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節奏樂教學對幼兒創造力的培養
鄒雨薇
摘要: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所做出的每一個動作行為都與節奏緊密相關。學習過音樂的人應該知道,音樂主要是由節奏、旋律、和聲三大部分構成的,其中節奏是音樂中最重要的因素,被視為音樂的生命。節奏相比于其他部分,與生活更為密切相關,更能引發人們的敏銳感知。節奏在音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兒童最容易激發起興趣的基礎性要素。為此,本論文就節奏的作用、節奏訓練在兒童音樂教學中的作用以及兒童音樂教育中節奏訓練的具體方法這三個問題展開了深入研究。
關鍵詞:節奏 兒童音樂教學 節奏訓練
中圖分類號:J6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11-0133-02
一、節奏的產生與發展及在音樂中的“骨架”作用
節奏這個詞最早來源于希臘語—— Pntmoc,原意是指一切均勻而有規律的工作進程。節奏它一直存在于我們的身邊,無處不在。從人們每天所需要進行的呼吸、脈搏的跳動、與他人的說話交流,到運動場上奮力狂奔、還有浪花對海岸的拍打等,都展現著生命的律動。另外,勞動中的鋤地、劃船、打夯,鐘表滴滴噠噠的撥動等等,也都是有快有慢、有強有弱的節奏體現。這些自然的、生活中的節奏給音樂中的節奏提供了靈感,成為了一個必不可少的前提。可以這么說,節奏是藝術表現的最根本的組織力量,是表達藝術作品最為直接的語言。
關于音樂的情感表達,節奏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一首音樂作品的節奏安排的是否合理、恰到好處,直接決定了這首作品是的情感走向,影響著這首曲子是否感人、音樂形象的表達是否恰當,這同樣也是決定這首作品是否能夠成為佳作,能否得到聽眾認可的關鍵性因素之一。在音樂中,節奏就好比人體的“骨架”,而旋律好似人體的血肉。節奏在音樂中的重要地位是無可取代的,它構成了每一首音樂作品的“骨架”。可以這么說,一首音樂作品的節奏分配、處理如何,是決定這首作品成功與否的關鍵性因素。
二、節奏訓練在兒童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節奏訓練對于兒童的作用及意義
對于兒童來說,節奏訓練在以下這些方面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首先,節奏訓練有利于激發兒童的想象力,想要淋漓盡致的表現音樂,離不開想象力。針對性的、簡單有效的節奏訓練能夠鍛煉兒童的抽象思維,啟發和提高兒童的想象力,可以讓他們在有動感、有韻律的節奏環境下形成音樂想象;其次,節奏訓練也是培養兒童情感的關鍵。節奏的變化發展,使音樂擁有巨大的魅力與感染力,正是每首音樂中的節奏感與聽者的內心發生了共振,才會讓聽眾們體會到音樂的美妙之處,感受到音樂想要表達的真諦,更好地體驗音樂帶來的美感;此外,節奏訓練對促進兒童的形象、創造、記憶等智力方面以及人際交往、心理承受等非智力因素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二)節奏訓練對音樂專業基礎知識積累的促進作用
在兒童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節奏是整個音樂學習的起點和關鍵點之一,可以說在音樂中起著“骨架”作用;同時也是兒童學習音樂基礎理論知識、領略音樂魅力的初始第一步。通過節奏訓練,能夠充分展現了音樂教學的活力和吸引力,也能夠讓學生們慢慢開始自主的進行學習探索,還可以帶領他們一起開展各種有趣的音樂教學活動,讓他們更好地體會到音樂的律動感。
三、兒童音樂教育中節奏訓練的具體方法
(一)開展課堂游戲訓練節奏、體驗速度
通常情況下,兒童由于年齡較小,心理還未發育成熟,對好玩的課堂游戲、活潑的教學內容會比較有興趣,而對于音樂節奏理論的學習比較消極,因此,開展有趣的,又能達到節奏訓練目的的課堂游戲也是一種較好的、不可缺少的兒童音樂節奏訓練的教學方法之一。
教師在課堂中,應考慮不同年齡階層的兒童發育情況,根據不同階段兒童生理、心理發展狀況,針對性的制定不同年齡兒童音樂活動的基本節拍速度,等兒童一定程度的掌握穩定節拍后,就可以通過開展一些生動有趣的游戲來帶領他們體驗速度的變化。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開展有關音樂肢體律動方面的游戲,通過進行有動感節奏的身體運動來調動學生積極性,這樣一來,不僅可以釋放學生活潑好動、愛表現自我、好玩的天性,同時也達到了高效訓練學生音樂節奏感的目的。另外,教師還可以將兒歌、童瑤中最為膾炙人口的幾首歌曲引入練習,一邊歌唱或是朗讀童瑤,一邊帶領學生們持續作有規律地搖動,讓他們通過身體語言感受穩定的節拍。例如,教授兒歌《搖啊搖》時,可以在播放音樂的時,邊帶著學生模仿劃船的動作,感受6/8拍的律動感,等學生感受到這首音樂的節奏后,鼓勵學生通過肢體動作配合音樂節奏進行表演,完成6/8拍節奏的鞏固訓練。在這個案例中,學生很快就會融入到輕松、有活力的課堂氛圍中,同時也逐漸明確了6/8拍的特點,并體會到節奏的強弱變化。此外,教師也可以讓兒童仔細聆聽身邊的固定節拍,如時鐘的走動、心臟的跳動,慢慢引導其模仿,通過設計的動作讓孩子們穩定節拍,感受節奏速度的快慢與強弱。
(二)通過簡單演奏一些樂器訓練節奏
教師想要讓學生通過演奏樂器加深對節奏的感知,首先需要讓學生了解一些樂器,并懂得樂器的一般特性,學會簡單的一些使用樂器的技巧。等到學生們能夠基本掌握簡單的樂器演奏技巧后,則可以開展課堂集體活動。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指定一個同學使用他所掌握的樂器即興演奏一段節奏型,然后讓一部分學生用他們擅長的樂器演奏出來這段節奏,剩下的同學則用雙手拍打出這段節奏。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用不同的樂器共同完成一首音樂作品。例如,學習《小星星》這首兒歌,可以指定一些學生演奏三角鐵、沙槌、響板、手搖鈴、鈴鼓、鋁板琴等樂器,根據不同樂器的特點,教授他們分別奏出不同的節奏型,穿插在音樂中,共同配合奏出這首兒歌。這樣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大家團結合作的能力,又能大大加深學生們對節奏的感性認識,體驗節奏的長短,節拍的強弱規律,還進一步提高學生所掌握那門樂器的演奏技能,為今后音樂基礎知識和樂器演奏的深入學習奠定了基礎。
(三)通過節奏朗誦感知節奏
節奏朗誦,是“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中的訓練節奏的重要方法之一。奧爾夫曾說過:“音樂決不僅是單獨的音樂,它是和動作、舞蹈、語音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這三個要素中,語言幾乎是人人都具備的能力,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便開始接觸和學習,所以通過將日常語言采用不同的節奏展現出來,可以讓兒童更加容易學習和吸收掌握。應用在音樂課堂中, 教師可以首先做一個示范,將自己的名字用一個節奏型說出來。例如:2/4大家好|我是x x x |接著就可以讓學生模仿老師的節奏依次說出自己的名字。此外,教師還可以朗讀一段短小的詩或童謠,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體會每個句子的長短、強弱變化,然后慢慢讓孩子們參與進來,模仿老師朗誦,感受語言中節奏。
四、結語
總之,節奏訓練在兒童音樂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簡單且易操作的節奏訓練,培養學生的樂感、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為學生更好地掌握音樂基礎知識打下基礎。此外,教師應該采用靈活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把理論專業性較強的音樂節奏知識演變成為富有生活化、形象化、具有趣味性的形式,讓學生在各種活動、游戲中感受節奏、學習節奏、創造節奏,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豐富他們的想象力;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