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乃珍
【摘 要】聲樂是一門綜合的音樂表演藝術,聲樂演唱者用歌聲來傳達作品的思想內涵,表現詞曲作者賦予聲樂作品的情感內容。歌唱是聲樂表演的主要構成,而一個優秀的聲樂演唱者除了具備良好的嗓音條件外,完善的歌唱技巧與訓練方法也尤為重要,因而對聲樂演唱方法的研究成為了廣大聲樂學者研究的重要內容。在聲樂演唱中,音樂與語言相互浸染、彼此交融,語言發音是歌唱的基礎,一切歌唱技法與訓練都要圍繞它而進行。介于筆者多年聲樂學習經驗,就自己的學習心得與體會,簡單談一下語言發音中的元音訓練對聲樂演唱的特殊意義,簡要闡述其對歌唱咬字、情感表現的特殊意義。
【關鍵詞】聲樂演唱;元音訓練;咬字;情感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0-0107-01
一、元音訓練是聲樂演唱中咬字練習的重要組成部分
元音和輔音是語音發音中的兩大組成部分,在聲樂演唱的咬字訓練中具有重要作用。元音,又稱母音,是字的主要部分,元音承擔著打開腔體、統一咬字位置等重要職責。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情況下,針對咬字的練習是有所不同的。如在聲樂演唱的不同音區,我們要根據聲區及嗓子狀態的變化作出適當的調整,否則就會影響聲音的質量。再如,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語言在元音色彩上也有很大的差異,這種差異同樣體現在不同國家的元音色彩上,如意大利語、法文、德文等都有很大的不同。
在聲樂演唱中,元音練習對咬字的特殊意義體現在對咬字位置、狀態的統一上。富有情感的聲樂演唱不僅要求歌者發音要字正腔圓,發元音的位置也要正,這是因為元音a的發音部位較靠前,聲音明亮、純凈、富于空腔共鳴等特點使其成為了歌者咬字練習中極為重要的部分。但不容忽視的是,元音a發音時,由于喉嚨打開度不夠,也容易出現聲音散渙、不集中的現象,這個時候,就需要結合其他元音的配合練習了。如,可以借咬字訓練中助聲帶閉合最為緊閉的i母音,用a統一聲音腔體,融合兩者的優點,使得聲樂演唱者在咬字練習中可以互借互位,收到較好的練習效果。
二、元音訓練是聲樂演唱中氣息訓練的重要助推力
在聲樂學習中我們了解到,正確的咬字狀態是在半打哈欠的基礎上進行的,這樣可以使后咽壁更充分地打開,使共鳴腔體隨之增大。但在“a、e、i、o、u”五個元音字母中,并沒有可以直接與“哈欠”狀態相聯系的。因此我們在練習時可以在元音u音前加一個h,“hu”母音中的“h”與“u”便相對地把二者結合了起來。與其他母音相比,“hu”母音更易于與氣息相結合,有利于歌唱者在演唱時與氣息比較合理地結合,從而保持良好的歌唱狀態。
在氣息支持的基礎上,要想使聲音有“焦點感”,就需要靠i母音幫忙了。不管是在平時的發聲練習中,還是在歌曲的演唱中,也不管歌詞的聲韻母是“a、e、i、o、u”中的哪一個,你都可以用i母音去帶著找高位置。例如:在歌曲《我的祖國》中,第一句“一條大河,波浪寬”中,“條”字最后歸韻到了ao母音上,是開口音,聲音一不留神就會靠后。這種時候,就可以靠前面的“一”字先找準位置,然后“條”順著“一”的位置說出來,避免在一首歌曲中聲音狀態不統一。
三、元音訓練是聲樂演唱中情感表達的不可或缺點
由于歌曲內容的不同,對咬字的處理也是不同的。歌曲演唱中的情感與咬字的速度、力度、情緒等都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歌唱中的咬字速度是由聲母的完成動作配合韻母的形成動作的速度決定的,這就需要聲樂演唱者根據不同的歌曲情感內容配合相應的咬字速度,以此來表達歌曲或婉轉、或堅定、或悲痛等情感要求。如歌曲《親吻祖國》中的第一句“太深太深……”,我們知道“太”這個字的韻母是“ai”音,是開口音,非常耗費氣息,如果字頭咬的太松到了韻母“ai”就容易漏氣,使整個聲音顯得很散,沒有通道。所以我們在咬字時要快速有力地把聲母“t”咬住,這樣既保持了歌唱咬字在氣息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歌詞的穩定與準確,又達到了咬字純正清晰、真切有利的藝術效果,也才能在此基礎上把對祖國山河的崇敬與熱愛之情很好地表達出來。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元音作為咬字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對聲樂演唱的氣息支撐還是情感表達等都具有重要的特殊意義,在日常的聲樂技巧訓練中,我們應學會相互借鑒、融會貫通,這也是我們廣大聲樂學習者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討的問題。
參考文獻:
[1]俞子正.聲樂教學論[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09.
[2]張婉.高師聲樂教學法[M].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3.
[3]黃友葵.黃友葵聲樂教學藝術[M].北京:華樂出版社,2004.10.
[4]彭莉佳.發聲常識與嗓音保健[M].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08.
[5]甄立夫.科學練聲[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10.
[6]王曉,胡郁青.論母音練習法在歌唱訓練中的運用[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2007(03).
[7]沈湘.沈湘聲樂教學藝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