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朝
【摘 要】兒童劇是深受少年兒童歡迎的一種藝術形式,在少年兒童的成長過程中發揮著其它藝術品種不可替代的作用。兒童劇的主要觀眾群體是兒童,兒童生來就會表演,記得小時候經常玩扮演的游戲,過家家、捉迷藏、警察抓小偷,還有模仿動畫片里的人物……這種帶有戲劇色彩的游戲形式,是每個人幼兒時期都經歷過的認識世界、探索世界的學習方式之一。戲劇表演就像是人生的演繹,每個人的生命和經驗都是有限的,但通過戲劇卻可以讓我們體驗不同的人生經歷,獲得更多的心得經驗。
【關鍵詞】兒童劇;美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B84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5-0047-01
兒童劇,它的核心受眾群是兒童,兒童劇要想生存與發展,最重要的是能夠得到兒童的認可和喜愛。兒童劇的接受心理,作為受眾心理學的一個重要話題,應受到學術界的重視,因為它決定了兒童劇的發展和成長。圍繞兒童劇接受心理這一中心問題,選擇兒童可以理解的內容和適宜難度,制作符合兒童接受心理的兒童劇是制作過程的首要問題。本研究為以后的兒童劇制作及更廣泛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本研究以兒童劇為素材,采用2(主角vs非主角)*3(善良vs邪惡vs中性)被試內實驗設計。首次注視時間、首次注視時長和總注視時間為因變量。采用加拿大SR Research公司的Eyelink2000眼動軌跡追蹤儀作為研究工具,以兒童劇小會員為被試,選取最受兒童喜愛的《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兒童劇片段及主、配角的善、惡、中性人物共72張圖片為實驗材料,進行線索-靶子范式的眼動實驗,探究5-7歲兒童對兒童劇人物的善惡及主配角的注意偏向。這在國內可以說是首次,是一個嘗試,也是一種創新。(具體實驗略)
通過對兒童進行兒童劇人物角色的眼動注意偏向研究發現:
一、兒童劇主角和配角上,角色為中性和邪惡時兒童觀看首次注意時間并無太大差別,兒童對主角關注得越多,對配角也會關注得越多;兒童對善良主角認知理解更好,反應時間更短;除了邪惡角色外,兒童總體觀看主角的時間更多。
二、在角色善惡性上,兒童對邪惡角色有注意偏向,出現了注意警覺。本實驗也說明人類在兒童時期就出現了注意警覺的心理機制,對人物善惡的界定也有了一定概念。
如前所述,我們在創作兒童劇時,可以依據兒童對邪惡角色的注意偏向,有意識地削弱角色的出場次數,降低兒童的緊張,或者在兒童劇的內容和題材的選擇上進行嚴格把關。結局編排上要符合兒童的接受心理,讓正義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因為追求愉悅和快樂是兒童觀看兒童劇的基本心理需求。兒童和表演者之間不是隔離的,而應當是相互交融的。我們的演員在表演過程中應當賦予角色更多的“童心童趣”和生命力,結合自身的舞臺表演經驗,在表演過程中實現“二度創作”,不僅讓孩子能夠沉醉其中,家長也能夠從中找到樂趣,尋找每個觀眾內心深處相通相融的地方,即關于童年快樂的共同體驗。
另外在兒童的眼中,表演者和他在舞臺上所塑造的人物就相當于是一個人,跟表演者的互動、交流,他們會認為是在和兒童劇中塑造的人物進行交流,把握住這一點,就能夠很好地與兒童進行聯結,讓兒童表達出自己最本真的需求,這也就要求兒童劇在具備趣味性的基礎上還應注重思想性。一方面,兒童劇應迎合兒童的心理需求,想兒童所想,言兒童所言,做兒童所做,讓兒童獲得更多的認知,對事物變化有更好的了解,進而促進兒童健康心理的發展;另一方面,兒童劇的創作也應該使家長在觀看兒童劇的過程中,進一步反觀自己對待兒童心理的偏差和經驗教訓,學會正確引導孩子,與孩子和睦相處。優秀的兒童劇應當能做到這樣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通過本研究我們能夠知道,兒童觀看兒童劇是主動的,他們能夠對自己感興趣的片段和人物進行選擇性的注意,而并非消極、被動地“看熱鬧”。兒童注意偏向的是那些易于理解,符合內心并能引起興趣的節目內容。這也說明,兒童劇的創作關鍵在于劇目人物及情節編排應符合兒童對兒童劇注意偏向的規律。在創作編排過程中也應充分利用這一規律,思想性上要有一個積極、健康的思想內核;刻畫人物形象上要符合兒童的心理,體現“童心童趣”;情節的設置上可以運?用多種敘事表現手段如懸念、巧合、誤會、沖突等,使情節跌宕起伏,讓孩子們始終保持著注意力,并調動他們關心、期待、緊張、好奇?等注意心理;在舞美制景上要充滿想象力,給孩子們制造一個富有童話色彩的夢幻王國;由于每個兒童都有喜歡新鮮奇特的事物的本性,我們在制作劇目時也要綜合多種藝術表現手法,加入音樂、歌舞、魔術、雜技以及各種互動游戲等,使整部作品的欣賞過程變成兒童快樂參與、自覺注意的過程。同時,也要注意劇情節奏上要有張有弛,合理把握控制兒童的情緒和維持兒童的注意力。總之,兒童劇要做到好看好玩,符合兒童接受心理,趣味性是第一,思想教育第二。要讓孩子們有想象的空間,帶給他們無窮的趣味;要讓孩子們積極參與,表現出童真的一面。
兒童劇帶有很強的公益性,要實現兒童劇的可持續發展,關鍵就在于把握兒童對兒童劇的接受心理。兒童劇只有真正能夠滿足兒童觀眾的接受心理,讓孩子們在觀看中得到愛和快樂并寓教于樂,這樣兒童劇才能發展壯大,真正成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