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wo85h"></span>
    <label id="wo85h"></label>

      現代教育與彝族傳統文化的傳承

      音樂
      戲劇之家
      2017年08月10日 12:44

      陸剛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彝族地區現代化建設步伐的加快,社會文化變遷越來越激烈,變遷速度越來越快,在文化變遷的過程中,許多優秀的彝族文化都面臨著傳承困難的問題,本文就彝族文化傳承困難的原因和解決途徑簡要闡述一點個人看法。

      【關鍵詞】彝族教育;彝族傳統文化;文化傳承

      中圖分類號:G75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9-0205-02

      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的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出來的寶貴財富,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各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文化,成為中華民族璀璨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五彩繽紛的各民族文化共同構成了中華文化的百花園。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民族地區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越來越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F代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少數民族地區實現繁榮富強的必由之路,但在現代化進程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在新世紀的今天,流傳了千百年的彝族傳統文化,同樣處于傳承困難的尷尬境地。

      一、彝族傳統文化傳承面臨的危機

      彝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老民族,很早以前,彝族人民就創造了自己的文字,并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這些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對維護民族團結,塑造民族精神,促進民族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彝族人民在經濟上有了長足發展,物質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在外來文化潮流的巨大沖擊下,原有的傳統民族文化卻在大量流失。以貴州彝區為例,許多傳統文化正在消失或趨于消失,并且消失的速度也越來越快,越來越驚人。現在的年輕人,對傳統的民族文化越來越疏遠,越來越陌生,部分人除了知道自己有一個彝族身份之外,對彝族文化一無所知。

      民族文化的流失,首先是從外在特征開始的。

      語言是一個民族的重要特征,也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標志,斯大林在對“民族”一詞下定義時,就把語言作為民族的第一個要素,可見語言對于一個民族的重要性。民族語言是民族文化的基礎和載體,許多民族文化都是依附語言而存在。語言就像一個口袋,文化是口袋里裝的東西,口袋破了,里面的東西就會流失。民族文化的流失,正是從民族語言的流失開始,而在貴州彝區的金沙、黔西、織金、大方等縣,大部分彝族年輕人已不再會說彝族語言。在語言傳承較為完好的赫章、威寧、水城、盤縣等地,許多仍然使用彝語為交際語言的年輕人,對于彝族民間歌舞、民間文學及民俗活動等彝族傳統文化也知之甚少。至于認識彝族文字的年輕人,更是鳳毛麟角,還有一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彝文的存在。語言的流失,是文化流失的前奏,語言流失增加了文化傳承的難度,也加快了文化流失的速度。

      民族服飾,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對一個民族來說,除了語言,服飾也是一個重要的外在特征。但現在依然著彝族服飾的人,數量十分稀少,且大部分是中老年人。多數年輕人的著裝與外界無異,追求時尚,對民族傳統服飾不屑一顧。雖然在一些民族節日和民族文化活動中也有許多人穿上了彝族服裝,但這種現象也僅限于一時一地,局限于特殊時間和特殊場合,節日或活動一過,日常生活中就不再穿著彝族服飾了。部分彝族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在參加會議時因特殊要求會穿上彝族服裝,但時間也就僅限于開會的時候。這些現象表明,在歷史上與彝族人民息息相關的彝族傳統服飾,已漸漸遠離了彝族人民的日常生活,逐漸演化成了一個象征符號。

      除了語言、服飾這兩個最外顯的特征文化之外,彝族傳統中的眾多民俗文化也逐漸弱化、淡化、邊緣化?,F在的年輕人,對傳統文化普遍興趣不大,在日常生活中,看電視代替了講故事,流行歌曲代替了傳統的民歌,打麻將代替了傳統娛樂。若沒有相應保護措施,一些民俗文化在不久的將來將徹底消亡。

      二、彝族文化傳承困難的原因

      造成彝族文化傳承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文化變遷的角度來說,有其外在原因和內在原因。

      (一)國家基礎教育中只有漢文化教育,缺乏少數民族文化教育。文化是要通過教育來傳承的,在官辦教育不發達的年代,民族文化的傳承是靠口耳相傳、一代傳一代的家庭教育方式來實現的。隨著國民教育事業的發展,現在的學校教育已經代替了家庭教育。而學校教育使用的全國統編教材,都是站在漢文化的立場上來編訂的。有學者指出,統編教材“沒有考慮少數民族地區的實際情況,以大漢族的思維方式和文化背景來要求少數民族地區。具體到課程內容上,主要是以漢族熟悉的知識文化為背景,對少數民族地區考慮不夠。”[1]“在我國歷次課程改革的課程與教材的編制過程中,反映少數民族文化的課程知識篇幅少之又少。從小學到中學的課程中沒有有關民族文化的基本知識。學校沒有開設民族文化相關課程的要求,民族青少年一代民族文化的意識越來越淡薄?!盵2]在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過程中,彝族適齡兒童在七八歲時開始進入學校,一直接受的是漢文化教育。學校里用漢語教學,推行普通話,還要學習外語,但卻忽視了民族語言和民族知識的學習。這樣,彝族學生在學到漢文化的同時,也離自己民族的文化越來越遠。

      (二)片面強調經濟發展,忽視民族文化對于民族發展的作用。經濟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對于彝族地區而言,經濟的發展,是彝族群眾擺脫貧困,走向物質生活現代化的重要保障。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越來越習慣于用金錢和財富來衡量事物的價值。不能直接與經濟利益掛鉤的民族傳統文化,讓新一代的年輕人敬而遠之,很多年輕人向往外界生活,遠走高飛。隨著大量年輕人的外流,民族傳統文化便呈現出后繼乏人的狀態。

      (三)漢文化至上的文化偏見和民族文化自卑心理。在現代化進程的迅速推進和外來文化席卷彝族地區的今天,彝族文化傳承的處境十分不利,這里既有來自外部的主流文化的沖擊,也有民族內部對于自己民族文化的不自信心理。一些作為民族文化傳承人的年輕一代彝族人,不能正確對待和利用外來文化,對外來文化的接受幾近盲目,從而否定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表現在具體行為上,就是以漢化程度高為榮,羞于說彝語,恥于著彝裝,甚至有人認為民族服裝是奇裝異服。在生活習慣上,處處趨同于漢族,生怕表現出民族特色而被視為落后。

      (四)基督教的影響?;浇踢M入彝區,有它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在現實中,基督教的傳入,也給彝族文化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從本質上說,基督文化反映的是西方人的價值觀,它與中國西南彝族人的思想觀念有著很大的差異,基督教的一神教信仰,也與彝族人的多神崇拜大相徑庭。在兩種不同文化的沖突中,彝族人尊重了基督教,但基督教卻抹殺了彝族人的風俗習慣,彝族人一旦入教,許多傳統的民族文化就要被革除,這也是赫章、威寧一帶許多彝族年輕人會說彝話但卻對許多民族文化不熟悉的主要原因。

      三、彝族文化傳承的途徑

      影響彝族傳統文化傳承的原因各種各樣,但傳統文化的傳承,很大程度上還要靠教育來實現,所以,要解決彝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問題,還得從教育入手。而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各民族兒童都要在適齡階段進入學校接受教育,在義務教育階段,就是實施民族文化教育的最佳時期。要在學校里進行民族文化的教育,需要對現行的教育政策作一定的改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專家小組曾提出一個名為《多種文化的星球》的報告,希望各國的教育政策,必須有利于各種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教育專家指出:“制定有效的政策,是促進民族文化傳承的制度基礎。一個國家的教育政策必須根據時代的需要而及時得到修訂,修訂的政策必須要有利于對文化多樣性的理解,必須有利于民族傳統文化的認同,必須有利于傳承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3]貴州彝族地區民族文化的教育,需要地方政府制定相應的政策,通過以下途徑開展實施。

      (一)實施雙語教學。雙語教學就是要在學校教育中同時使用漢語和民族語言,并且教授彝文,讓學生在學習漢語文的同時也學習到彝語文。雙語教學以前在畢節地區的很多彝族地方都實施過,但后來都先后停止。民族語言在民族文化傳承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要通過學校教育的手段來傳承民族文化,雙語教學就需要恢復。另外,雙語教學的目標還應顛倒過來,應針對彝族學生不會說彝語而實施。從1993年至1999年,畢節師范學校共招收了七屆雙語師資學生,畢業生分布于畢節地區各縣,從2006年開始,畢節學院教育系開設了雙語師資班,所以,實施雙語教學,是具備師資條件的。

      (二)編寫民族文化知識讀本,增開民族文化課程。優秀的彝族文化,是彝族人民在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創造的,是彝族人民智慧的結晶。開設民族文化課程,就是要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認識和了解自己的民族,認識和學習自己民族的文化,從而在潛移默化中自覺傳承民族文化。民族文化課程,還包括將一些民俗活動引入課堂,比如將民間歌舞引入音樂課堂,將民間體育項目引入體育教學。2002年,貴州省要求全省中小學特別是民族地區中小學認真執行《貴州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條例》,將優秀的民族民間文化作為素質教育內容,培養民族文化的專門人才,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民族文化進校園的活動。近年來,在政府和民委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畢節、六盤水等地的多所學校已成功將彝族民間歌舞和民間傳統體育引入了校園,各種民族文化活動在校園里順利開展。

      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如果一個民族完全失去了自己的文化,那這個民族將不復存在。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面對外來強勢文化的巨大沖擊,如何傳承和保護民族文化,使民族文化呈現自己獨有的特色,已引起了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隨著國家對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貴州省也為民族文化的保護制定了相應的措施,對外,通過“多彩貴州”系列活動大力宣傳和推介貴州民族文化,對內,則通過民族文化進校園活動以達到傳承民族文化的目的,雖然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還會遇到諸多困難,亦存在著不少問題,但我們仍然可以從中看到一縷民族文化振興的曙光。

      參考文獻:

      [1]張家軍.當前我國課程改革中存在的問題的思考[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

      [2]金志遠.民族文化傳承與民族基礎教育課程改革[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8).

      [3]王軍,董艷主編.民族文化傳承與教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7.111.

      作者簡介:

      陸 剛(1981-),男,貴州納雍人,貴州民族研究院辦公室工作員,研究方向:民族歷史文化。

      中國娛樂在線?部分網站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民族文化 民族 文章
      你該讀讀這些:一周精選導覽
      更多內容...

      TOP

      More

      亚洲av无码专区电影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 99热精品久久只有精品| 国内精品卡1卡2卡区别| aaa一级最新毛片|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91国在线视频| 国产片**aa毛片视频| 韩国二级毛片免费播放| 国产天堂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草草影院最新发布地址| 国产一级一片免费播放视频| 精品国产午夜理论片不卡| 北岛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特黄aa级毛片免费视频播放|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专区| 欧美日韩国产欧美| 亚洲国产精品网站久久| 日韩福利电影网| 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蓝导航| 日产中文字乱码卡一卡二视频| 久久久xxxx| 好男人www视频| bt自拍另类综合欧美| 国产精品后入内射日本在线观看 | 美女被吸乳羞羞动漫| 可以看污的网站| 波多野结衣痴女系列73| 亚洲欧美日韩小说| 明星ai换脸资源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不卡 |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 不卡高清av手机在线观看| 大胸美女洗澡扒奶衣挤奶| 99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 老司机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北条麻妃jul一773在线看| 欧美日韩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2021 |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