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敏
摘 要:舞蹈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藝術門類,在舞者翩翩起舞的同時,還必須用音樂襯托出舞蹈的氣氛和情境,是舞者思想和形象的表現(xiàn)。因此,舞蹈可直接反映出心靈的本質,也是加強青少年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本文就從青少年舞蹈藝術審美現(xiàn)狀進行分析,提出了提升青少年舞蹈藝術審美能力的建議。
關鍵詞:青少年;舞蹈教育;審美能力
0 引言
目前,隨著國家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國民素質教育儼然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藝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組成內容已經陸續(xù)被各學校大力引入,標志著中國教育水平上升到了一個新階段。但作為藝術教育中最為重要的舞蹈藝術教育覆蓋范圍還比較小,大多數(shù)學校對舞蹈課的關注程度不高,僅把舞蹈作為選修課,影響了大多數(shù)青少年舞蹈藝術審美能力。
1 青少年舞蹈藝術審美現(xiàn)狀
筆者在多年舞蹈教學中發(fā)現(xiàn),青少年比較喜歡和接受舞蹈動作淺顯易學的舞蹈作品,大多數(shù)青少年難以理解舞蹈動作優(yōu)美,寓意豐富的舞蹈作品,以至于對高雅藝術有抵觸心理。與此同時,一些動感并且動作帥氣的勁舞、街舞更受青少年歡迎,在一些休閑廣場中隨處可見跳著街舞的青少年,而喜歡具有傳統(tǒng)藝術底蘊的民族舞、古典舞的青少年人數(shù)則比較少。
2 分析影響青少年舞蹈藝術審美能力形成的因素
目前,造成我國青少年舞蹈審美能力欠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關鍵的一點是舞者或欣賞者沒有建立正確的審美價值觀,只知道模仿或跟隨當下流行元素,失去了對自身審美標準的評判依據(jù)。在舞蹈教學中發(fā)現(xiàn),大眾日常生活中外來舞蹈文化對我國的滲透已是不爭的事實。比如街舞剛傳入我國的時候,經常在廣場和學校看見青少年在動感音樂的伴奏下舞動著,流行舞蹈儼然成為青少年的藝術欣賞最為重要的選擇對象。從事舞蹈教育的工作者有責任、有義務去引導青少年理解舞蹈藝術作品的真正含義,并且從家庭教育、大眾傳媒和學校藝術教育等多角度切入,采用與青少年成長特征,心理和生理相結合的教育模式,正確引導青少年的舞蹈藝術審美觀的建立。
2.1 流行性舞蹈的藝術特質
所謂流行性舞蹈是大眾喜歡參與的,舞蹈動作簡單易學的一種舞蹈形式。非舞蹈專業(yè)的青少年往往在觀看舞蹈作品時會結合自身的心理狀態(tài),在情感上引發(fā)共鳴,并結合自身的生活經歷,會激發(fā)記憶中的一些聯(lián)想。如果從積極的方面去思考,流行舞蹈尤其流行的原因,大多數(shù)流行舞蹈的動作簡單,肢體運動通俗易懂,無需有舞蹈功底,任何人都可以隨音樂起跳,所以可以快速地融入大眾生活中,同時還兼具有健身、娛樂性強等特點。
2.2 舞蹈教育的培養(yǎng)角度
從基礎舞蹈教育的角度出發(fā),主要有以下兩種途徑來進行青少年舞蹈審美能力和興趣的培養(yǎng),既在課內和課外加強青少年的舞蹈學習教育,而且有其各自的特點。嚴格遵從各級教委制定的教育大綱來安排課內的舞蹈教育工作,舞蹈教材和課程編排也是以民族舞、古典舞蹈和現(xiàn)代舞居多,青少年更為喜愛的流行舞則占據(jù)較少的比重,即使授課教師很認真并變著授課方法來進行授課,仍有很多學生不喜歡古典舞蹈。筆者認為外來思想形態(tài)的影響絕非主要因素,主要是學生的審美價值觀沒有引導并樹立正確的評判標準。此外,我國舞蹈教育體制過于注重專業(yè)舞蹈人才的培養(yǎng),忽視了對舞蹈興趣的培養(yǎng)工作,盡管在學校中給了青少年接觸古典舞、民族舞和其他舞蹈類型的機會,但大多數(shù)均以應付考試為目的進行欣賞和學習。
2.3 家庭教育
營造良好家庭環(huán)境對于一個青少年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大多數(shù)家長自身所受的教育均是應試教育,因此在當前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對舞蹈藝術教育還存有偏見,甚至認為學習舞蹈僅僅是鍛煉身體,對孩子的審美觀建立無實際作用,娛樂作用大于教育作用,忽視了藝術審美作用對孩子今后成長的幫助,只是認為學好數(shù)理化才是教育的根本。此外,還有些家長只注重自身的喜好,逼迫孩子去學習其不喜歡的藝術,在孩子不情愿甚至厭惡狀態(tài)下進行藝術學習只會讓孩子產生厭煩,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如果家長繼續(xù)施加壓力而不是去正確引導,那么孩子便會以其他方式進行情緒的宣泄,節(jié)奏更加動感、動作簡潔明快的街舞便成為青少年們宣泄情緒的一種方式。
3 提高青少年舞蹈藝術審美觀的幾點建議
3.1 轉變舞蹈教育觀念
我國舞蹈教育體制亟待改革,傳統(tǒng)舞蹈教育體制更注重專業(yè)舞蹈人才的培養(yǎng),弱化了提升廣泛大眾的舞蹈審美力。舞蹈教育工作者應起到國民舞蹈教育的關鍵作用:第一,盡最大力氣開發(fā)和培養(yǎng)舞蹈受眾群體,積極在社會上宣傳審美教育,提升舞者的綜合素質。第二,發(fā)掘舞蹈人才,引領舞蹈的發(fā)展方向,在使人民群眾業(yè)余生活豐富的同時,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第三,積極加強群眾性舞蹈的推廣,提升青少年的舞蹈藝術鑒賞能力,進而提升青少年自身綜合藝術造詣。
3.2 對當今流行性舞蹈加以正確引導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發(fā)展,加快了流行性舞蹈的傳播速度,而且其舞蹈動作簡單易學,伴奏音樂更為歡快,以及青少年對舞蹈知識匱乏,并且具有從眾的心理特點,認為舞蹈便是所謂的流行性舞蹈,對舞蹈沒有更深刻的鑒賞和認知,沒有意識到舞蹈種類眾多,流行性舞蹈只是其中一個分類。鑒于此,對青少年進行科學合理的誘導工作是我們舞蹈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根據(jù)流行性舞蹈的特點,來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舞蹈中內涵,并且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首先,從流行性舞蹈的藝術風格入手,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舞蹈中的思想內涵,讓學生學會鑒賞、分析舞蹈風格和情感的能力。其次,對流行舞蹈的肢體語言、動作表現(xiàn)力和舞者跳舞的風格技巧加以全面且綜合的分析。最后,把流行舞與民族舞、現(xiàn)代舞和古典舞的風格加以對比,在欣賞各種舞蹈的同時,對舞蹈的起源地的人文歷史知識對學生進行普及,通過讓學生觀察舞者的跳舞方式、領會舞蹈中所表達出意境,讓學生充分了解舞蹈文化的博大精深,引起學生對高雅舞蹈的情趣。
3.3 多渠道的構建舞蹈藝術教育途徑
為把我國青少年培養(yǎng)成有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有極高藝術審美能力的新一代,必須加強我國國民舞蹈藝術教育,教育部門承載著巨大的責任,同時也不要忽視社會所承擔的責任。首先利用在線媒體、傳統(tǒng)媒體等多媒體力量,對高雅舞蹈藝術表現(xiàn)形式盡最大力氣進行宣傳,讓全社會都關注我國舞蹈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其次注重家庭的審美教育,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組成單位,因此家庭的審美素養(yǎng)教育對青少年的成長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潛移默化的引導著青少年愛好和性格的發(fā)展。最后是重視課外藝術文化活動,積極組織和承辦各種藝術文化沙龍,對提升學生藝術鑒賞能力和審美觀的建立有幫助作用。與此同時,家長和學校可多組織學生觀看各種類型的舞蹈藝術表演,積極開展校內各類舞蹈選修課,舉辦有關藝術欣賞的講座,不再讓高雅藝術疏遠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將其帶入校園,帶入到青少年的生活中來,讓學生欣賞并領悟舞蹈藝術的內涵,多方面的幫助青少年提升舞蹈藝術審美能力。
4 結語
當今青少年的舞蹈藝術審美面臨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應該從多方面著手提高其審美能力, 尤其要深化舞蹈教育改革,推進國民舞蹈教育, 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高青少年的舞蹈藝術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 劉蓓.論青少年舞蹈教學中的美育功能[J].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08(01).
[2] 程乃元.淺談舞蹈技術課教學中的審美與功效[J].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