥兜個性特色得以廣泛流傳的音樂,而且得到業界的一致肯定,獲得多項電影音樂方面的獎項,可謂商業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2002年,麥兜電影的御用音樂人何崇志憑借首部系列電影《麥兜故事》獲得了香港電影金像獎之“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的獎項。何崇志的原創音樂以簡單細膩的風格,詮釋出電影角色的內心情感,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香港獨立音樂人The Pancakes善于制造純真趣致的音樂,她憑借電影《麥兜菠蘿油王子》之主題歌《咁咁咁》獲得第2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大獎。形成古典與流行樂的沖突,元素碰撞之妙令人忍不住拍手稱贊。
二、演唱、演奏形式的多元化
麥兜系列電影音樂在演唱、演奏形式方面具有多樣化的特點。在演奏方面,擅長運用鋼琴、薩克斯風、愛爾蘭長笛、手風琴、小號等樂器以獨奏、重奏、合奏等多種形式的組合為影片渲染歡樂與憂傷、賣萌與懷舊共存的氣氛。演唱形式方面則采取獨唱、小組唱、表演場、合唱等多種形式的有機結合,運用粵語、普通話、英語等多種語言演唱。
電影《麥兜故事》的插曲《一二三四五六七多勞多得》改編自德國一位名不見經傳的作曲家尼克的唯一傳世作品《郵遞馬車》。在介紹麥太生活工作狀態及其不容易時出現。曲子開頭由小調轉入大調又馬上轉回小調,在原版鋼琴獨奏的基礎上加入大提琴的撥奏和手風琴的拉奏,使得音響色彩更加的豐富。而鋼琴急促的柱式和弦、手風琴充滿蘇聯氣息的拉奏及副歌鋼片琴瘋狂的敲擊也成功營造了一種快節奏生活的緊張氛圍,推動了情節的發展。而運用男女聲混唱的形式,則使得充滿古典氣息與搞怪的歌詞、搞怪的演唱方式形成強烈的沖突,加強了戲劇沖突感與滑稽感。
電影《麥兜故事》之《黎根之歌》以男高音獨唱的形式,結合歌詞樸實的哲理,巧妙精確地描寫了當時麥兜的心理活動。而其中薩克斯和輕爵士打擊樂的編配,則營造了一種朦朧的氛圍,表達了對麥太的懷念。
對經典歌曲的翻唱也形成其自身特色?!尔湺挡ぬ}油王子》中的《我的心里沒有他》翻唱自1955年巴拿馬人Carlos Eleta Almarán的原創曲?!尔湺诞敭敯槲倚摹分械摹稛崆榈纳衬贩匀毡緲逢牓丁ぅ冤`ナッツ(The Peanuts)1973年發行的《情熱の砂漠》。
三、電影音樂的多重美學功能
動畫片中往往會出現各種具有典型意義的場景,而音樂對于這些場景的描繪也是非常擅長的。首先樂器的音色本身就具有強烈的表現力,其次,在某些場景轉換時,音樂還能發揮蒙太奇的作用,即由音樂來銜接和交代故事情節,表現畫面之外的情景轉換。
動畫片中的人物,無論是人類還是動物,都會擁有豐富的內心世界,而刻畫人物內心的喜怒哀樂正是音樂最擅長的優勢。旋律被稱為音樂的靈魂,通過旋律線的上下起伏,不同音調的色彩特征,節奏的張弛變化可以有效地表現人物的情感和個性。
電影《麥兜故事》之《就系麥太臨盆既時候》出現在麥太臨盆時,音樂起到了描繪場景的作用。豎琴刮奏引出回憶的時空穿梭感,弦樂不停的拉奏“對位”仿佛似飛盆摩擦空氣發出的呲拉聲。此處,弦樂的拉奏與撥奏推動了整個情節的發展,而長笛時隱時現的演奏也讓整個動畫充滿童真與靈氣。麥太許愿時,“膠盆”沒什么表示,此處緊跟的電子下滑音效巧妙的描寫了麥太失望的心里活動。接著,朦朧的雙簧管和弦樂襯托了緊張神秘的氛圍,馬上使此處有一種好萊塢大片的既視感——既烘托了氣氛,又提升了作品的審美格調。隨后,電子鍵盤、弦樂撥奏與轉調運用音樂描繪人物心理活動的特殊功能表達了麥太心情的忐忑與內心活動的復雜。最后,以長笛為首的管弦樂一串下行音合奏,順應了膠盆的落地?!敖凶鳆溎z,還是算了,膠膠多難聽”這里也出現了一串由不協和音程構成、以長笛為首的管弦樂快速下行旋律,來襯托麥太矛盾的心情。此處運用了音畫結合的手法,增強了人物的趣味性,在渲染背景氛圍的同時增加了動畫的連貫性。
《麥兜與雞》作為“麥兜系列”的一首“名曲”,改編自弗朗茨·舒伯特的著名作品《樂興之時F小調第3號》。“我個名叫麥兜兜,我阿媽叫麥太太。我最喜歡吃麥甩咯,一起吃雞一起在歌唱……”這首歌的出現交代了人物背景,把人物的名字及愛好在樸實的語言中表達得清晰有趣。作為本影片出現的第一首插曲,它奠定了滑稽的基調,也為其后麥兜把“射足球”理解成“撒尿” 的情節做了感情鋪墊。此曲也以鋼琴演奏作為片尾曲,使整部影片幽默詼諧的情緒得到了升華。
四、總結
在影視界許多主流媒體都給予了“麥兜系列”電影音樂非常高的評價。一來,麥兜樂天派的精神、可愛的形象與哲理的語錄令人為之著迷,麥兜的“名言”成為影片中經典的歌詞;二來是電影音樂的多元化、典型性、流行性特征。
所謂的動畫片不僅僅是能給小孩子打發時光的,而是要反應正確價值觀或者深刻哲理能讓孩子們思考的,甚至能讓許多大人也能回頭細細品味的?!胞湺惦娪跋盗小崩锩婢陀性S多用孩子的語言深入淺出詮釋人生哲理的句子。真正優秀的電影作品,必須得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完美的藝術形式,二者有機統一,才能使其具有令人驚嘆的感人魅力。
藝術個性與共性的統一最集中體現為藝術典型。電影里的“人”不應該是某一個特定的個體,而更應該是某一類人在社會上的倒影與縮體。如“麥兜”給人就是一個蠢萌蠢萌慢半拍的形象,可是若是深究就是一代香港人對生活的無奈。在音樂中以“主題曲”這一形式最能代表藝術的典型性,往往耳畔響起音樂眼前就呈現出影片的主人公形象以及故事的基本內容。
麥兜系列電影音樂最大的亮點就是實現了電影音樂的多元化、典型性、流行性。音樂類型的多樣化、演唱演奏形式的多元化、古典音樂與民族音樂的流行化,讓許多孩子在觀影的同時不知不覺地提高了自身的藝術修養。通過借鑒大量的古典、民族音樂元素,對這些名曲進行改編并配上形象化的歌詞。高大上的經典作品與生活化的歌詞有機的結合,藝術形象鮮明生動,令人記憶深刻、影響深遠。
參考文獻:
[1]王慧萍.動畫片中民族元素分析及效果再現:【碩士學位論文】.西安:西安工程大學.2007.
[2]林深.久石讓動畫電影音樂研究:【碩士學位論文】.長沙:湖南工業大學.2015.
[3]凌逾.跨媒介整合藝術——港派麥兜與臺派幾米[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5).
[4]項筱剛.論中國商業電影音樂創作中的“外援現象”[J].音樂傳播,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