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在中國畫造型中的審美意識及其個性表現
葉峰
【摘 要】對中國畫的線條而言,方圓粗細、曲直動靜即其外在表現形式,每個方面都能充分體現出線條的品質。在表現物象時,中國畫主要是以線條為主,重點表現事物的結構。事物本身的結構十分穩定,不會受外界光線及時間的影響,因此,把握了事物內在的神韻,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質。中國畫的線條實質上是對事物本質的高度概括。運用線條來概括人物、山水以及花鳥的結構,進而營造出屬于中國畫獨有的意境。就線條運用而言,中國畫與西方畫存在差異,它并不是對對象輪廓的簡單描摹,而是將情感表達與形象塑造融為一體。
【關鍵詞】中國畫;線條;審美特征
中圖分類號:J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1-0178-01
一、情趣性
中國畫的線集品味、修養與心性為一體。通過線條的運用,畫家能夠淋漓盡致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因此,不同的畫家,其筆下的線條也完全不同,有的粗獷豪邁,有的飄逸瀟灑;有的古樸典雅,有的渾厚蒼勁。無論是什么樣的線條,都是畫家心靈的外放。這也就是張璪所推祟的師法于自然。同時,線條的變化能夠充分表達畫家自身的情感,或空靈高遠,或豪情天縱。如在《太白行吟圖》中,梁楷大量運用線條進行概括,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對詩人的祟敬之情,給人傳神之感。
二、節奏韻律美
中國畫線條之所以千變萬化,是因為它具有各種豐富的形式,比如緩與急、濃與淡、曲與直等,正是因為這些變化,使得中國畫的線條具有一種韻律之美。宗白華先生就曾經說過,中國畫猶如舞蹈,畫家在繪畫時揮灑自如,可以說畫作中蘊含了畫家生命的節奏。如果說舞蹈家是運用動作肢體來展現美,那么畫家就是用點與線的交錯、明與暗的互相映襯,來形成一幅絕美的圖案。
無論是線條的組織與穿插,還是筆與筆之間的合拍,以及在表現事物時體現出來的節奏、韻律等,都充分展示出一種獨特的美。盡管線條不具備音樂的空間活動能力,但畫家運筆之時,筆墨的濃淡、緩急、曲直等變化,卻能夠賦予線條獨特的韻律,從而體現出一種極富神韻的流動美感。以《永樂宮壁畫》為例,在塑造神仙這一組人物形象時,繪畫者所運用的線條剛勁且富有流動感,使得人物形象整體看上去十分莊嚴卻節奏歡快,而壁畫中華麗的圖案及流動的祥云,又為整幅畫增添了裝飾之美。
三、書法性
西方繪畫更接近于雕塑,而中國繪畫則與書法存在天然的聯系。繪畫者對于用筆十分講究,尤其注重作品的布局,強調線條的變化。古人曾說,畫為書之至理而書是畫之筆法。由于國畫中的線條不僅遵循了書法用筆的規律,同時也蘊含了美學原則,因此力度與美感兼具。在繪畫過程中,繪畫者十分重視線條的書法意識,并且自成一格。對于書畫之間的聯系,唐代的張彥遠曾有論述:“按字學之部,其體有六:一古文,二奇字,三篆書,四佐書,五繆篆,六鳥書。一在幡信上書端象鳥頭者,則畫之流也。……是故知書畫異名而同體也。”再比如清代的鄭板橋,在畫竹時便擅長采用篆隸的筆法,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名家在繪畫時也取筆法而用之。元代趙孟頫曾為《秀石疏林圖》題字“石入飛白木如籀,寫竹還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
綜上所述,就用筆而言,書畫確實相通。中國繪畫者們擅長運用書法來訓練繪畫的基本功,同時在作畫時充分借鑒書法的布局與章法。當繪畫作品達到一定的水準,每一個局部都會具有書法之意韻,所以繪畫也有“寫畫”之稱。比如明代的徐渭,其大寫意花卉與狂草書法相得益彰。縱觀徐渭的狂草與畫作,均可觀出其用筆的氣勢及組織形式。
四、時代性
任何一門藝術,在繼承的同時還需要不斷創新,從單純的線條到線條變化,不僅是技法上的變化,同時也是審美需求層次的變化。不同時代的作家,其線條風格也迥然不同,除此之外,還與畫家自身的生活、修養以及所處時代關系密切。單以人物畫的線條而言,便存在多種風格,譬如“吳帶當風”的灑脫奔放;“曹衣出水”的精致與細密。總而言之,社會變化的同時,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線條也會不斷變化,從而展現出時代的審美理念。
時代在改變,生活也會發生變化,而人們的感受也和過去不同,因此中國畫必須要有所創新,要能夠表達對新時代、新生活的熱愛。20世紀初期,西方文明的涌入對國畫創作造成巨大沖擊,但大批中國畫作者仍然堅持創作,譬如齊白石及徐悲鴻等,他們的畫作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又有所創新,因此作品極具時代氣息。無論國畫如何變化,但“以線造型”的傳統是很難改變的。
參考文獻:
[1]楊宗威.中國畫線造型的審美意識與個性表現[J].藝術研究,2010(2).
[2]劉芹.論中國畫的線造型觀念[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9(5).
[3]馬笑雷.中國畫“線”的審美功能[J].藝術教育,2009(9).
[4]周清波.中國畫之“線”藝術研究[J].民族藝術,2007(2).
作者簡介:
葉 峰(1982-),男,漢族,江蘇常州人,碩士研究生學歷,江蘇省常州市劉國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講師,研究方向:基礎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