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曾經用文姜向鄭世子忽求婚,不過鄭忽聽說文姜淫蕩,兩次辭婚....
時間:當今
地點:一所大學校園內
人物:
歷史人物:明朝科學家藝術家朱載堉
現代人物:
古琴社理科男
古琴社社長
古琴社文藝女
古琴社科技男
古琴社甲乙
國學社社長漢服男
國學社漢服男女甲乙丙丁
管弦社社長
管弦社英語哥
管弦社甲乙丙丁
第一場 標準音
九月一所大學校園內各社團招新場景:
國學社攤位:幾位學生擺宣傳畫、宣傳小廣告;
民樂社攤位:幾位學生擺宣傳畫、宣傳小廣告;
管弦社攤位:幾位學生擺宣傳畫、宣傳小廣告;
古琴社攤位:幾位學生擺宣傳畫、宣傳小廣告;
國學社漢服男吟哦宣傳畫上的《論語》書法作品,漢服女烹茶,有學生駐足瞭望、喝茶;
古琴社理科男手執長劍播放古琴歌曲《鳳求凰》,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宣傳畫前多人圍觀,攤位上有一張古琴,學生拿出手機與古琴拍照;
管弦社的英語哥彈奏電子鋼琴唱英文歌,引來女生圍觀交頭接耳;幾位學生發宣傳單說明社團活動,眾學生對照宣傳畫看時間。
英語哥望見古琴社攤位前人較多,放下電鋼琴走過去。
管弦社英語哥拿起宣傳單看:這是什么字?
古琴社理科男微微一揚頭:古琴減字譜!
管弦社英語哥:怎么看?1234567在哪兒?
古琴社理科男:我們古琴說宮商角徵羽,不說1234567。
管弦社英語哥:那你們的音高節拍怎么看啊?沒有音高節拍你們怎么彈琴啊?
管弦社英語哥一瞪眼:太落后了!
管弦社英語哥搖搖頭走回管弦社攤位,拿出五線譜對古琴社攤位晃:看看我們的五線譜!有音高有節拍!看譜就可以彈!
古琴社理科男一撇嘴:沒文化。
學校音樂廳:
校學生會競賽:我心中的《詩經》
民樂社:港版《關雎》,古箏伴奏的美聲唱法
古琴版:琴歌版《關雎》
管弦社:鋼琴美聲版《關雎》
國學社:中阮吟唱版《關雎》
合唱團:合唱版《關雎》
競賽活動校領導宣布結果:
古琴版獲第一名,
合唱團:第二名
鋼琴版獲第三名:不服氣,古琴音都不準節拍都不對居然獲得第一名!
校內bbs:
管弦社(幾人圍坐在活動室打字):這次學生會舉辦的競賽評選不公平,古琴的音都不準節拍都不對居然獲得第一名!我們不服!
古琴社(幾人圍坐在活動室打字):憑什么說我們音不準,拿依據!憑什么說我們節拍不對,我們古琴就是這么彈!
管弦社社長:憑標準音!我們的A音是440赫茲,這是全世界的標準音;我們的全音半音都有數據,你們的音不準一下就聽出來了,你們還在這兒得意?你們古琴的A音是多少赫茲?
古琴社社長:我們古琴不講A音,我們講黃鐘律65赫茲!
管弦社社長:表示音高頻率的赫茲數這種物理單位是歐洲人發明的,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首先論述人耳聽到的聲音高度與物體振動頻率相關,振動頻率越高人耳聽到的聲音越高,我們也可以用物理公式來計算。你們古琴哪里有赫茲數?你們古琴講科學嗎?黃鐘是什么音?
古琴社社長:科學無國界,赫茲可以在音樂領域通用。中國古代沒有振動頻率的赫茲數,但是有產生音高點的三分損益法。
管弦社社長:好吧!那你們說黃鐘65赫茲從哪里來的?我們的A音440赫茲是1939年歐洲幾個國家討論后決定的標準音。
古琴社社長:我們的黃鐘是從曾侯乙編鐘測音得來的,比你們的A音早了兩千年!
管弦社社長:那你們把像鋼琴平均律的十二個標準都拿出來比較一下再說你們古琴音是準的!
古琴社社長:今天拿不出來,以后給你們。
管弦社英語哥:請你們也拿出有節拍的古琴譜,就你們那幾個字看得出有節拍感嗎?
古琴社的幾位學生互相看看:哪里找?
第二場 標準律
古琴社理科男在宿舍用電腦搜索“平均律”,找到朱載堉;搜索朱載堉,找到《天潢真人朱載堉》。
古琴社理科男搜索戴念祖,找到《聲學史》;古琴社理科男發現《聲學史》里的律管:西漢時期的便攜式調音器,公元前的調音器。
再繼續搜索中國古代十二律,十二律的記載。
西漢時期的十二根律管就是標準律。
發現無數中國音樂的律制記載。
古琴社理科男點開屏幕上的朱載堉的紀念館;
想起在少林寺拍過的照片與朱載堉的《三教合一》圖是同一人所作;
古琴社理科男盯著《三教合一》圖迷迷糊糊地進入明朝萬歷年,看見朱載堉的幾番人生經歷:1536年鄭恭王朱厚烷得一子;1539年明世宗朱厚熜賜“載堉”之名;1546年1月22日冊封十歲的朱載堉“鄭世子”;1550年朱載堉父親鄭王朱厚烷被皇帝降詔禁錮鳳陽高墻,朱載堉受牽連而革除世子冠帶;1551年十六歲的朱載堉筑土室宮門外,席藁獨處;執卷讀書拿筆寫畫;1560年朱載堉寫成《瑟譜》;1566年皇帝駕崩,新皇帝登基;1567年鄭王朱厚烷復爵還國,鄭世子朱載堉復戴冠帶;1570年三十五歲的朱載堉與何氏結婚,冊封何氏“鄭府鄭世子妃”;1581年朱載堉為《律歷融通》作序,父親朱厚烷指導朱載堉撰《操縵古樂譜》和《旋宮合樂譜》;完成“新法密率”推算,寫入《律學四物譜》。1584年朱載堉完成《律學新說》;1587年朱載堉打開王府內糧倉賑濟災民;1591年鄭王朱厚烷甍;1592年朱載堉編寫《圣壽萬年歷》、《萬年歷備考》;1595年朱載堉上進《歷書》(即《圣壽萬年歷》、《萬年歷備考》、《律歷融通》并附《音義》),獻書舉動,打破明朝歷禁,驚動朝野。1596年朱載堉完成《律呂精義》,又名《律書》;1603年朱載堉的《算學新說》雕版完畢;《樂律全書》雕刻完畢;1606年7月朱載堉上進朝廷《律書》(即《律呂精義》),其中包括《律學新說》、《樂舞全譜》、《樂律全書》。1606年朱載堉獲準讓爵;1610年朱載堉在《嘉量算經》的下卷末寫道:“余著《樂律全書》,八音備矣。此篇唯用一人吹律,一人彈琴,一人擊缶而歌。余也自歌,互相唱和,而樂在其中矣。曷若一琴一缶一吹一歌,足以自樂?嗚呼,此趣惟達者能知之。”1611年朱載堉76歲,卒。年末皇帝賜朱載堉謚端清。
《律呂精義》里的三十六支律管可以吹出三十六個標準律。
古琴社理科男迷糊中被同學搖醒:該吃晚飯咯!
理科男睜開眼:幾點了?
同學說:我都吃完飯回來拿書去教室自習了。
理科男站起來拿起碗筷出門。
第三場 朱載堉
古琴社理科男在琴社上課時拿出《天潢真人朱載堉》:大家來看看中國偉大的科學界的藝術家。
古琴社里的人圍攏過來:這人是誰?沒聽說過!
古琴社理科男:朱載堉,明朝晚期的世子,貴族!
古琴社里的人再次搖頭:不知道,沒聽說過。
古琴社理科男:朱載堉是朱元璋的九世孫,貴族吧?他雖然是貴族,卻喜歡科學喜歡藝術,有很多科學藝術成就,我的男神啊!
古琴社甲拿過書看:世子?不是王子?叫王子多好聽啊!
古琴社理科男:你們看看,這本書寫得很清楚:從朱元璋登基當皇帝開始,他的子孫進入分封制行列。皇帝的兒子中除了準備當皇帝的兒子是太子外,其他兒子都是王;王的嫡長子是世子。
古琴社乙:不就是王侯的后代嗎?做過哪些對大眾有益的事啊?
古琴社理科男一揚頭:這本書介紹朱載堉是中國文化史、科技史上一位集大成者,開創世界上多個第一:第一個發明了十二平均律;第一個用珠算開方的人;第一個創立了“舞學”一詞并提出了舞學大綱,從此,把舞蹈從音樂里分離出來;他還擅長白描畫,繪制了我國歷史上最詳盡的舞圖和舞譜,是我國歷史上舞譜的集大成者;第一個解答了已知等比數列的首項、末項和項數,如何求解其它各項的方法。第一個測定水銀密度;他還精確地計算了回歸年的長度值和北京的地理緯度、地磁偏角。朱載堉用眾多的科學與藝術的成就在世界文明史上樹起了一座不朽的文化豐碑。
琴社眾人驚呼:我的那個神呀!太厲害太強大了!
古琴社理科男手捧《天潢真人朱載堉》:我用四十五度的角來仰望朱載堉已經不夠用了,我的男神啊:朱載堉的各種造詣用四十五度乘以n來仰望,我只有連續后滾翻才能表達完整。
古琴社文藝女:我要看看,我學過舞蹈,以前沒聽過舞學呀。
古琴社文藝女拿過《天潢真人朱載堉》翻看,找到《舞蹈、繪畫和詩歌》一章,不斷驚呼:太激動了!舞學居然是中國人提出建立的理論!
古琴社丙男一撇嘴:你學的是芭蕾,歐洲的舞蹈;朱載堉肯定寫的是中國舞蹈,跟你沒關系。
古琴社文藝女:怎么沒關系?舞學建立可以面對任何體系的舞蹈,歐洲舞蹈、中國舞蹈都可以包括。哎,我要跟舞蹈社的朋友炫耀一下!
古琴社理科男:再看看這個——明朝朱載堉的《新法密率》和清朝江永的發展,這幅幾何圖表示十二平均律,明朝晚期的幾何圖。
古琴社科技男很困惑:以前怎么沒聽說過朱載堉?他做了這么多有建樹的事情,實在值得我們了解。
古琴社眾人互相看看:對啊,以前怎么沒有聽說呢?
古琴社理科男得意地拿過書:你們看,朱載堉用算盤開方,開十二次方!
古琴社眾人困惑:算盤不就可以加減乘除嗎?怎么開方啊?
古琴社理科男:書里說得很清楚,打著算盤就打出開方結果了。
古琴社眾人:佩服!膜拜!
古琴社理科男:朱載堉測水銀密度,朱載堉計算北京的經緯度,天文歷算這些都是科學成果;再看看朱載堉的藝術成果:他對舞學舉例的舞譜,他自己畫的白描舞譜,他寫的詩,神啊!
校內bbs:
古琴社理科男與琴社眾人:你們說的平均律是我們中國人推算出來的,明朝的朱載堉。
管弦社:就算是朱載堉推算出平均律,你們的古琴音還是不準吧?
古琴社理科男:我們古琴是中國的三分損益律,比你們鋼琴平均律早。
管弦社:那你們拿出來看看是多少赫茲?
琴社眾人再次互相看看:找不到我們自己算!
國學社上網:管仲的三分律記載,管仲紀念館;漢朝的京房的六十律說得很清楚,仲呂不能復生黃鐘!還有南朝的錢樂之也算過,三分律有缺陷。
古琴社理科男:三分律有缺陷古琴怎么彈?
國學社:童鞋你冷靜點,音樂是建筑在科學基礎上的藝術,你是學科學的童鞋,請尊重科學原理和實際測音結果。三分律黃鐘就是不能回歸原位,古人不欺我也。
第四場 三分律
古琴社活動室
古琴社社長:既然大家找不到古代的具體頻率記載,那我們去隨州博物館聽編鐘音樂,現場了解編鐘銘文和音高的關系。
眾人鼓掌同意。準備旅行。
國學社活動室:
國學社社長:周末兩天假,大家有沒有興趣到淄博參觀管仲紀念館,實地看看管仲治理過的齊國當今模樣。
眾人鼓掌同意,分頭準備旅行。
古琴社眾人在隨州博物館接洽,現場錄音編鐘音樂并拍照編鐘銘文。
古琴社眾人在展廳仔細觀察十弦琴結構,拍照。
古琴社回學校活動室繼續看錄音錄像,把錄音放進軟件分析。
古琴社文藝女:《理性元雅》的一弦琴譜證明三分律可以在一條弦上彈出琴曲,不需要兩條弦。那要七條弦來做什么?
古琴社科技男:增加古琴弦可以增加彈琴的音域寬度。
古琴社文藝女:那就用兩條,一條最低一條最高,七條弦的音域都覆蓋了。以后只彈兩弦琴了。
古琴科技男:那散音泛音沒剩下幾個音了,只聽按音嗎?
古琴社文藝女:對啊,我怎么沒想到呢?
古琴社科技男:音樂是建筑在聲學基礎上的藝術,彈古琴要講科學。
古琴社文藝女:崇拜師兄!
古琴社眾人看分析結果:有的數據對得上有的數據對不上,怎么回事?
古琴社理科男:再看看,再想想。
古琴社眾人紛紛點頭:是啊,我們也在想怎么彈按音?
古琴社科技男:戰國時期的這張十弦琴也有點問題,彈散音、彈泛音沒問題,但是琴器面板凸凹不平怎么彈按音?
古琴社文藝女:沒有琴徽可以彈泛音嗎?也不能彈泛音吧!
古琴社科技男:沒有琴徽照樣可以彈泛音,產生泛音的駐波節點在任意一條弦上自然產生很多個。
古琴文藝女:哦,不懂。
古琴社科技男:古琴弦上音高的判斷和選擇是科學問題。
古琴社文藝女:你很科學,成吧?
國學社在淄博管仲紀念館參觀、記錄。
國學社眾人回到學校活動時繼續討論。
國學社社長:歷代史書與很多的樂律文章都在論述三分損益法產生的三分損益律,最后仲呂不能復生黃鐘正律,古琴社的同學就是不認錯。我們可以幫幫他們。
國學社的幾位學生手持資料與古琴社幾位學生圍坐在活動室:
古琴社:如果仲呂不能復生黃鐘,那正調調弦怎么做到黃鐘是黃鐘,仲呂是仲呂?
國學社:我們也不知道,但是古人一直都這么論述總有他的道理。
古琴社:我們彈琴的時候聽到的黃鐘一樣高呀,沒有差異。
國學社:哦,那你們彈出來的黃鐘是多少赫茲?
古琴社:黃鐘律最低65赫茲,第二高130赫茲,第三高260赫茲,第四高520赫茲,第五高1040赫茲,沒錯呀!
國學社:那古書上說仲呂不能復生黃鐘,仲呂是多少赫茲?
古琴社:仲呂最低86.7赫茲,然后加倍一次、兩次、三次、四次。
國學社:你們這個數據怎么來的?
古琴社:用電子調音器可以測音,彈琴定弦用泛音調整散音就調準了。
國學社:這就奇怪了!書上說三分律有缺陷,你們又測音說沒問題,到底誰有問題?朱熹這樣的理學大家都要寫《琴律說》這樣的長篇文章,古琴音高應該很重要才對。
眾人默然。
第五場 自然律
古琴社理科男反復翻閱《律呂精義》:朱載堉在《律呂精義·序》寫父子對話:仲呂順生黃鐘。
古琴社理科男仰天長嘯:怎么順生出來的?給我個理由!
古琴社活動室:
眾人查閱資料后匯總
古琴社男生:《樂書要錄》寫得清清楚楚:仲呂復生黃鐘
古琴社女生:陳敏子《琴律發微》的三十六張結構圖
古琴社理科男:我看到說法了!哈哈!崔遵度在《琴箋》說“十三個自然之節”,朱長文的《琴史》和沈括的《夢溪筆談》說泛音,古琴的泛音要列入琴律。
國學社社長走進來:這份資料可能對你們有點用:《黃鐘通韻·附琴圖補遺》說“一朝頓悟:徽即是律,弦即是音。即以尺寸較量驗看,徽合律呂之數,弦合宮商之音,五音六律七均之數顯然可見管弦一理。始知今之樂器猶古之樂器,古之宮商即今之工尺,管孔、琴徽歷歷可考。”
古琴社理科男一把搶過來:我看看。
古琴社理科男很茫然:古文啊?
然后遞給國學社社長。
古琴社:請國學社社長講解這份古代資料,謝謝。
國學社社長點點頭:這個清朝的滿族人都四德說:他一天頓悟了,明白了。徽即是律,琴徽代表律,古琴弦代表音高。用長度來看,琴徽符合律數,古琴弦符合宮商之類的五音。五音六律七均的數理可以直接看到。原來現在的樂器如同古代的樂器,古代的宮商五音就是現在的工尺譜唱法,笛簫的孔距和古琴的琴徽可以考證音律數理關系。
古琴社眾人點點頭:有道理!
活動室眾人散去。
理科男坐在書桌前反復推算,一拍桌子:清楚了!古人不欺我也!
理科男在古琴社活動室講述自然律與三分律的隔八相生:
在1/2處彈泛音與在1/2處彈按音對照;在2/3處彈泛音與在2/3處彈按音對照;在1/3處彈泛音與在1/3處彈按音對照;在2/3處彈泛音與在2/3處彈按音對照。有一樣的律有不一樣的律,有線索了!對吧!
到底有什么問題?為什么一個位置上彈出來的泛音與按音有的一樣有的不一樣?引出伽利略和布魯克泰勒的理論;翻出《聲學基礎》的泛音部分講解。要講整體結構,古琴的十二條弦整體放在一起馬上看到隔八相生真實存在,仲呂生黃鐘正律立竿見影。管仲記載的三分律是寄生在古琴弦上的人工律,定弦由自然律起決定作用。
散音泛音的整體一致決定古琴定弦,散音泛音的整體規律變化構成自然律。
這是朱載堉在《律學新說·吹律第八》中寫的:“仲呂生黃鐘,此二律相協”;朱載堉說的意思仲呂生黃鐘正律,只有黃鐘正律才和仲呂相協。《律呂精義》里也寫過這個觀點。
這是朱載堉《律呂精義》里七聲定弦圖,我們平時基本只用五音定弦。
拿出十二條寫上徽位、律名、(律名下的)赫茲數進行排列,這個排列組合就是古琴定弦的原理;古今相同,不差分毫!
古琴社理科男再用鋼琴標準音定古琴散音弦,排列出的五徽九徽泛音不完全符合中國音樂的標準律準;對照鋼琴音準與十二律古琴律準差異,在鋼琴音定古琴弦的等號上劃×。
古琴社理科男得意地仰頭:我們中國音樂有自己完善的音律體系,我們的音律體系歷史久遠,經得起考驗。
古琴社眾人鼓掌:終于明白古琴聲音這么小為什么不被歷史的洪流卷走淘汰了!
第六場 琴樂律
管弦社、合唱團與古琴社、國學社合奏排練:
視唱練耳的訓練:指責琴律散音泛音不準
古琴社:你們的音很準,我們的音也很準。
管弦社:我們拿調音器來看你們準不準!
古琴社:你們的調音器上的刻度只能管你們的音準不準,我們的音準不準要看我們的自然律刻度。
管弦社:什么自然律刻度?
古琴社拿出自然律結構圖:這個!我們的散音泛音都有明確刻度,上次不是說找標準頻率嗎?這個就是中國音樂的標準頻率。我們的頻率標準有兩千多年,歷史悠久。戰國時期的十弦琴足以說明自然律真實存在,我們可以用十弦琴的仿制品彈奏純泛音旋律琴曲,現實地穿越兩千四百多年。
管弦社英語哥:那你們的A音也是440赫茲嗎?
古琴社:我們的南呂律與你們的A音有點差異:438.8赫茲。
管弦社:那你們的音和我們的A音合不上嘛?
古琴社:440赫茲與438.8赫茲之間差4.728音分,無傷大雅。
管弦社:你們這個全音半音怎么定啊?
古琴社:我們中國音樂十二律是平等獨立的十二個律點,每個律點都可以自立門戶做宮音成均。
管弦社英語哥:暈了暈了!你們在說什么?什么叫做自立門戶做宮音成均?
古琴社理科男:這樣說吧:中國音樂用音有十二律為一個整體結構,這個整體結構就是一個倍半關系的高低落差,黃鐘是十二律整體結構的班長,均主宮音是組長,調是值日生,音是值日生的搭檔。
管弦社英語哥:你們的十二律為一個整體結構我們叫八度,差不多。哎,組長那怎么選組員啊?
古琴社理科男:任何一律做宮音,按隔八相生連續生四次選四個組員,這是五音結構;按隔八相生連續生六次選六個組員,這是七聲結構。組長是宮音。很簡單吧?
管弦社:我們是七聲音階,你們一會兒是五音一會兒是七聲,太麻煩了。
古琴社理科男:我們五音七聲結構不同,音樂作品感覺豐富多彩。昆曲有五音譜也有七聲譜,我們可以聽錄音對比一下。
管弦社英語哥:你們歷史再久遠也是單音音樂,我們歷史很久遠卻是復音音樂。
古琴社科技男:我們中國音樂是移時移位復音音樂,你們西方音樂是定時定位復音音樂。
管弦社英語哥:什么叫移時移位的復音音樂,我還沒聽說過,你就夢幻吧!
古琴社科技男拿出筆在紙上畫坐標,然后按一張古琴譜畫出古琴線狀音的圖像:移時移位復音音樂。
眾人拿過來看。
古琴社科技男又畫一張坐標,然后按五線譜上音符畫出多個點狀的圖像:定時定位復音音樂。
古琴科技男:中國音樂的復音就像線條一樣延生變化高低,西方音樂的復音就像綁定時間的高低點一樣同時出現而不變化高低。
管弦社英語哥:我們的樂音也有長有短,怎么不延生呢?
古琴社科技男:你們鋼琴一個鍵彈響后這個音高有變化嗎?變低變高嗎?
管弦社英語哥:怎么不可以變?我來彈給你們聽聽!
管弦社英語哥彈奏電鋼琴:看著啊,2,3!變沒有?
古琴社科技男:你那是單音與單音的變化,不是復音。我給你彈移時移位的復音:商至角。
古琴社科技男在古琴弦上示范:商至角,持續變異音高延長線;你彈的是兩個單獨的音,我彈的兩個延續的音是一個整體。
管弦社英語哥:我們鋼琴是鍵盤樂器,你們古琴是弦樂器,這才兩個音,這個說法站不住腳。
古琴社科技男:你們的和弦有多個定時定位復音,那我們的古琴譜上有多個律點的移時移位復音,《流水》最長可以移時移位復音二十四律。
古琴社科技男用古琴示范《流水》的大打圓,一兩秒一弦的音高從徽外陡升至四徽(68赫茲-260赫茲),然后邊彈邊回歸徽外。
眾人鼓掌。
古琴社科技男再用坐標紙畫出剛才示范的古琴旋律點狀音和線狀音圖像,眾人鼓掌。
古琴社文藝女:太棒啦!師兄威武!崇拜啊!
古琴社理科男:太帥了!我們中國音樂說得清道得明畫得出測得準!
管弦社:那我們怎么合奏啊?
古琴社:你們的譜就按你們的規矩,我們的譜就按我們的規矩。
管弦社:好吧!
現代版管弦樂《憶故人》古琴譜上加注1==C
古琴社理科男:你們不能這么改我們的琴譜!
管弦社:沒改你們的琴譜,這首樂曲就是1==C
古琴社理科男:古琴曲《憶故人》用仲呂均定弦彈黃鐘均琴曲,不是你們的1==C。我來給大家排琴弦律位陣吧!
五套十二律長方條排五音七聲結構
五套十二律長方條排均調音關系排出《琴學入門》里的《陽關三疊》無射均不是降b調;排出1==C的內涵陣對照黃鐘均的弦位律序;再排出黃鐘均與仲呂均的內涵,一目了然。
眾人紛紛鼓掌:太精彩了!這才是中西樂的不同之處。
國學社社長:和而不同。
舞臺上管弦社與古琴社合奏《陽關三疊》(按朱載堉的《律呂精義》所列《操縵安弦博依安詩之圖》布景),舞蹈社跳古典舞。
全劇終
作者簡介:
范煜梅,女,成都蜀派琴人,獨立學者。1987年師從蜀派古琴傳人曾成偉先生學琴,二十多年操縵不輟,致力于推廣中國傳統文化。義務教琴十九年,職業教琴十年。著有琴學史專著《琴與詩書同行》、編有《歷代琴學資料選》,先后合寫或獨立撰寫發表了《古琴弦上的律與樂》《自然律是否獨立存在?》《從流行千百年的琴歌看中國音樂的魅力》《從確立律準開始認知中國音樂》《從琴律的兩種生律體系分析<碣石調·幽蘭>譜的樂律結構》等多篇學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