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傳媒大廈效果.-大眾傳媒大廈投入使用
林楊駿裔
【摘 要】近年來隨著影視媒體的蓬勃發展,各類影視劇作相繼登陸熒屏與觀眾見面,參考收視率、上座率、觀眾口碑等等因素,一批批“熱播”影視劇作脫穎而出,其廣泛傳播引發了大量受眾的參與和討論,受眾這樣廣泛性的參與和討論,已然使得熱門影視劇作的傳播帶來的效應不斷擴大,“現象級”應運而生,筆者將通過本文討論一下此類影視劇作的傳播帶來的廣泛效應。
【關鍵詞】熱播電視劇;現象級;傳播效應
中圖分類號:J9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8-0149-01
今年4月開始,網友們戲稱的“國民老公”在不知不覺之中已經從萬達財團大公子王思聰變成了宋仲基歐巴,而這個變化,恰恰就是現象級電視劇帶來的大波動和小變化。《太陽的后裔》這部現象級電視劇是韓國KBS電視臺在2016年2月份開始播出的超級迷你連續劇,這部劇由李應福導演,金恩淑、金元錫編劇,宋仲基、宋慧喬、晉久、金智媛主演。該劇是迄今為止第一部中國與韓國同步播出的韓國電視劇。這部劇的魅力體現在幾個方面,這也是它為什么能被稱為“現象級”的原因。
首先,它的觀看受眾規模巨大,并且在長時間持續保持著病毒式的討論和傳播,網上查到的數據顯示,截止到5月底,由《太陽后裔》引發的微博討論話題,閱讀量超過了100億,討論的次數也將近1000萬;其次,《太陽的后裔》的劇情深入人心、經典臺詞和橋段信手拈來,并且已經形成一種社會現象。在百度貼吧當中,“太陽后裔”吧的關注用戶已經達到了39萬。而劇中的各類細節問題已經成為討論熱點,劇評更新后的留言不斷。有人提問:“請問姜醫生的手機不是跟車一起掉水里了嗎?怎么撿回來的,撿回來怎么還能用?非常不解,難道是某星的植入廣告?進水還能用的手機你值得擁有?”這一問題在我看來是比較有意思的,因為之前我們接受廣告很多情況下都是“硬植入”,可以說是由出版方用廣告強行“污染“我們的眼睛,而現在,在很多韓劇以及熱播劇當中,觀眾們一開心,很愛自己主動去熱播劇中“找廣告”,并且以自己“找”到廣告并分享給身邊伙伴為一種“新樂趣”。這個現象直接印證了一個事實,哪怕在廣告的投放形式上,也是帶有廣告創作者和接受者的主觀意識的,是被打上了主觀標簽的。
在大眾傳媒時代,韓流席卷中國的現象其實早就不新鮮了,之前的韓國男團、韓國女組合帶動的韓流早就出現過,但是韓劇在中國的流行卻不單單是因為韓劇中的帥哥美女。正如《來自星星的你》第一集里,千頌伊曾跟都教授說:“您認為亞洲為什么成為一體呢?我覺得是因為韓流的關系,是文化讓我們成為一體。”這幾句看似不經意的話卻一語道破了韓劇的文化野心。
韓國的文化貿易以電視劇、電影、音樂、游戲為出口主打產品,且在所有的文化產業中一直保持著相當高的增長率。現在中國各大網吧里,一款名為《英雄聯盟》的游戲幾乎占據了所有網吧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上線率,而這款風靡中國的游戲,正是由韓國的游戲公司開發運營并投放在中國市場的。與此同時我們來反觀一下我們國家,由于文化貿易起步晚、基礎弱,文化產品在國際市場中處于弱勢地位的狀況仍未改變。
韓國非常注重運用有限的資源開發具有品牌價值的特色文化產品,近年來,“鳥叔”“都教授”等已成為韓國的代名詞。這些文化名片受到了世界特別是亞洲市場的廣泛認可。而我國也有眾多優秀的民族文化資源,從兵馬俑、紫禁城到劉三姐、孔雀舞;從大唐歌舞到海派文化,中華民族的文化積累極為深厚。但是,大部分文化資源還不能直接變成國際市場上有競爭力的文化產品或品牌。中國的文化工作者,必須根據國際主流文化市場的要求,在深入挖掘本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迎合市場需要。
針對我國復合型人才匱乏的狀況,首先應大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培養各類文化人才,在各大高校開設國際文化營銷、國際文化貿易等專業,培養既懂藝術又懂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其次,引進國外優秀文化管理人才,優化人才結構,為中國文化產品走向世界提供智力保障;最后,研究制定創作成果要素分配的辦法,充分調動各類文化人才的創作積極性。
由《太陽的后裔》引發的一系列問題的思考,其中含有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影視作品的市場邏輯和思想內核的矛盾問題。個人理解任何一部影視作品都具備兩個屬性,一個是商業性,一個是社會性,背離商業性談社會性或者背離社會性談商業性都是不切實際的,好比一個花瓶,本來就具有乘花和裝飾兩個作用,太丑的花瓶再能裝、太美的花瓶一碰就碎,都必然是不能得到消費者青睞的,所以個人理解的是,任何影視作品,都應該用合理方式來權衡二者的關系,不能顧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