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式芭蕾舞衣與浪漫派芭蕾舞衣的區別
吳珺
摘要:古典浪漫芭蕾的身體美學藝術對于現代芭蕾舞而言仍具有重要啟發,對推動芭蕾舞邁向多元化與現代化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如何在古典浪漫芭蕾中發掘符合現代發展的身體美學藝術表達方式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因此本文就古典浪漫芭蕾的身體美學展開探究,并總結出古典浪漫芭蕾的發展歷程及身體美學的基本定義與重要意義。
關鍵詞:古典 浪漫芭蕾 身體美學 探究
中圖分類號:J73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6)24-0102-03
古典浪費芭蕾是芭蕾舞的重要開端,對于后期的芭蕾舞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身體美學是芭蕾舞表演基本的表演原則,需要在現有的表演形式中對其不斷進行深度的挖掘,從古典浪漫芭蕾中發掘出屬于現代芭蕾舞學習與表演的身體美學藝術,從而使其能夠為現代芭蕾舞表演與學習創造有利條件。
一、審視浪漫芭蕾
芭蕾舞的視覺沖擊能夠使人感受到強烈的代入感,其優美的身姿及豐富多彩的表演形式給觀賞者留下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象。芭蕾舞藝術氣息濃厚,在多數的芭蕾舞藝術表演中,均能夠在其中捕捉到明顯的藝術元素,所以芭蕾舞不僅是一種舞蹈,同時也是一種極具穿透力與感染力的藝術表達方式。
早期的芭蕾舞僅屬于一種娛樂方式,是廣場舞的一種。在后期的發展過程中,隨著藝術形式的不斷豐富,芭蕾舞逐漸被皇家貴族所應用與欣賞,繼而成為一種宮廷式的標準舞蹈表演藝術。芭蕾舞在經過六百余年的發展過程中逐漸演化,最終形成六種不同的芭蕾舞舞蹈藝術流派,其中在芭蕾舞發展的初期階段,主要以宮廷芭蕾(Ballet de cour)為主。而后在近一個世紀的發展過程中,芭蕾舞不斷與歌劇藝術相融合,形成了以歌劇為主體的歌劇芭蕾(Opera Ballet),該流派的芭蕾舞已不僅僅是停留在娛樂階段,更多的成為會見外國元首的一種禮儀形式。歌劇式芭蕾舞是芭蕾舞發展的第一個高峰階段,在后期的發展過程中,為進一步完善芭蕾舞藝術,突破藝術瓶頸期,動作化芭蕾(Ballet daction)便在該社會形勢下應運而生,因而也再一次掀起了芭蕾舞發展的新浪潮。浪漫芭蕾(Ballet blanc)起源于十九世紀前半葉,由動作化芭蕾演化而來,步伐輕盈,主要以浪漫主題表演為主,是芭蕾舞主要的流派代表之一。在經過了近半個世紀的發展與變革后,古典芭蕾(classic ballet)再次成為芭蕾舞發展的主流,古典芭蕾早在宮廷芭蕾發展的后期階段,即已有取代宮廷芭蕾藝術的可能性,但后期受到歌劇藝術的影響,直至五百年后的十九世紀末期,才成為主要的芭蕾舞表演流派。現代芭蕾(modern ballet)是芭蕾舞中最為現代化的芭蕾舞流派,其中結合了各不同種類的芭蕾舞特點,在芭蕾舞中屬于新興的芭蕾舞流派。
古典芭蕾舞藝術的核心即是唯美中帶有一絲浪漫,是貫穿浪漫芭蕾舞藝術的一種經典芭蕾舞表演形式。古典芭蕾舞對芭蕾舞演員的形體要求較高,需要達到形似流水、線條柔和、動作優美而不失華麗等標準,以此塑造完美的芭蕾藝術形象。不同國家、流派及學派對于芭蕾舞研究有著不同的深度與理解,現有的芭蕾舞學派主要以六大學派為主,即法蘭西學派、意大利學派、丹麥學派、英國學派、俄羅斯學派及美國學派。不同學派間,所采用的藝術表達形式有著一定的差別,但就大體而言,早期的芭蕾舞藝術表達形式均以呈現藝術工作者對實現社會及生活狀態的不滿為主,其中不僅包含了哲學理論知識,同時也對社會學有一定的涉及。在后期的發展過程中,芭蕾舞多以表達英雄故事、愛情故事及光明與邪惡的力量較量為主要表現結構,不再采用諷刺社會現實情況的方式進行芭蕾舞藝術表演,因而便有效的推動了芭蕾舞藝術表演邁向多元化與現代化發展。在芭蕾舞的長期發展過程中,不僅在表演形式及題材選用上有所改變,在音樂、背景、思想與動作方面也有較大改觀,使其更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發展,成為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表演藝術之一。
自十七世紀末期階段,浪漫芭蕾流派逐漸興起,其中著名浪漫芭蕾表演女王瑪麗·塔葛里妮成為當代芭蕾藝術表演的標志性人物。作為重要的芭蕾藝術表演藝術家,瑪麗·塔葛里妮不僅在浪漫芭蕾藝術表演中擁有極高的天賦與造詣,同時在芭蕾舞蹈服飾的創作中也盡顯才華。在芭蕾舞劇《天鵝湖》及《仙凡之戀》中的服飾設計,均源于瑪麗·塔葛里妮的設計理念,其中在融合了浪漫藝術氣息的同時,也將古典芭蕾藝術融入其中,從而將芭蕾舞的浪漫藝術表演風格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芭蕾舞發展的最重要階段,涌現出了一批優秀的芭蕾舞表演人才,其中主要以布農維爾、佩羅、艾爾斯勒及塔尼奧尼等最為著名。受當代社會環境的限制,當代的芭蕾舞藝術表演特點明顯,表演構架簡單清晰,能夠有效的適應當代的社會環境。在十八世紀初期階段,芭蕾舞的主要表現特點與形式均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變化的重點方向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內容與題材方面的變化,早期的芭蕾舞表演內容均以古代英雄故事及愛情故事為主,而十八世紀初期則更多的是將仙女與幽靈的較量融入其中,使芭蕾舞表演更加生動,一方面能夠表達人對現實社會的一種不滿,另一方面也清楚的闡述了多數人希望擺脫現實與死亡的一種心理意愿。其次是舞蹈技巧與表演的變化,隨著表演潮流的發展,腳尖舞技逐漸成為芭蕾舞表演的主流,是女舞蹈藝術家展現自我的一種方式。最后是在演出形式方面的優化。傳統的藝術表演僅以簡單的舞臺及背景墻進行裝飾,極大的降低了觀賞者的代入感,在當代的發展過程中,則將瓦斯燈和大幕加入到了芭蕾舞藝術表演中,使觀賞者更容易融入到芭蕾舞表演過程中,進一步提升了芭蕾舞的穿透力與感染力,從而形成了一種詩意輕盈的表演風格。
二、何為身體美學
美是藝術發源的重要源泉,同時是芭蕾舞藝術表現的重要原則,其中包含了動作美、形體美、姿態美及線條美等多種表現方式。芭蕾舞表演的核心價值即將多種形式的美融為一體,進而給觀賞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僅是在表演過程中能夠讓觀賞者嘆為觀止,同時在表演完成后,也予以人一種無限的回味空間,如果在芭蕾舞表演及創作過程中,失去了美這一重要元素,那么便脫離了芭蕾舞藝術表演的本質。
身體美是美學的關鍵所在,它不僅僅包含藝術本身,同樣涵蓋了更高層面的物質文化,是一種現實存在的藝術結構。早期曾有美國學者對身體美的基本概念作了較為深層次的研究,其中以新實用主義者查德·舒特斯曼的身體美學定義最為著名,較為明確的詮釋了身體美的基本概念,定義主要包含兩點:第一是以身體為審美主體的美學,主要體現為物質層面的享受與感官的實際接觸,雖然查德·舒特斯曼對身體美學解釋極為清晰,但卻并不全面,實際上以身體為審美的主體美學應包含身體與心理兩個方面;第二是以身體為審美客體的美學,該美學對主觀意義上的物質層面審美形成一種反噬,兩種身體美學定義既不矛盾又可相互互補,因而相對而言,查德·舒特斯曼的身體美學定義的指向性強,所涵蓋的范圍相對較為狹窄。
較為完整的身體美學應包含視覺、精神及心理三個方面,而查德·舒特斯曼的定義則更多的包括了視覺與精神,對于心理層面的美學觀感,卻沒有作詳細的詮釋與說明。在身體美學中,三個不同的美學特征均集中在身體性感官中,簡而言之,身體美學的關鍵在于表演的肌肉運動協調性與身體維度,這對于完善傳統意義上的美學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就哲學層面而言,身體美是對藝術的一種追求,是文明社會發展的一種體現。芭蕾舞在西歐發展的六百余年中,始終將身體美學作為芭蕾舞創造的重要靈感。但受到文化、政治、階級及歷史等方面問題的影響,各不同國家對于芭蕾舞的身體美學概念理解意義不同。人類文明社會的存在也僅僅是千余年的時光,相比于宇宙存在時空期限我們又何嘗不是滄海一粟,那又如何能夠批判或辨別身體美觀念的對與錯呢?因此芭蕾舞身體美學將會在未來社會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完善,而非是批判性的理解美學概念的對與錯,身體美學本身不存在對錯之分,僅有是否適宜某地區文化社會發展的理念差異之區別。
三、浪漫芭蕾身體美的演繹
觀賞古典芭蕾的時候,在夢一樣的虛幻境界、微風一樣的輕柔音樂、白霧一般的白色劇裝的襯托下,經過長期艱苦訓練獲得的美麗絕倫的人體,顯得是那樣的美麗、純潔、輕盈,人們會真正感受到如莎士比亞所說,人是一個了不起的杰作,體態高貴典雅,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我們是否可以這樣認為:古代中國婦女纏足也好,古典芭蕾也好,還是化妝與美容手術也好,這些身體美學的實踐活動,都是通過對身體的嚴格控制與規范化訓練,使審美活動與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使身體從一個大自然的作品變成一件真正的藝術品,變得更加美麗動人。
古典浪漫芭蕾的產生與身體美的觀念轉變息息相關,從當時西方人對浪漫芭蕾狂熱喜愛上可以看出,浪漫芭蕾演繹出了時下人們所認為的人體美的最高標準。18-19世紀之間,心懷著對資產階級變革失望,歐洲、北美迅速刮起了浪漫主義文藝思潮,“理性的勝利”人們開始醉心于自由表露內在情感,讓自己在靈感的點綴下放飛想象。人們極力的運用各種藝術技巧去滿足內心的需要,潔白柔美的“白紗裙”、夢幻般的足尖舞蹈技術、完美和諧的雙人舞托舉技巧,再加上華爾茲的流暢旋律與優雅節奏,浪漫主義者以此將內心的情感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們企圖掙脫地心引力的束縛,逃離萬惡現實,希望可以飛升到虛無飄渺的仙境,羽化而登仙。浪漫主義的芭蕾也在他們的努力下飛升到古典芭蕾的巔峰之境,營造了富有特色的芭蕾舞蹈的身體美學的一篇華美樂章。
四、結語
古典浪漫芭蕾不僅是芭蕾藝術的重要起源,對于進一步提高對芭蕾藝術的身體美學的認識也具有重要價值,是現階段芭蕾舞藝術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能夠更好的研究古典浪漫芭蕾的身體美學藝術,首先要了解古典浪漫芭蕾的基本概念,而后分析身體美學所涵蓋的重要要素,最后可對古典浪費芭蕾的身體美學藝術的演繹進行分析,最終將身體美學有效的展現在現代芭蕾舞藝術表演與學習中。
參考文獻:
[1]趙帥.古典芭蕾的形成與發展[J].戲劇之家,2014,(07).
[2]王立鎮.芭蕾舞對氣質培養的價值研究[J].群文天地,2012,(12).
[3]周琳琳.淺談芭蕾舞蹈教學現狀與改革[J].黃河之聲,2013,(02).
[4]高娟敏.芭蕾足尖審美與訓練探究[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