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代的電子音樂正準備航往未知的領域,因為我們對現在的不確定與...
吳云
【摘 要】從宏觀意義上來說,跨界民族的音樂認同與族群認同是跨界民族音樂發展中至關重要的基礎,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音樂與社會、文化、族群、民族等多個要素的緊密結合,在根本上豐富了我國音樂文化資源的根基。本文將重點對跨界民族的音樂認同與族群認同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跨界民族;音樂認同;族群認同;文化
中圖分類號:C9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9-0092-01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獨特的地域文化和歷史文化作用下,讓不同的文化體現出不同的特征,從而在很大程度上讓各類音樂展示出不同形態,這對于提升文化凝聚力有著無比重要的促進作用。跨界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代表著文化本身的活態性,同時也體現出一定的流動性,這在根本上實現了對民間獨特地域文化的有效整合,促進了文化的共同進步和發展,對我國音樂產業發展也起到了很好的積淀作用。
一、跨界民族的音樂認同與族群認同
(一)跨界民族與跨界民族音樂。從宏觀上來劃分,中國跨界民族主要分為漢藏語系、阿爾泰語系、南亞語系、南島語系、印歐語系等不同語系的跨界民族,不同的語系中又包含著不同的族群,因此我國跨界民族體現出一定的豐富性和關聯性。同一語系包括很多語族的情況在我國非常多見,語言本身構成的復雜性,在一定程度上讓文化構成更加豐富化和多樣化,從而在根本上促進了民族跨界現象的出現和產生。這都為跨界民族音樂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土壤,從根本上促進了音樂本身內容和精神的升華,從而實現了對于我國優秀傳統地域文化的有效整合,為我國文化的發展和進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跨界民族的音樂認同。不同的跨界族群具有不同的地域特征和文化特征,它受到傳統思維方式、地域文化特點、文化習俗和語言習慣等多種要素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跨界民族音樂本身的多樣化和特殊性。而隨著不同種類文化的互相滲透,跨界民族音樂得到了較為快速的發展和進步,說到底還是音樂之間共性要素作用下的音樂認同的結果,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跨界民族音樂認同成果的出現,對于跨界民族音樂的發展和進步起到了很好的整合作用,實現了音樂形式和內容的創新。
(三)跨界民族的族群認同。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跨界族群文化發展必然存在著一定的共性,這種共性即體現為一種高度的族群認同。文化的交流和互動,在根本上促進了跨界民族之間文化的溝通和融合,這對跨界民族音樂發展有著無比重要的促進意義。我國是擁有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根基的多民族國家,不同的跨界民族文化盡管形態各異,但是它們之間有著共同的文化血脈和文化根基,因此這種族群認同應是一脈相承的,具有很強的歷史性和必然性。
二、如何有效促進跨界民族音樂的發展和創新
(一)探索有效系統化的跨界民族音樂發展模式。探索出有效、系統化的跨界民族音樂發展模式,對于促進跨界民族音樂的發展和創新有重要的促進意義。對跨界民族音樂來說,應立足于不同時空背景下的文化元素和文化特征,沿著文化命脈并結合歷史背景、人口要素、社會形勢等多方面的內容來進行有效的跨界民族音樂研究,這樣能夠最有效地保證不同族群文化的融合性,以此來構建我國跨界民族音樂文化體系,并使其趨于成熟。
(二)延伸并拓展音樂文化研究范圍。進行跨界音樂文化研究,應從更廣闊的視閾來進行分析,不斷對地域文化等進行深入挖掘,從而提升跨界民族音樂文化的觸及面積,以此來不斷地提升音樂文化有效性,特別是作為時代融合的必然產物,應努力地提升跨界民族音樂的研究范圍,從各個維度對多種跨界文化進行系統性的遷徙和研究,從而從根本上實現跨界民族音樂發展和進步。
(三)培育更多跨界民族音樂研究人才。跨界民族的音樂認同與族群認同已成為共識,它是時代發展和文化融合的必然結果。在這種情況下,應該重點來培育更多的跨界民族音樂研究型人才,不斷從文化學、社會學、音樂學、美學等多個方面對其進行探究,從而摸索出適用于跨界民族音樂發展的有效路徑,以此來更好地實現跨界民族音樂發展。
三、結語
跨界民族音樂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時代背景下不同地域音樂文化的有效認同,同時也是不同種類文化發展和進步的原動力。對于跨界民族音樂文化來說,它既是音樂認同的結果,也是音樂文化差異化的有效結合,從而促進了族群文化本身的有效整合與創新。具體到實踐過程中去,應該探索有效系統化的跨界民族音樂發展模式、不斷延伸并拓展音樂文化研究范圍、著力培育更多跨界民族音樂研究性人才,從而來加速跨界民族音樂的發展和創新,為我國跨界民族音樂事業進步創造有效的條件和基礎。
參考文獻:
[1]楊民康.跨界族群與跨界音樂文化——中國語境下跨界族群音樂研究的意義和范疇[J].音樂研究,2011,(06):9-13+18.
[2]樊榮.有關中越跨界民族音樂文化研究的中文文獻綜述[J].中國音樂,2015,(02):51-58+72.
[3]丁延松.“跨界民族”概念辨析[J].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04):21-25.
作者簡介:
吳 云(1985-),女,赤峰學院音樂學院教師,中國音樂學院在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