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蘭英 李燕
【摘 要】土司音樂是土家族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在本次研究中,筆者首先介紹了土家族土司音樂的起源,然后分析了土家族土司音樂的藝術特征,接下來談論了土家族土司音樂的文化內涵,最后探討了土家族土司音樂的文化傳承問題。
【關鍵詞】土家族;土司音樂;分析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4-0074-02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土家族經歷了土司時期。在此階段,誕生了具有土家族特色的土司音樂。土家族的土司音樂是我國重要的歷史產物,研究該類音樂是十分有意義的。
一、土家族土司音樂的起源
在我國的元明清時期,國家為了更好地對少數民族進行統治,實施了土司制。所謂土司制度指的就是將不同的少數民族作為獨立的個體進行治理,少數民族聚集地的居民可以實行自治。總的說來,就我國少數民族而言,土司制度的存在對其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不但影響了少數民族的政治發展,也影響了少數民族的文化。
土司音樂具有悠久的歷史,對于土司音樂的起源,不同的研究者持有不同的觀點,最常見的觀點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土司音樂來源于勞動人民的日常生產勞動。換句話說,土司音樂源頭是底層的勞動者。第二,有研究者認為土家族的土司音樂來源于祭祀行為。土家族的居民十分熱衷于對神靈的信仰和崇拜,他們會定期舉行一些祭祀活動,用于祭拜神靈和祖先。在此期間,就逐漸出現了具有土家族特色的土司音樂。第三,有些研究者認為土司音樂來源于古時候的戰爭。在筆者看來,土家族土司音樂的來源是十分復雜的。首先,土司音樂的出現離不開土家族居民的日常生活,主要包括一些慶典活動和祭祀活動等;其次,土司音樂和土家族的土司制度應該具有密切的聯系,土司制度對于土司音樂具有重要的影響。可以說,在土家族土司制度的影響之下,土家族的音樂逐漸變化,最終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土司音樂。
二、土家族土司音樂的藝術特征
土家族的土司音樂可以分成四個不同的類別,主要有祭祀類音樂、風俗類音樂、勞動類音樂以及戰爭類音樂。分類標準不同,土家族土司音樂的分類結果也就是不一樣的。如果按照體裁分類,那么土司音樂主要可以分成五個不同的類別,主要有民歌類音樂、歌舞類音樂、器樂和樂器類音樂、戲曲類音樂以及曲藝類音樂。土家族土司音樂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相關研究結果表明,現存的土家族土司音樂數量很多。主要有:將近一千首的民歌、超過三十種的樂器、超過一百首的器樂曲子、將近三十種的歌舞以及將近三十種的曲藝。
在實行土司制度時,土家族居民十分熱衷于唱歌和跳舞。彼時,當人們在路上遇到時,有時會通過唱歌的方式來打招呼,興致到了還會配上一定的舞蹈。在勞作期間,土家族的人們也會通過唱歌和跳舞的形式來為自己加油鼓勁。土家族土司音樂的藝術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多功能性。同一種音樂可以具有不同的內涵,舉例說明,如廩歌。首先這是土家族人在喪葬儀式中需要用到的音樂;其次,該種音樂也可以用到戰爭的場合,用于鼓舞戰士的斗志。再如“擺手舞”,這種舞蹈可以使用在多種場合,比較典型的有祭祀活動、婚俗儀式等。第二,曲調多變。擺手歌是土家族土司音樂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形式,在土家族的很多重要儀式中都會出現擺手歌,尤其是過年的時候。擺手歌的曲調有多種形式,具體形式需要根據歌詞來確定。與擺手歌相匹配的是擺手舞,擺手舞主要分成兩類,第一類是大擺手舞;第二類則是小擺手舞。當人們選擇大擺手舞時,此時與之相配的擺手歌應該具有較高的曲調調門,這時的擺手歌聽起來會讓人覺得激情澎湃。當人們選擇小擺手舞時,此時與之相配的擺手歌應該具有較為平緩的曲調調門,這時的擺手歌聽起來會讓人覺得心情舒緩。一般來講,曲調較高的擺手歌主要用于戰爭的場合,而曲調較為平緩的擺手歌則適用于日常的生產活動。第三,演唱土司音樂時,演唱方式具有多變性。就土司音樂中的山歌而言,當歌詞不同的,演唱者的演唱方式也是不一樣的。山歌主要有兩種類型,第一種是情歌,第二種則是日常的生活歌。不同的山歌具有不同的演唱程式,從而更好地反映演唱者的情感。
三、土家族土司音樂的文化內涵
土家族的土司音樂是土家族祖先遺留的寶貴財富,歷史悠久,同時也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土家族的土司音樂具有濃厚的地域特色,傳播范圍不是很廣。土司音樂受到了土司制度的影響,這使得該類音樂還具有濃厚的時代特色。此外,土家族土司音樂是土家族人自己的音樂,該類音樂也就具有了典型的土家族特色。總的說來,土家族土司音樂的文化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祖先崇拜。土家族人十分崇拜自己的祖先,通過祭祀的方式來表達這種崇拜。在祭祀期間,土家族人會為祖先擺上供品,點燃神龕中的蠟燭等。第二,鬼神崇拜。土家族人信奉鬼神之說,土司音樂中也體現了土家族人對鬼神的崇拜。第三,圖騰崇拜。白虎是土家人的圖騰,對圖騰的崇拜也蘊含在了土司音樂中。第四,自然崇拜。
土家族的居民大多能歌善舞,音樂是土家族人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土家族土司音樂的出現和發展離不開土家族群眾的支持,土司音樂和土家族的宗教活動具有密切的聯系,呈現了巫文化的特點。
四、土家族土司音樂的文化傳承
現階段,我國十分重視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土家族的土司音樂是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對該類音樂的傳承問題是非常值得關注的。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土司音樂也在不斷發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筆者認為在考慮土家族土司音樂的傳承問題時,主要需要考慮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如何對土司音樂進行更好的繼承。第二,如何對現有的土司音樂進行創新。兩者的側重點所有不同,第一點重視的是對原有土司音樂的保護;而第二點強調的是對土司音樂的再創造。
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同民族之間的交往越來越密切。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不同民族的文化和習俗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民族融合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在融合的過程中,土家族人需要注意的是保留自身土司音樂的特色,使得自身的民族性更加鮮活。
在對土家族土司音樂進行傳承時,筆者認為相關人員可以從下述幾個角度開展相關工作:第一,樹立正確的文化傳承理念,這是開展文化保護和繼承工作的基礎和前提;第二,構建健全的組織。該組織的主要任務就是開展關于土家族土司音樂的傳承工作,組織成員可以來自于不同的機構,如學者、政府人員等,從而更好地發揮不同方面的作用;第三,重視對土司音樂的研究工作。鼓勵研究人員開展細致的科學研究工作,對土司音樂的歷史和發展進行深層次的挖掘。
五、結語
研究土司音樂是了解土家族傳統習俗和傳統文化的重要方式,在本次研究中,筆者主要以土家族的土司音樂為研究對象,探討了該類音樂的起源和藝術特性等問題。
參考文獻:
[1]李亞東.土家族土司音樂源流考略[J].貴州民族研究,2016,(09):116-119.
[2]劉亞.土家族土司音樂文化研究[J].懷化學院學報,2014,(07):5-7.
[3]熊曉輝.“口述史”在民族音樂發展中的歷史與邏輯——基于土家族土司音樂研究[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4):87-96.
[4]熊曉輝.民族音樂“口述史”實存分析——基于土家族土司音樂研究[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4,(01):81-89.
[5]熊曉輝.土家族土司制度與土司音樂文化[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13,(02):103-110.
[6]熊曉輝.明清時期土家族土司戲曲音樂生態生成與特征[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01):1-6.
[7]熊曉輝.土家族土司音樂源流考略[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13,(01):24-30.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于蘭英(1970-),女,湖南慈利人,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民族音樂研究;
第二作者:李 燕(1979-),女,湖南桃源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