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松
【摘 要】電影《音樂之聲》啟發著家長與教師,要盡量鼓勵并寬容孩子,用游戲激發孩子的興趣、積極培養孩子的審美情趣,以及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
【關鍵詞】《音樂之聲》;教育意義;鼓勵;興趣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4-0162-01
美國電影《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是著名導演羅伯特·懷斯的標志性作品,在1965年上映,獲得了第三十八屆奧斯卡獎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音樂、最佳女主角、最佳電影剪輯等五個獎項。該電影改編自瑪利亞·馮·崔普(Maria von Trapp)的著作《崔普家庭演唱團》,最初以音樂劇為表演形式,是百老匯的火熱劇目。[1]《音樂之聲》講述的是一個真實純樸的故事。瑪利亞是一名優秀的家庭教師,她用自己的智慧解決了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這一過程蘊含著很多教育意義,啟發著家長與教師,例如,要盡量鼓勵并寬容孩子,用游戲激發孩子的興趣、積極培養孩子的審美情趣,以及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
一、要盡量鼓勵并寬容孩子
在《音樂之聲》中,瑪利亞一直用寬容的態度來對待孩子。當孩子們捉弄、刁難她的時候,丹瑪利亞沒有怨恨、訓斥,更沒有懲罰他們,反而表示非常理解,還向上校夸獎孩子。孩子們從最開始的惡意滿滿,到后來的友愛尊敬,證明鼓勵與寬容的力量,啟迪著每一位家長和教師,要在生活、工作中,給予孩子們更多的鼓勵和寬容,鼓勵孩子要積極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寬容孩子們在生活中所犯的一些小錯誤,即時做出正確的引導。
二、用游戲激發孩子的興趣
瑪利亞來到上校家之后,很快就明白其他家庭教師離開的原因——孩子們在嚴格的軍事化生活中得不到父親的關愛,對學習沒有任何興趣,因此孩子們試圖通過捉弄教師來讓父親關注到他們。當上校要求瑪利亞嚴格對待孩子們時,瑪利亞沒有聽從上校的“命令”,而是盡量溫柔地對待孩子,讓孩子們在游戲中感受到生活的樂趣,激發孩子們學習的興趣。
瑪利亞趁上校出去辦事的時候,她組織了游戲,為孩子們縫制了游戲服裝,領著孩子們去市場上游玩,帶孩子們去郊外野餐,教孩子們唱歌。孩子們在有趣的游戲中,不再拘束,變得愛笑愛玩。正如著名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所主張的,要通過組織游戲活動,讓孩子們在游戲中獲得自由發展,激發孩子們的生活主動性,逐漸適應生活。
游戲之于孩子,就是生活的全部。家長與教師們在教育的過程中,可以學習瑪利亞,用游戲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在游戲中感受到學習的魅力、生活的意義,從而獲得更為有效的學習。
三、積極培養孩子的審美情趣
引導孩子去發現生活中的美,是讓孩子在未來的生活中,更加善良美好。在電影《音樂之聲》中,瑪利亞從音樂藝術的魅力、自然生活的魅力、人格魅力三個方面來培養孩子們的審美情趣,這無疑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瑪利亞性格活潑開朗,對音樂有著很大的熱情,她抓住孩子們喜歡音樂的特點,發揮自身的特長,在教育中引導孩子們欣賞音樂、學習歌唱表演,讓孩子們在感受音樂魅力的同時,逐步催生出對家鄉、生活以及祖國的熱愛之情。家長和教師也可以利用孩子們喜歡音樂的特點,多為孩子們提供欣賞音樂、感受音樂的機會。
大自然是豐富多彩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瞬間,都蘊含著生命的含義。《音樂之聲》中瑪利亞就帶著孩子們走向自然,去看湖泊,去感受陽光,去欣賞蔚藍的天空。孩子們在欣賞自然美的過程中,油然生出對自然的熱愛之情。在現實的教育中,家長與教師可以帶孩子多去公園玩玩,去感受自然生活的魅力。
瑪利亞本身就是一個具有人格魅力的女性。因為她熱愛生活、喜歡自然萬物、喜歡藝術,樂觀積極對待著生活的一切。在整部影片中,孩子們與上校都被瑪利亞的熱情所感染,做出了很大改變。或許,這就是榜樣的力量。家長與教師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積極向上,給孩子們正面的引導與反饋。
四、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
瑪利亞在教孩子們音樂時,最初他們連最簡單的歌曲都不會演唱,于是瑪利亞就從基礎音符教起,當孩子們熟悉后,開始教相對難一點的歌曲,再鼓勵他們創作音樂劇。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們從一無所知到會表演音樂劇,這就是一種成長。這也體現出瑪利亞在教學中,遵循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教師在教學中,一定不能心急,要根據孩子的發展現狀、發展規律進行教學,引導孩子們從簡單走向復雜。
在瑪利亞的教學中,其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瑪利亞為了讓孩子們理解音樂基礎知識,采用了諧音的方式讓孩子們形成認識,并利用音樂將其進行聯系。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身邊的事物來進行比喻,用簡單通俗的語言進行表達,從而引導孩子形成認識。
參考文獻:
[1]王天一.外國教育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
作者簡介:
楊 松(1985-),男,白族,云南省麗江市人,大學學歷,助教。研究方向:音樂表演(聲樂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