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蕾
【摘 要】《樂理與視唱練耳》是想要學好音樂與視唱練耳基本功的重要指明燈,是入門的重要書本之一。它把理論和演練相結合,生動形象的圖片加上詼諧有趣的文字給這本書增加了光彩,跟上了時代的潮流,符合了大眾的需要。
【關鍵詞】樂理;視唱練耳;精品課程;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G423.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1-0255-01
一、《樂理與視唱練耳》這本書的基本內容
《樂理與視唱練耳》這本書主要分為樂理部分和視唱練耳部分兩大部分,其中的樂理部分則是根據北京某舞蹈學院學生狀況,進行了篩選,是為了能讓學生學到更加扎實的基本功,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好基礎。當然,整本書并非全都是枯燥的理論,讓人摸不著門路,而是把一些難懂的概念進行了區分,從而形成了供該專業學生學習用的專業教材和供愛好者、自學者參考學習用的非專業教材。
視唱練耳部分則是由三個模塊組成,分別是根據主要的樂理理論基礎知識來寫的基本視唱、根據幾個主要的民間音樂強調來制成的視唱、由西方的芭蕾舞等音樂形成的視唱。通過先對我國音樂的幾個大的主流音樂的練習區別,找出其相同的地方和各自的特色,有利于在學習的時候更加明白,容易分辨。同時在聽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感受音樂的旋律,體味音樂獨特的美妙,并且增加學生對舞蹈音樂的了解,充分培養學生音樂興趣和音樂內涵。
二、《樂理與視唱練耳》結構情況分析
第一個模塊主要學習的是樂理的相關知識,如音與音的性質;樂音與噪音;樂音體系及音列等等。從最基礎的知識開始介紹,許多人剛開始接觸的時候是一片茫然,只有能夠區分相關聲音,明白音樂的結構和符號才能繼續學習。這本書抓住了人們從易到難的學習習慣,充分運用人們喜歡聲情并茂的想法,在結構和體系上是一大亮點。
樂譜是由一個個音符組成的,要想認識樂譜就要知道每一個音符。所以學習音符就是刻不容緩的事情,這本書的第二個模塊就為大家帶來了音符的學習,如音符與休止符,五線譜的用處和樂曲中常見的一些符號,充分介紹了樂理知識。人們第一眼看見樂譜首先便是感覺像蝌蚪形狀的一個個音符暢游在五線譜上,彈奏一首優美的曲子就如同把自己變成一只蝌蚪自由自在地暢游在五線譜的海洋里,悠然自得,沁人心脾。音樂就是帶有節奏感的聲音的組合,當然能稱之為音樂的一定是有規律的組合,而不是胡亂的拼湊,因此要想寫出一首音樂就要有強烈的節奏感。
三、《樂理與視唱練耳》的優勢和不足分析
(一)課程的教學內容注重民族與地區的差異化
我國地域遼闊,有56個民族,不同民族有不同文化習俗和音樂,在教學的時候應該充分學習各個民族音樂的優點和長處,取之為自己所用。如貴州音樂學院,由于貴州的少數民族較多,因此學校在教學的時候是以少數民族為主,這樣既突出了地域的差異性也重視了民族音樂的傳承。
(二)教學內容是以學音樂為主,理論、作曲等為輔助工具
傳統的教學是先把理論知識大講一通,然后再出實例來驗證,在實例中找出理論,但是這本書是先培養大家的音樂素養,在充分享受音樂的熏陶之后再來學習理論。音樂這門學科是一個獨特的學科,它強調的是一個人情感的運用和捕捉,在沒有一個好的音樂習慣之前,有理論也不行。
(三)注重節奏感的培養
節奏感就是一首曲子的靈魂支撐,因此想要寫一首好的曲子就要有鮮明的節奏。這本書在樂理基礎和視唱練耳的課程中十分注重節奏的培養,老師在教學生學習的時候不僅要講清楚理論,還要多舉例子,如敲擊聲的節奏,放一些音樂讓學生找出節奏。在訓練中要讓學生自己逐步摸索和找靈感。
(四)運用多種形式教學
傳統的課堂就是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座位上聽。但是這樣的教學模式已經過時了,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特別是不適合音樂課堂。現代課堂講究視聽結合,老師就是起引導作用。比如在上課的時候多用一下原聲音樂,老師采用多種唱法引導學生學習。
四、結語
能讓學生從音樂中找到自己,又能從理論中學習音樂是這本書的特點。《樂理與視唱練耳》能夠讓學習者從自己的體驗出發再結合自身的特點形成自己的音樂風格和音樂作品。當然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一直是不變的真理,學習之余不要忘記實踐,這樣才能把書本上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在實踐的基礎上再來學習音樂的時候就會更加容易理解和學習新的音樂技巧和懂得更多音樂內涵,豐富音樂的情感,使它變得更加生動,創造出更加優秀的作品。
參考文獻:
[1]陳雅先.談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視唱練耳課學習方法的變革[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02).
[2]趙易山,王新華.多元語境下的藝術高校視唱練耳學科改革新探——2008國際視唱練耳教學論壇暨中意視唱練耳教學藝術周紀要[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8(04).
[3]王鵬程.視唱練耳初級階段的教學方法初探[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01).
本文為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校級精品課程《視唱練耳》的支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