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wo85h"></span>
    <label id="wo85h"></label>

      試論東海呂劇的起源與特色

      音樂
      戲劇之家
      2017年08月16日 03:29

      陳陣

      【摘 要】我國戲曲文化豐富多彩、品種繁多,且極具地方特色。起源于山東的呂劇就是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多彩的區域風格,2008年入選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本文主要著眼于東海地區呂劇的發展,研究東海呂劇的起源和發展階段,分析東海呂劇的特色。

      【關鍵詞】東海;呂劇;起源;特色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2-0018-02

      呂劇又稱化裝揚琴、琴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八大戲曲劇種之一,也是山東省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劇種,起源于山東以北黃河三角洲,由山東琴書演變而來,流行于山東大部和江蘇、安徽、東北三省的部分地區。其音樂屬于板腔體,兼唱曲牌,主要伴奏樂器是墜琴、揚琴、三弦、琵琶,稱“呂劇四大件”。它以淳樸生動的語言、優美悅耳的唱腔、豐富多彩的音樂語匯,深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

      一、東海呂劇的起源與發展

      (一)東海呂劇的起源

      張斌先生所著《呂劇音樂研究》稱:“揚琴是蘇北老黃河和淮河流域下游的產物。經常活動的大地方有淮陰、揚州、蚌埠、鳳陽等地;小地方如豐、沛、肖、碭更為普遍。逐漸傳布至山東東北等地。據老藝人郭福山介紹,1898年左右廣饒東寨村張蘭田、張治田去鳳陽拜師學藝,帶來《鳳陽歌》;諸城朱西太去江蘇宿遷學藝,帶來《洞賓戲牡丹》等節目,……從琴書主要曲調《鳳陽歌》來看,也說明琴書是由南向北傳布的。”“琴書立譜以來最早的藝人殷田昌就是邳縣大閘人;賀金城、茹興禮等也是先后由蘇北、皖北來山東的。”可見,東海縣是琴書由南向北傳布的必經之路,也是早期琴書最流行的地方。上述提到的邳縣、宿遷兩地距東海僅百里之遙。呂劇中沿用的曲牌《姐兒調》就是東海縣最為流行的民間小調《姐兒溜》,現在已列入江蘇省“非遺”保護名錄。再如《畫扇面》,東海境內叫《繡花燈》,至于《太平年》《蓮花落》《鋪地錦》《銀紐絲》《上河調》《下河調》《疊斷橋》《茉莉花》《鳳陽歌》等呂劇曲牌,在東海境內能歌善唱者比比皆是。東海方言和山東方言同屬北方方言區,語言很相近,加之東海早期是山東省臨沂地區所轄(1953年劃歸江蘇),受齊魯文化影響較深,鄉風民俗和山東幾近相同。因此,呂劇和東海有著斬不斷的歷史淵源。

      (二)東海呂劇的發展

      20世紀40年代,呂劇已在東海產生重大影響。當時東海的南路琴書藝人老汪(汪培清)已在蘇北、魯南大有名氣,他自帶篷布到各地搭棚演出。老汪有“一掛鞭”的美譽,幾十句的垛子板干脆、利落,一氣呵成。老汪是將山東境內呂劇新唱腔傳入東海的第一人。

      1960年3月,在東海縣委縣政府的關懷下,東海呂劇團成立了。在山東省惠民地區呂劇團、濟南市呂劇團、山東省呂劇院等團體的扶持下,在呂劇老一輩表演藝術家張傳海、張玉升、等人的言傳身教下,在呂劇表演藝術家郎咸芬、林建華、李岱江的細心指點下,東海呂劇團“出人、出戲”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成就了一批獻身東海呂劇事業的優秀人才。東海呂劇的“新生一代”塑造了人民群眾熟悉的人物形象,演出的劇目貼近生活,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唱紅了蘇、魯、豫、皖等地。

      上世紀90年代中期,東海呂劇團創作了大型現代呂劇《紅絲帶》,參加江蘇省的劇目調演,曲作者徐福松把《打新春》《鳳陽歌》《連哩啰》運用到伴奏、伴唱和唱腔部分,得到省戲曲音樂專家的高度贊揚,稱贊《紅絲帶》的音樂是民間音樂與戲曲音樂的巧妙結合。2010年和2012年創作的呂劇小戲《稱爹》《一抹殘陽》中的伴唱是用老腔老調和老《鳳陽歌》的框架寫成的,曲調樸實而詼諧。這些曲牌的創新運用說明了曲作者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發展傳統,讓東海呂劇的地域性韻味更加濃厚,更好地為東海地方文化事業發展服務。

      (三)呂劇發展的新時期

      黨的三中全會后,東海呂劇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創作演出的現代呂劇《紅絲帶》《五九看柳》《春打六九頭》《女兒情》《山鄉情》《草莓扣》《稱爹》《一抹殘陽》《沒掀開的紅蓋頭》等一批優秀劇目分別獲得省、市“五個一工程獎”、“中國電視劇金鷹獎”、“第四屆中國戲劇獎.小戲小品獎——優秀劇目獎”、“第七屆江蘇戲劇獎·小品獎——優秀劇目一等獎”、“全國戲劇文化獎—優秀劇目獎”,創造了新的輝煌,為東海縣的經濟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發揮了推動作用。目前,東海呂劇團是除山東省以外全國唯一的呂劇團,現已加盟江蘇省演藝集團,并入選江蘇省“非遺”名錄,成為”文化江蘇“的一顆耀眼的明珠。呂劇表演藝術家郎咸芬女士為東海呂劇團親筆題下“江蘇呂劇一枝花”。對東海呂劇事業的發展給予了充分肯定與贊揚。熱愛東海呂劇的觀眾們稱東海呂劇團是“莊戶人自己的劇團”。

      二、東海呂劇的特色

      (一)戲曲與曲藝的結合

      東海呂劇曲調質樸優美,有著濃厚的地方氣息和地域特色。它不僅是一種簡單的戲曲表演,更是一種戲曲與藝術的結合。自1900年呂劇登上戲曲舞臺,經過一百多年的歷史發展,呂劇的表演推陳出新,不斷融合其他曲藝的精華并保持了呂劇的優秀傳統。可以說,呂劇在今天已經發展成了一門藝術,更具專業化。

      (二)表演形式的質樸

      東海呂劇的表演細膩大方,注重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不刻意追求程式化的動作展現,易和觀眾溝通,具有大眾化特征,更擅長塑造現代人物。這與其他劇種有著很大差異。東海呂劇的表演藝術形式更加貼近人民群眾的生活。而且呂劇表演采用濟南方言,更體現了山東地區特殊的語言風格,同時,呂劇表演所需要的伴奏樂器都是普通常見的。表演形式簡單、貼近實際,這些特點使得呂劇發展迅速,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

      (三)內容豐富精彩

      東海呂劇是一個發展于民間的藝術劇種,它印記了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其內容駁雜繁復,異常精彩。當地百姓把呂劇稱作“說黃瓜,道茄子,打老婆,罵孩子”。這顯然是說呂劇的表演內容囊括了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給人以很強的藝術感,由此帶來深厚的生活感悟。

      (四)唱腔通俗優美

      呂劇的唱腔經過一百多年的千錘百煉,再融合其他劇種的優美唱腔,逐漸發展成通俗但不失優美的腔調。呂劇兼有“曲牌體”和“板腔體”兩種唱法,曲牌數目眾多,而且演員大多來自人民群眾,唱腔主要是從山東琴書演變而來,主要以濟南方言的形式表演,聲色優美,地方特色風格顯著。東海屬于山東琴書的南路琴書覆蓋區,語言相近。呂劇的規范語言標準是“濟南官話”。而東海呂劇的語言既有濟南話的成分,又有本地鄉音的流露。音樂是語言的升華,東海呂劇的唱腔、旋律、框架結構和山東呂劇一致,但演唱韻味有差異,這個差異就是語言的差異。呂劇音樂中的《姐兒調》在東海縣西部叫《姐兒溜》,東部叫《打牙牌》,還有的文獻上稱為《中河調》,已被錄入江蘇省“非遺”保護名錄。呂劇中的《上河調》在東海也稱為《上河調》或《剪靛花》《玉美人》;呂劇中的《下河調》在東海也稱之為《下河調》或《放風箏》《下盤棋》,呂劇曲牌在東海能歌擅唱者甚多。東海呂劇團的曲作者把這些民間小調引用到呂劇的伴奏音樂及唱腔之中,令觀眾感到親切入耳、耳目一新。

      三、結語

      東海呂劇一百多年的發展歷史,是幾代東海呂劇人不斷奮斗、弘揚藝術文化的歷史。社會在發展,東海呂劇也在發展,每年近二百場的送戲下鄉及各類演出活動,變化的是劇目和形式,不變的是堅定的發展信念和誓言,“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東海呂劇將在新的時代更好地服務基層、服務群眾,創造出更加燦爛的明天!

      中國娛樂在線?部分網站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呂劇 生活 人物
      你該讀讀這些:一周精選導覽
      更多內容...

      TOP

      More

      xxxx黑人da| 69无人区卡一卡二卡| 国语对白一区二区三区| 三个黑人强欧洲金发女人| 孪生兄弟3ph尴尬| 中国明星16xxxxhd| 奇米视频888| www久久精品| 国产色司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a级成人高清毛片| 国产综合第一页| 69国产成人精品视频软件|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va在线| 青青草原综合网| 国产成人yy免费视频| 色妞www精品视频观看软件| 国产一级在线视频| 精品人妻AV区波多野结衣| 午夜无码国产理论在线| 特级欧美视频aaaaaa| 亚洲美女aⅴ久久久91| 欧美性受xxxx狂喷水|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日韩日韩日韩日韩| 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喊人人爽| 扒开末成年粉嫩的小缝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乳揉みま痴汉电车动漫中文字幕| 日本无遮挡漫画| 久久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小黄鸭 | 精品69久久久久久99| 免费一级毛片清高播放| 欧美日韩亚洲电影| 亚洲中文无码a∨在线观看| 日本一道高清不卡免费| 中文字幕在线看片| 在线观看精品视频网站www| 91短视频在线高清hd| 国产成a人片在线观看视频下载| 美女双腿打开让男人桶爽网站| 六月丁香婷婷天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