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wo85h"></span>
    <label id="wo85h"></label>

      客家山歌聲樂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音樂
      藝術評鑒
      2017年08月22日 06:44

      客家山歌

      張諾

      摘要: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用客家方言演唱的客家民歌,近幾年,為了滿足社會對人才多樣化的需求,結合高師聲樂專業課程改革,地處世界客都的嘉應學院音樂學院把客家山歌納入到聲樂教學中,探索一種具有特色人才的聲樂教學模式,使培養出的客家山歌表演人才得到社會的認可,并在地方基礎教育和藝術舞臺中發揮重要作用。

      關鍵詞:客家山歌;聲樂教學;教學模式;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04-0097-03

      隨著我國基礎音樂教育的發展,地方高師聲樂教學除了培養具有一定演唱能力、教學能力、審美能力和良好音樂修養、一專多能的新型音樂教育人才外,同時還肩負著傳承和弘揚地方音樂的使命與義務。因此,地方音樂在地方高校引起高度重視,特別是以教唱為主的聲樂教學,不少地方院校都把當地優秀的民歌納入到聲樂教學中加以訓練,并探索特色人才的教學模式,為當地的中小學基礎音樂教育和地方文化培養和儲備相關音樂人才,下面筆者以嘉應學院音樂學院為例,結合地方高校特色教育的目標,深入分析地方高校在特色人才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探索行之有效的客家山歌聲樂教學模式,使培養出的客家山歌表演人才得到社會的認可,并在地方基礎教育和藝術舞臺中發揮重要作用。

      一、客家山歌聲樂教學的現狀

      被譽為“天籟之音”的客家山歌是梅州客家人用客家方言演唱的民歌,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頭文學,它富有客家人的語言特色,具有濃郁的鄉土生活氣息,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也是梅州對外開放的一張亮麗名片。嘉應學院地處世界客都的廣東省梅州市,是當地唯一的一所省屬高等院校,嘉應學院音樂學院為該校所屬二級學院。嘉應學院音樂學院(下稱我院)以學校“植根僑鄉,服務地方,弘揚客家文化”的特色辦學理念為指導,除了培養音樂學專業的“應用型”人才外,在學科建設方面,還發揮地處世界客都的地理優勢,因地制宜,發掘和利用鄉土音樂文化資源,作為最具代表地方音樂特色的客家山歌早在200 4年就引進大學課堂,并開設了客家音樂文化、客家山歌唱腔與創作等課程。近幾年,為了滿足社會對人才多樣化的需求,結合我院聲樂專業課程改革,把客家山歌納入到聲樂教學中。然而,隨著本科聲樂教學的深入,客家山歌的聲樂教學卻一直處于被動的局面,客家山歌在融入正規的“學院派”聲樂教學中卻出現許多新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民間藝人與專職聲樂教師觀念和教法沖突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頭文學,是農耕文化的產物,被稱為“山野之歌”或“俚歌”。在大多數民間藝人的觀念中,山歌就是 “山野之歌”,教法上主要是靠口傳心授,講究自然,追求濃郁的“山歌味”;而專職聲樂教師卻認為客家山歌雖為“山野之歌”,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城市的擴大,在現實生活中,客家山歌在很大程度上已脫離了農耕文化,如今的客家山歌演唱應緊跟時代步伐,向多元化發展,在教法上主張多樣化,更多追求科學性。

      (二)唱法的“土洋”技巧矛盾日益明顯,造成學生對聲音概念的困惑

      客家山歌演唱質樸純真,多用大本嗓,講究原生態唱法,比起藝術歌曲、民族歌曲等少了些技術成分,多了些自然的因素。而“學院派”的聲樂教學,更多的注重唱法的科學性,如聲音與氣息的通暢、歌唱行腔的統一,音色的透亮等,比起原生態的客家山歌唱法,往往少了自然和純真,多了些西洋唱法的技術成分。因此,對于一直接受“學院派”專業訓練的大學生來說,在不同唱法上還不能融會貫通,缺乏駕馭能力,唱法的“土洋”技巧矛盾日益明顯,造成學生對聲音概念的困惑。

      (三)客家山歌傳承教材開發不規范,造成傳承教學流于表面

      我院客家山歌納入到聲樂教學中來,一直沒有形成一套系統的客家山歌聲樂教材,在選曲上基本上由聲樂老師根據自己的喜好或結合學生的特點來定,客家山歌傳承教材開發不規范,造成傳承教學流于表面。

      二、客家山歌聲樂教學模式的改革

      客家山歌是梅州對外開放的一張亮麗名片,在現實生活中“山歌外交”促進了梅州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梅州旅游文化的發展,因此,客家山歌表演人才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需求。我院作為地方唯一的省屬高等院校,要求培養的客家山歌表演人才既能體現音樂學院本科教育的專業性、學術性,又能上得了舞臺(能演角色),因此,我院已逐步形成一種基礎教學(學前教育)、精英教學(聲樂表演人才)與特色教學(客家山歌表演人才)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而作為特色教學的客家山歌在融入正規的“學院派”聲樂教學中卻出現的諸多問題,要實施這種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客家山歌聲樂教學模式需要進行改革:

      (一)調整課程設置,更新教學內容

      客家山歌從題材上可分為客家童謠、原板山歌、新編山歌及山歌劇唱段等。客家童謠是客家山歌的一種特別題材,童謠有一定節奏,具有普遍童謠的易讀、易記,通俗易懂的特點;原板山歌也叫正板山歌,由四個樂句組成,結構工整對稱,是客家山歌中流行最普遍的一種曲式;新編山歌是指新中國成立后至今這一新時期所創作的山歌,新山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山歌劇唱段是運用客家山歌的音樂素材,由作曲家以歌劇的音樂寫作手法為劇情而創作的山歌。結合我院基礎教學(學前教育)、精英教學(聲樂表演人才)與特色教學(客家山歌表演人才)相結合的聲樂教學模式,從聲樂教學實踐入手,分階段,分層次調整課程設置,更新教學內容,具體設置如下:第一年:完成聲樂基礎教學,融入客家童謠作品和原腔山歌。第二年:重點學習聲樂發聲技術,強調客家山歌或新編客家山歌作品的銜接,能夠流暢演唱客家山歌作品。第三年:選唱客家山歌劇唱段。第四年:嘗試更多類型的聲樂作品,熟練掌握客家山歌特色的聲樂作品,進一步提高舞臺實踐能力。

      (二)更新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

      在傳統觀念中,客家山歌曲調簡單,結構短小,唱法單一,演唱基本靠喊。其實不然,客家山歌唱腔多樣,唱法豐富,客家山歌在唱法上可分為假嗓(多用于高腔山歌)、本嗓(多用于平腔、低腔山歌)、和細嗓(多用于矮腔山歌或吟唱)。因此,在職聲樂教師需要更新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做到“傳承不守舊,創新不離根”,研究客家山歌唱腔的不同發聲技巧和演唱方法,融合民族、美聲的發聲理論,摸索出既保留客家山歌韻味,又科學規范的聲樂教學方法。

      (三)實行雙導師制

      我院客家山歌課作為特色課程自從開課以來,主要采用聘請民間藝人以講座為主的教學模式,此教學模式優點就是教唱口傳心授,原汁原味,民間藝人往往演唱能力較強,但缺乏歌唱教學理論作指導,教法比較單一。因此,要實施本論題的教學模式,需要改革民間藝人以講座為主的教學模式,以“留下來”代替“請進來”的形式,把有能力的在職的本土聲樂教師“留下來”,實行雙導師制,及時調和民間藝人、專職教師與學生的關系。

      (四)編寫和完善客家山歌聲樂教材

      針對客家山歌傳承教材開發不規范,造成傳承教學流于表面的弊端,結合客家山歌的聲樂教學模式,需要編寫和完善客家山歌聲樂教材。根據教學內容,教材包括五個部分:1.客家童謠 2.傳統客家山歌3.山歌劇選曲4.山歌合唱曲。此教材從演唱特點,音樂賞析的角度對梅州客家山歌進行分析,具體細致介紹詞曲作者、時代背景、主題思想、曲式結構、旋律特點以及演唱的難點等內容,使學生理解作品的內涵,靈活把握客家特色的聲樂作品風格。

      三、客家山歌表演人才的教學與實踐

      毛主席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任何一個人才培養模式的制定也同樣需要經過實踐才能得到完善與提高,并得到社會的認可。我院在客家山歌表演人才的聲樂教學模式上,發揮地處“世界客都”梅州的優勢,建立“講臺與舞臺、課內與課外、校園與社會”的教學與實踐平臺,多途徑培養能夠適應地方基礎音樂教育人才和藝術舞臺中優秀的客家山歌表演人才。

      (一)講臺與舞臺

      “站穩講臺,兼顧舞臺”是我院才培養目標的基本要求。梅州客家山歌自2006年被列入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來,得到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重視與支持。2004年,“客家山歌進校園”最早在我院開設選修課,隨后相繼在城區一些中小學試點學校開展教學活動,而城區大部分中小學校都是我校實習教育基地,因此,這些試點學校給我們培養的客家山歌演唱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實踐平臺,學院每年都會派客家山歌特長生去教唱客家山歌;在舞臺實踐方面,梅州每年都會舉辦很多以客家山歌相關的演出活動,其中不乏大型的文藝演出等,如《夢里客家》大型文藝晚會,2013年的“梅州月.中華情”央視秋晚,還有山歌劇演出等,這些活動都有我們學生的參與。通過教學實踐與舞臺實踐,使培養的學生既能站穩講臺,又能兼顧舞臺。

      (二)課內與課外

      在課內,采用雙導師制教學。我院聘請民間藝人或山歌劇團演員主要負責教唱不同的山歌唱腔,而在職教唱客家山歌的聲樂教師則主要負責聲音技巧訓練,積極引導學生巧妙地運用民族、美聲唱法的發聲技巧融入到客家山歌演唱中來,同時還兼教唱新山歌與山歌劇選曲,這種課內雙導師制的教學既保留了客家山歌韻味,又使聲樂教學方法得到規范。

      在課外:學院長期聘請客家山歌傳承人湯明哲給學生進行課外輔導,同時還經常邀請山歌劇團的編導及演員給學生進行舞臺表演輔導。另外,在湯明哲山歌大師的倡導下,2012年嘉應學院還成立了客家山歌協會,他經常帶領協會成員到梅州市屬各縣及鄉鎮去采風,學習各地不同的唱腔。

      (三)校園與社會

      在校園:山歌協會的成立,為我院培養客家山歌表演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實踐平臺,成為該人才培養的堅實后盾:自客家山歌協會成立以來,舉辦了不少客家山歌進校園活動,其中客家山歌大賽年年都有。

      在社會:客家山歌聲樂教學模式已經得到梅州市山歌傳承保護中心、雁南飛藝術團、客天下藝術團等民間業余藝術團的支持,為學生提供學習和實踐的平臺,共享教學資源和教學成果。[1]

      客家山歌聲樂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在我院剛試行不久,已初見成效,培養出的客家山歌表演人才已在地方基礎教育和藝術舞臺中發揮作用,如2012級學生陳婷霞(指導教師葉惠薇、湯明哲)經過四年的聲樂學習和山歌唱腔訓練,既能演繹中國民族聲樂作品,又能熟練掌握純正的山歌唱腔,在2015年榮獲第三屆大學生聲樂比賽專業組二等獎,今年畢業后已經成為梅州市客家山歌傳承和保護中心的歌唱演員;還有2014屆畢業生古景新、張育玲分別在客天下藝術團和梅江區文化館擔任演員和宣傳干事,從事與客家山歌有關的工作。相信,這一探索將為各地方高校在培養特色人才的教學上具有一定的啟發與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利珍.閩粵贛客家山歌音樂特征之比較[J].中國音樂,2010(7)

      中國娛樂在線?部分網站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山歌 客家 聲樂
      你該讀讀這些:一周精選導覽
      更多內容...

      TOP

      More

      久久精品视频5| yellow动漫免费高清无删减| 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下载蜜桃| 日产乱码免费一卡二卡在线| 久久在精品线影院精品国产| 无码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 久久天堂成人影院| 成年人免费观看| 中国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天天摸天天摸色综合舒服网| www.亚洲成在线| 国产限制级在线观看| 999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kt| 黄a级网站在线观看|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的视频| 久久青青草原综合伊人| 无码人妻精品一二三区免费|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 天天干在线免费视频| 99精品热女视频专线|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 99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一| 麻豆映画传媒有限公司地址| 国产卡1卡2卡三卡在线| 精品国精品国产自在久国产应用男| 出租屋换租妻小雯21回| 欧美黑人玩白人巨大极品|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 欧洲美女与动zooz| 久久精品麻豆日日躁夜夜躁| 成年美女黄网站18禁免费| 一级毛片恃级毛片直播| 国产美女主播一级成人毛片| 麻豆国产在线观看免费 | av无码免费看| 国产裸拍裸体视频在线观看| 1000部拍拍拍18勿入免费视频下载| 国产精品妇女一二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