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波
【摘 要】中國鋼琴曲經歷了建國前的動亂、建國初期的發展、文化大革命的洗刷等重大歷史時期,慢慢起步,蓬勃發展,給中國音樂藝術殿堂增加了又一璀璨星光。中國傳統民族音樂的改編是中國鋼琴曲創作發展的重要部分,其將中國的傳統民族音樂元素與西方和聲等多種表達技巧相互貫通,表達出具有中國特色的音樂藝術形式。本文借鑒了王建中先生改編的《瀏陽河》中國民族元素的音韻表達技巧,分析了鋼琴改編創作過程中的表現技巧,對今后的創作改編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民族音樂;音韻表達;瀏陽河;改編
中圖分類號:J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9-0077-02
鋼琴以其輕快、活潑的特點,演繹著蕩氣回腸、震撼人心的曲調,成為很多音樂藝術家喜愛的樂器之一,因此也有很多中國藝術家試圖把中國古曲音樂與鋼琴相結合,擦出燦爛的火花。中國古曲改編鋼琴曲甚至成為當今音樂改編藝術的潮流,既彰顯了中國傳統民樂的藝術價值,又通過新的表現形式創作出更加受人喜愛的曲調。這其中中國民族音樂元素的音韻表達在改編作品中最為關鍵,王建中先生的《瀏陽河》是根據同名作品改編的一首鋼琴曲,全曲優美自然,華麗出眾,中國民族韻味十足,是廣大音樂創作者借鑒和欣賞的好作品。
一、《瀏陽河》的音韻表達
(一)《瀏陽河》的創作背景
王建中先生是我國著名的作曲家、鋼琴家、音樂教育家,他于1974年改編創作的中國鋼琴曲《瀏陽河》是他的著名鋼琴改編曲之一,至今仍有著深刻的教育和藝術鑒賞意義。
當時的中國正處于文化大革命時期,鋼琴在中國被查封禁用,眼看著這引進來的“新玩意兒”就將要在中國難以立足,鋼琴獨奏員殷承宗想出了一個為鋼琴繼續打開中國大門的方法,公開使用鋼琴演奏當時流行的革命歌曲,同時又融入中國的京劇曲調,為鋼琴的發展提供了新的道路,同時也對之后的創作家產生了很大的啟示。由此,中國鋼琴曲的改編成為創作者紛紛效仿的對象,出現了很多水平較高的具有影響力的改編作品,使人耳目一新。《瀏陽河》便是在這個時候出現的成果,充滿了中國韻味與中國風情。
(二)《瀏陽河》的創作意義
《瀏陽河》是一首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佳作,整首曲子在韻味與意境上都充分體現了中國民族的特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所特有的“清”“靜”“謐”“遠”,含蓄委婉,意味深長,這也是它能夠經久不衰,深受人們喜愛的原因之一。中國鋼琴曲的創作是融合中西藝術形式的粘合劑,其根本還是要展現出中國音樂藝術的韻味。王建國先生的《瀏陽河》不僅把握好了原曲的內涵特點,還將中國韻味表現得恰到好處,是一首富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優秀藝術作品。
此外,《瀏陽河》還是許多演奏者學習和演奏的良好教材,它以較高的藝術價值,為初學者提供了一個富含中國韻味的好樣本,讓更多的演奏者在學習和演奏鋼琴曲的過程中體會到瀏陽河優美的自然風光,體悟到我們民族源遠流長的音樂藝術。學習這種具有較高藝術價值和民族價值的音樂作品,能使學習者拓寬自己的音樂視野,提高學習興趣,從而促進中國民族音樂的發展。
(三)《瀏陽河》的音韻表達
《瀏陽河》是一首具有明顯中國韻味的鋼琴曲,新穎別致,是中國風曲子中的代表。在音樂作品的表現形式上,它集多種音樂元素于一體,展示了《瀏陽河》充滿魅力的自然風光和東方藝術的審美價值。
樂曲是以音符為載體,通過演奏者的演奏技巧展現出來的,用以表達作品主題,傳情達意的,一般都由引子、呈示部承接、高潮、結尾構成。《瀏陽河》本身所展現的藝術風格以多連音展現出華麗的樂章,充分表達出流水的流動暢快。連音變奏結合,使得結構接近三段式,結構織體豐富,左手配合波浪式的多連音,連接平穩自然,最后在此使用連音型的流水展現效果,由低到高,漸行漸遠,余音未盡,給人無盡思念的感覺。
二、中國民族音樂的內容和特點
民族音樂是民族文化的產物,體現了一個民族的共同特性,具有鮮明的民族性、獨特的民族認同感和民族凝聚精神。中國民族音樂以五聲、線狀為主,流傳甚廣的曲子大多反映人民生活,具有真實感情的流露,其特點還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變異性。由于每個民族獨特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習俗的影響,使得每個民族形成其獨特的性格特征和人文風俗,這也使得民族音樂因其風俗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理解和表達方式;二、即興性。因個人經歷、性格等的差異,每個人對同一首曲子有著不同的理解,因而在創作上總會加上自己個人風格的發揮;三、地方性。我國地域廣闊、地形復雜,不同地方的人在語言、性格、品性等方面有著很大的差異,比如北方更顯得豪放、直率,南方則較為小巧溫婉,所以地方特點也是民族音樂的特點之一。
三、中國音樂創作與改編中音樂元素的運用
(一)陳述手法與曲式結構
在整體的創作風格來看,王建中鋼琴改編曲大多數都保留了原曲的主題,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作,在鋼琴的演奏中加入了中國民族風格的詮釋。鋼琴曲《瀏陽河》具有三段式的結構織體,通過織體變換和變奏型的陳述手法,結構緊密完整。曲子共分為:引子、主題、A部分、變奏Al部分、華彩部分、變奏A2部分、尾聲。引子巧妙地運用變音和陳述性導入,精致細膩,轉折過渡部分巧妙自然,架起了連接的橋梁,尾聲娓娓道來與前文呼應,凝練傳神。
(二)調性布局與和聲構建
音韻的表達需要有多種形式的表達技巧和豐富的音樂色彩,在創作改編中,基于某個作品的基調定好之后,要充分調式的交替和變化音的使用,使表現形式更加多樣,同時使音韻表達更加明朗。比如采用B徵調作為主要調性,但在調性布局上作者運用異調配置的手法以及精致的調性變化用以增強音樂色彩的表現。
四、鋼琴演奏中民族音韻的表達
情感的表達是作品演繹的內容,音韻形式的表現是作品吸引人的地方,音樂作品的核心就是音韻,以“韻”傳神,回味無窮,展現了音樂的藝術之美和民族的特色之美。中國音樂所注重的氣韻合一,注重人與自然的合而為一,推崇藝術表現的魅力,具有崇高的藝術審美追求。這就必須要求鋼琴改編曲,除了彈奏技巧有很高的要求,還要對作品有著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力求將作品的音韻表達的淋漓盡致,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體重,引起更多共鳴。在鋼琴演奏中表達民族音韻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旋律處理與唱腔模仿,充分想象當地特色的民族音調,聯系作品的主題思想進行模仿,將音樂的靈魂呈現出色;二,段、連奏的運用及力、速度的把握,彈奏時注意搭配使用好手指、手腕的肩部的力量,準確把握演奏時的速度與力度,保證快慢得當,收放自如;三指法編排與踏板運用,注意指法的使用,并與踏板結合,特定的指法使用一定要加之注意,能夠更好地展現作品。
五、總結
從王建中的改編作品《瀏陽河》的分析,我們可以可以看出,王建中先生在創作中國鋼琴曲的過程中,總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為背景,不忘時刻表現中國民族音樂的音韻,是具有典型中國特色的韻味十足的藝術作品。這也給今后的創作者上了很好的一課,在表現民族傳統文化的時候,要注意民族音樂元素的表達,飽我們中華民族的精氣神,為曲子賦予生命力和凝聚力。
參考文獻:
[1]張貴榮.淺析鋼琴曲《瀏陽河》的技巧以及情感[J].北方音樂,2015(24).
[2]丁菲菲.論王建中鋼琴作品的民族特色[J].濰坊學院學報,2013.
[3]鞠真.王建中鋼琴改編曲的民族特色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2.
[4]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4.
[5]葉倩.《瀏陽河》的藝術表現淺析[J].韶關學院學報,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