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wo85h"></span>
    <label id="wo85h"></label>

      論新版《玉簪記》的舞臺美學

      音樂
      戲劇之家
      2017年08月11日 04:44

      韓唱暢

      【摘 要】昆曲的美在于“雅”,在于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新版《玉簪記》融合了昆曲、書法和水墨元素,這三者組合成一條和諧的線條文化符號,也是這部作品重要的美學內涵。本文對新版《玉簪記》的劇本改編、舞臺美學進行分析,發現新版《玉簪記》古典和現代結合的美、體會古典與現代之間的互相“穿越”,探索昆曲未來發展的道路。

      【關鍵詞】《玉簪記》;昆曲;美學

      中圖分類號:J8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2-0012-03

      明代高濂的傳奇代表作《玉簪記》通過寫陳妙常與潘必正之間“圣”與“俗”的愛情故事,批判了封建社會對人性的束縛,歌頌人性的自由和解放。過去,《玉簪記》曾被多次改編并搬上舞臺。今天,白先勇的新版《玉簪記》在原著基礎上進行了適當改編,在舞臺上充分運用現代科技,使傳統美與現代美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令觀眾感受到昆曲在古典與現代相互交織中的“雅”和“美”。

      一、《玉簪記》的劇本改編

      新版《玉簪記》以高濂的《玉簪記》原本為基礎,在保持原劇本故事情節的前提下,對《玉簪記》做了進一步改編。整個劇作時長兩個半小時,分為六出戲,分別是《投庵》《琴挑》《問病》《偷詩》《催試》和《秋江》。該劇的編劇是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張淑香,她在原著的基礎上做了兩個方面的修改,將整出戲縮減為六出,尤其是對開頭部分的修改。她將原劇本中的《下第》改成了《投庵》,開門見山地描寫了女主人公陳妙常皈依空門。同時陳妙常的身世、整個社會背景也得到敘述,用一種鎖閉式的結構和暗場的處理方法體現。另外,這出戲的一個亮點是陳妙常最后穿上了一個背后寫有“凈”字的白長袍,暗示著她“凡心”應收,為后面的故事埋下伏筆。除此之外,《催試》這出戲也做了修改,在傳統版本里該出戲是被忽視的,直接帶過。但是在新版中,加入了小尼姑們發現潘、陳二人談情的情節,她們有的贊成、有的反對,一種“思凡”的情緒涌現,這也推動了女觀主催促潘必正前去趕考的情節發展。

      這兩大方面的修改使得故事內容更集中緊湊,有利于主題表達,也是對傳統版本的突破創新。該作品以潘、陳二人的愛情作為主線,省去了張于湖和潥陽王公子的故事。六場戲層層遞進的關系,潘陳之間的故事得到細化。在主題表現上,這部作品淡化了對封建黑暗社會的批判和揭露,更強調人性的自由和解放,以及對愛情的大膽追求。整部作品講的是愛情故事,愛是永恒的主題,無論是古代還是當代,愛都被人們傳頌。

      二、新版《玉簪記》的舞臺美學

      新版《玉簪記》的舞臺美學包括舞臺表演和舞臺美術兩個方面,這兩方面都從不同的角度將作品的美呈現出來。

      (一)表演

      昆曲是戲曲中的一種,是“歌舞合一、唱做并重”的藝術,它十分講究唱、念、做、打。新版《玉簪記》在唱腔上,充分運用悠揚婉轉、“一唱三嘆”的“水磨腔”,清麗悠遠。在《琴挑》一出中,潘、陳二人以琴傳情,在演唱時,十分含蓄,令人感覺若有似無,兩人情愫滋長,用一種委婉的方式吐露心聲。唱詞和念白在無奈中又透著風趣幽默,潘必正在《雉南飛》中唱到:“雉朝雎兮清霜,慘孤飛兮無雙。念寡陽兮少陽。怨鰥居兮傍徨。”陳妙常聽后說:“此曲乃雉朝飛也。君方盛年。何故彈此無妻之曲。”潘必正回答:“小生實未曾有妻。”陳妙常回答:“也不干我事。”

      這幾句簡潔的對話吐露出潘對陳的愛意,妙常口是心非的回答令整個劇情輕松幽默。整出戲的唱腔、唱詞都十分優美,充分體現了昆曲的優雅,也為故事增添了耐人尋味的美。

      甩水袖也是表現情感的方式之一,昆曲中尤其重視對水袖的使用。在《秋江》一出中,陳妙常不時會甩水袖,如遇到“江流湍急”的情景時,會甩水袖;在情緒激動時,也會甩水袖。甩水袖的動作能體現人物情感的波動,這一動作偏重于寫意,不僅有一種舞蹈之美,而且有一種意境之美。《梨園原》身段八要中提到:“手為勢,凡形容各種情狀,全賴以手示。”在《問病》一出中,潘必正獨坐在桌前自言自語,吐露心聲。這段充分利用了手勢和唱詞來表現,唱詞如下:

      潘必正:這病兒何曾經害,這病兒好難擔待。這病兒好似風前敗葉。

      進安:生病人的手腳倒蠻重的!

      潘必正:這病兒好似雨過花羞態,我攤擺開。

      觀主:心頭便怎么?

      潘必正:心頭去復來,黃昏夢斷、夢斷天涯外。我心事難提淚滿腮,傷懷。

      潘必正一邊唱,一邊做動作,“敗葉”配合葉子落下的動作,“羞花”配合用袖子半遮面的動作。由此可見,手勢動作對于人物唱詞、唱腔的配合和情感的表達有重要的作用,一招一式透露出美的感覺。

      昆曲表演的程式規范很多,但離不開“美”。白先勇先生在《昆曲新美學》中認為:“昆曲是雅部,本來就是高雅藝術,是屬于抒情詩的大傳統,把詩的意境用歌和舞具體呈現在舞臺上。”昆曲的優雅使昆曲成為了“美”的代表,它的一詞一句,一腔一調,一招一式都在表現美、追求美。新版《玉簪記》對于表演的重視,體現在了每一處的細節上,演員排練時特意找了岳美緹和華文漪兩位大師進行指導,使得動作程式精彩呈現,人物塑造立體生動,一舉一動都體現人物性格和人物關系,帶給觀眾一場美的盛宴。

      (二)舞臺美術

      1.服飾。服裝的樣式、顏色和圖紋都是通過精心設計的,不僅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還要傳達出一種意境。該戲的服飾主要以淡綠、淡白、淺黃色為基調,以達到淡雅、空靈、寫意的舞美境界。

      陳妙常出家前是位知書達理的小姐,在第一出《投庵》中,她一出場就身穿粉色衣服,顯得乖巧、玲瓏,一位氣質脫俗的小姐形象呈現在舞臺上。她入了空門,穿上一件寫著“凈”字的白袍,象征著她進入了“絕塵”境地,不能有凡心。到了第二出《琴挑》,她穿著淺綠色的道袍,十分清雅。到后來她的服裝變成了淡黃色,與當時的秋景瑟瑟相呼應。

      潘必正的服裝顏色從出場時的淡藍色,到生病時的黑色,再到后來的淡金黃色,總之,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人物發生了改變,人物身上的服飾也隨之相應發生變化。

      在圖案的設計上,服裝設計師曾泳霓說:“女主角身上的圖案就是以蓮花為主。”蓮花是圣潔之花,也是宗教的一種象征。陳妙常是女貞觀里的尼姑,她的服裝圖案以蓮花為主,是符合其身份的。潘必正是一名書生,他的服裝圖案以竹子為主,體現其讀書人的身份。不論是蓮花還是竹子,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常見的意象,在傳統戲曲中也是常見的,象征一種非凡的氣質和高潔的情操。

      總之,簡潔而不單調,這不僅是整出戲所傳達的思想,也是昆曲的精神所在。

      新版《玉簪記》是小型戲曲,沒有恢宏的場景,但簡約之美也能令人回味。

      2.音樂與燈光。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它能帶領觀眾走進某一特定情境。導演翁國生認為:“戲曲的音樂是戲曲發展的主旨靈魂。”在戲曲中除了演員的演唱之外,音樂也很重要。昆曲伴奏中的樂器有笛、鼓、三弦,這三者是必不可少的。另外還有笙、簫、箏、阮等。昆曲的“水磨腔”伴著這些樂器,尤其是昆笛,顯得十分優美。“古人推崇‘空,‘空勝于‘滿,正如‘無勝過‘有,‘虛勝過‘實。”昆笛能形成一種空靈之感,直入人心。昆笛的悠揚加上其他樂器,使得昆曲音樂富有節奏和韻味。如《秋江》中,陳妙常大膽追求愛郎潘必正,音樂高昂,象征著人物內心的激動,也襯托出秋天江水的洶涌之感,這是全劇的高潮所在,預示著男女主人公在這一出戲里沖破束縛走到一起。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出《琴挑》運用了古琴這一樂器,渾厚、低沉又帶著古典韻味的聲音讓人沉浸于潘、陳二人難以訴說的情感中,兩人通過彈琴示情,十分有意境。除了《琴挑》,整出戲都有古琴伴奏,古色古香,戲曲的韻味烘托得更美了。

      在燈光的運用上,整出戲以柔光為主。整個舞臺的光線比較暗,營造了女貞觀里神秘、幽暗的氣氛。在表現潘、陳二人的內心活動時,尤其注重追光的使用,突出和強調人物內心的傷感之情。如《秋江》一出,用柔黃色的燈光表現秋天黃昏時的景象,在這樣的氛圍中,男女主人公分別的愁緒更濃烈了。現代舞臺上運用電腦科技控制舞臺燈光,不僅能渲染故事的氛圍、制造特定的景象,而且能夠烘托出人物內心的思想感情。

      總之,古典音樂加上現代燈光,聽覺和視覺上的“穿越”帶觀眾體驗了古典美和現代美,這是一種享受。

      3.布景。“虛中有物,不見空洞”,“實而不悶,乃見空靈”。這是中國戲曲布景的最高境界。書法和中國畫成為該戲的主要背景。臺灣著名書法家董陽孜,以其嫻熟的筆法和優美的線條出名,他的字更像是一幅畫,意境深遠。在第一出《投庵》中,首先就以董陽孜的毛筆字“女貞觀”為背景,點明故事的地點。當陳妙常進入女貞觀后,背景又轉變為正楷體的千字文“法華經”。臺灣著名畫家奚淞的佛教畫很有名,在第二出《琴挑》中,以他的荷花圖為背景,線條白描般的勾勒,簡潔、淡雅。在《問病》中,背景是他畫的佛手與蓮花,非常莊嚴圣潔,同時旁邊是董陽孜的書法“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幔帳,整個舞臺十分有意境,而這樣的背景也暗示著潘、陳二人的圣俗之戀。《偷詩》更是巧妙地運用了“佛手執蓮”的不同形態,用以象征陳妙常的“凡心”像蓮花一樣從花骨朵到最后盛開為美麗的花朵。在最后一出《秋江》中,首尾呼應地使用董陽孜的狂草書法作品,不僅表現了秋江的波濤洶涌,更表現了男女主人公內心無法抑制的情感。整個舞臺背景以書法和繪畫相結合,用意境表現意境,用美來表達美。

      “舞臺美術的布景是生活情感的詩化。”新版《玉簪記》隱喻式的舞臺背景呈現出簡潔唯美之感,襯托了“圣”與“俗”的愛情,升華主題,用淡彩之筆描繪昆曲這朵“幽蘭”,凸顯它的淡雅和脫俗。

      三、劇本改編與舞美結合呈現昆曲美

      白先勇先生說:“昆曲無他,得一美字:唱腔美、身段美、詞藻美,集音樂、舞蹈及文學之美于一身,經過四百多年,千錘百煉,爐火純青,早已達到化境,成為中國表演藝術中最精致完美的一種形式。”昆曲與美是分不開的,它以“美”為中心,處處圍繞“美”展開。“昆曲的美學是‘抽象、寫意、抒情、詩化。”新版《玉簪記》這一力作將昆曲的雅和美表現得淋漓盡致。

      今天,國人對昆曲重新重視起來。在昆曲內容上的變革,受歷史條件的制約,昆曲的生存發展必須要適應當代社會發展的規律。新版《玉簪記》中,首先,主創人員將原本中的三十三出改為六出,只選取其中精彩、重要的折子,使表演更集中。其次,舞美設計別具用心,五顏六色的燈光、華美絢麗的服飾、極富意境和變化的布景、精致的妝容,都為當代戲曲表演錦上添花。

      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當代人不能忘記根源。昆曲的“雅”是快節奏社會的“舒緩劑”,新版《玉簪記》讓當代人感受到昆曲的“靜”和“美”,對人們的心靈是一種洗滌,昆曲的未來也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明)毛晉.六十種曲[M].北京:中華書局,1958.

      [2]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3]白先勇.云心水心玉簪記:琴曲書畫昆曲新美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

      [4]周秦.蘇州昆曲[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4.

      [5]駱正.中國昆曲二十講[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6]白先勇.白先勇說昆曲[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7]楊沖霄,徐華鐺.中國戲曲美術[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1.

      [8]王麗梅.古韻悠揚水磨腔——昆曲藝術的流變[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

      [9]張凱,張躍,方衛平.中國古典戲劇舞美語言[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中國娛樂在線?部分網站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人物 服裝 昆曲
      你該讀讀這些:一周精選導覽
      更多內容...

      TOP

      More

      色综合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 国模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国产免费一期二期三期四期| 日本暖暖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 收集最新中文国产中文字幕 | 晓青老师的丝袜系列|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高清性色生活片| 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 免费观看理论片毛片|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亚洲成av人片不卡无码| 亚洲色婷婷综合久久|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 亚洲AV成人片无码网站| 色屁屁影视大全| 青青草原1769久久免费播放| 日本漫画之无翼彩漫大全| 啊用力太猛了啊好深视频| 粉嫩国产白浆在线播放| 免费看美女隐私全部| 欧美黑人疯狂性受xxxxx喷水| 又粗又硬又大又爽免费观看| 狠狠色狠狠色合久久伊人| 亚洲综合久久一本伊伊区| 渣男和渣女做不干净事情视频| 同学的嫩苞13p| 热久久最新视频| 免费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黄色大片| 亚洲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 欧美人与动人物xxxx| 亚洲深深色噜噜狠狠爱网站| 极品丝袜老师h系列全文阅读| 亚洲国产精品午夜电影|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99国产精品| 成人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亚洲网美利坚合众国| 天天色天天操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