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wo85h"></span>
    <label id="wo85h"></label>

      羅奇伯格的創作風格探析

      音樂
      藝術科技
      2017年08月18日 08:30

      表梅里美的文學創作風格探析——試析小說《阿爾賽娜·吉約》的文本...

      摘 要:喬治·羅奇伯格是美國著名作曲家,他先后創作過上百部作品。在他的創作中,尤其以技術手法多樣,風格變化多段最為著名。而在他多樣化的風格中,尤以序列主義和新浪漫主義風格最為著名。尤其是他的新浪漫主義風格的代表作品,為他贏得了世界范圍的良好聲譽。

      關鍵詞:羅奇伯格;作曲家;創作風格;序列;新浪漫主義

      羅奇伯格(1918~2005年)的一生都在從事著和音樂相關的工作,包括音樂創作、音樂編輯與出版、音樂評論、音樂教育、音樂理論研究等。其中,他最為主要的工作仍然是他的音樂創作領域,在其超過60年的漫長的創作過程中,他創作了包括六部交響曲、七部弦樂四重奏等在內的120余部/集作品。這些作品風格多變,技術多樣。相關理論性文章和部分權威性音樂辭典在梳理羅奇伯格的音樂風格時,將他的風格主要歸為三個階段:①早期創作受巴托克、欣德米特、斯特拉文斯基的影響,其后轉向序列音樂和新浪漫主義風格的音樂創作,尤以后兩種風格最為著名。

      1 整體風格概述

      在羅奇伯格總共100多部/集的作品中,上述三種風格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體現。比如他的《室內交響曲》(1953年)、《三首贊美詩》(1954年)、《第二交響曲》(1955 ~ 1956年)、《二重復協奏曲》(1955,1959年修改)等,這些作品是屬于序列創作階段,而《第三弦樂四重奏》(1972年)、《第四交響曲》(1976年)等則屬于新浪漫主義階段。在研究羅奇伯格的整體風格之時,要注意回避僅僅從某一單一的創作體裁去追蹤他的整個風格。因為,某一單一體裁的風格分析,常常會跨過形成他整個風格的某一重要節點。比如,以他的弦樂四重奏這一體裁為例。羅奇伯格一共創作了七部弦樂四重奏,他的弦樂四重奏也體現了他最典型的風格序列創作階段和新浪漫主義風格階段。但是如果僅從這七部弦樂四重奏來研究,關于羅奇伯格的詳細風格轉變軌跡,實際上有些問題是談不清楚的。鑒于目前國內各大專業性機構對于羅奇伯格譜例和論著搜集的較大不完善,本論文作者通過直接從美國購買和其他相關渠道,搜集了30余部羅奇伯格不同時期的珍貴樂譜。最早的可以追溯到1941年時年23歲時的羅奇伯格在美國紐約曼尼斯音樂學校求學時期創作完成的鋼琴獨奏作品的《原創主題變奏曲》,最晚的可以推遲至1998年時年80歲時的羅奇伯格完成的最后一部新創作品鋼琴《三首挽歌作品之三》。②在1939 ~ 1941年于曼尼斯音樂學校求學之前,就像中國大多數熱愛音樂的青少年學生一樣,他還出于自發的熱愛,寫過一些流行音樂。通過這些不同時期的樂譜,可以非常清楚的勾勒出羅奇伯格從一個早年對作曲的懵懂無知到逐漸成熟并進而成長為一位世界級大師的詳細路線。

      2 序列主義階段

      從序列創作階段來說,創作完成于1952年的《鋼琴小品十二首》、《第一弦樂四重奏》等,這一時期的十二音創作技法已經比較明顯,但在技術的安排上,手法還略顯稚嫩。這是因為他在這一年,才剛剛接觸到十二音序列的創作方法,因此并沒有像1956年的《第二交響曲》和1961年的《第二弦樂四重奏》中的序列技法那樣,顯示出對十二音序列的嫻熟掌控。以弦樂四重奏為例,從他小試牛刀的《第一弦樂四重奏》到奠定了他在美國國內的序列先鋒地位的《第二弦樂四重奏》之間,實際上他還創作過一系列包含有十二音技法或者整首作品就是采用十二音技法完成的作品,比如《室內交響曲》(1953年)、《三首贊美詩》(1954年)、《夏日小夜曲》(1955年)、《二重復協奏曲》(1955,1959年修改)、《幻想奏鳴曲》(1956年)等,如果沒能找到這些中間階段的樂譜,我們不僅會為羅奇伯格在《第一弦樂四重奏》和《第二弦樂四重奏》中對于序列技法所表現出來的巨大反差而震驚。并對于《第二弦樂四重奏》中所表現出來的三個十二音序列的龐大規模和鏡像倒影六音列技術的嚴謹邏輯的來源疑惑不解,這會使羅奇伯格的風格轉變軌跡帶有神秘主義的性質,違背了科學研究實事求是的本質。

      3 新浪漫主義階段

      從新浪漫主義階段來說,這是羅奇伯格在世界樂壇影響最大的風格。仍以他的弦樂四重奏為例,他的七部弦樂四重奏中,有四部都是屬于新浪漫主義階段。其中,除了《第一、二弦樂四重奏》是屬于序列階段的作品,《第三、四、五、六弦樂四重奏》都屬于新浪漫主義階段風格。而在這兩種風格之間,還有一個引用拼貼階段。這些作品包括創作完成于1965年的《黑色聲音(啟示錄II)》、《對抗死亡與時間》、1966年的《模仿巴赫》等。這些過渡時期的作品清楚地展現了羅奇伯格在1963年創作完成最后一部序列作品《小提琴、大提琴、鋼琴三重奏》之后,是如何經過對無調性音樂作品的直接引用(如1965年的《對抗死亡與時間》),到對調性無調性作品的同時引用(如1965年的《魔幻劇場音樂》),再到以“注釋”的形式出現短小的傳統調性創作片段(如1966年的《模仿巴赫》),然后到出現較大規模的非引用原創調性段落(如1969年的《第三交響曲》),并最終進到嫻熟的對于前人的風格重建階段,進入到了成熟階段的新浪漫主義風格創作時期。

      而他的七部弦樂四重奏中,《第七弦樂四重奏》并不是屬于新浪漫主義風格,部分理論著作將其評價為“完全不是那種(新浪漫主義)風格”,③具有“狂飆突進運動”的特點。但是在羅奇伯格的整個風格轉變軌跡中,他的類似于《第七弦樂四重奏》“狂飆突進運動”特點的作品風格并不具有代表性,而是表現為他在新浪漫主義階段之后的一些個性化的創作。

      4 結語

      結合羅奇伯格的整體創作風格來看,他早期的新古典主義風格作品并沒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而序列階段的作品,如《第三交響曲》、《第二弦樂四重奏》等,則讓他站在了美國序列主義創作風格領頭羊的地位。但他在世界樂壇影響最為深遠的則是新浪漫主義的風格,這其中,以《第四交響曲》、《第三弦樂四重奏》為杰出代表,這些作品,為他贏得了世界范圍的良好聲譽。

      注釋:①綜合《世界人物傳記百科》《簡明牛津音樂辭典》等關于羅奇伯格的詞條。

      ②創作完成于1998年的鋼琴作品《三首挽歌作品之三》是羅奇伯格人生中的最后一部新創作品,同年和2001年,他還對其他兩部早期的作品進行了修訂,此外,再無其他新作問世。

      ③斯蒂凡·庫斯特卡(美).二十世紀音樂的素材和技法[M].宋瑾,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239.括號內文字為本論文作者所加。

      作者簡介:黃金城(1981—),男,藝術學博士,成都大學美術與影視學院音樂舞蹈系講師,研究方向:音樂,理論,音樂分析。

      中國娛樂在線?部分網站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運動 文章 弦樂
      你該讀讀這些:一周精選導覽
      更多內容...

      TOP

      More

      婷婷五月在线视频|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美女一级毛片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在视频线在精品| 蜜桃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免费| 91蝌蚪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对白交换视频| 1卡二卡三卡四卡精品| 国产欧美日韩中文久久| 野花国产精品入口| 国产偷国产偷精品高清尤物| 高清一本之道加勒比在线| 国产精品大尺度尺度视频| 2018天天操天天干|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2021天天操|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免费| 色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乱子伦在线观看不卡|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美女扒开腿让男人桶免费看| 午夜人性色福利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老子影院午夜精品欧美视频| 国产91伦子系列沙发午睡| 色噜噜噜噜亚洲第一| 国产女人高潮抽搐喷水免费视频| 老师我好爽再深一点的视频| 啊灬啊灬啊灬快灬深用口述| 精品偷自拍另类在线观看| 免费被黄网站在观看| 男女做性无遮挡免费视频| 可以**的网址|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久久久| 四虎免费久久影院| 精品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免费无码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交换配乱吟播放免费| 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四虎影视1515hh四虎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