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噪音中的自然 環境和文化張雅萍.pdf
倫瑞++侯艷賓
【摘 要】美國后現代主義作家德里羅的代表作《白噪音》是消費社會的一面鏡子。本文旨在運用鮑德里亞的消費社會理論解讀小說《白噪音》中展現的消費文化現象以及大眾媒介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
【關鍵詞】鮑德里亞;消費社會;《白噪音》;消費文化
中圖分類號:I712.0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7-0229-01
唐·德里羅是美國后現代主義派作家,他的第八部小說《白噪音》(1985)榮獲國家圖書獎。他是美國當代社會的剖析者和批評者,他的作品反映了當代美國的精神狀態,反映了后現代美國人的生活狀態。《白噪音》中,德里羅將點點滴滴的消費因素蘊含在文本之中,商場購物、超市景觀、大眾傳媒,都在小說中呈現出來,讀者可以從《白噪音》的小說中窺見消費時代的社會景觀。
鮑德里亞是當代法國著名的哲學家和社會學家,“消費社會理論”是其著名的社會學研究理論。該理論已廣泛被運用在分析《白噪音》中的消費文化研究中。鮑德里亞認為消費的主體是符號的秩序。他指出消費的統治者為符碼創序。消費者已經不再是簡單購買商品的有用性而是購物符號的象征性。符號和象征,無意識地支配著人們消費。
一、《白噪音》中的消費景觀
《白噪音》中細致描述了美國中產階級杰克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小說中,杰克是美國中部某所大學的教授,從事希特勒研究。全家人購物的情景多次在小說中出現,從商場購物的場景,到商品的選擇,再到家庭成員以及朋友聊天都體現了消費已經成為當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超級市場除了變得更加美好之外仍然一如既往,貨架充盈、明亮,而且還配上音樂。”舒適的購物環境讓人頓時有了購物的情緒。“有六個品種的蘋果,有幾種色彩柔和的進口甜瓜。所有的水果好像都是當令的,噴過水、光潔、鮮亮。”鮑德里亞指出豐盛最基本的形式就是堆積,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就是物品以全套或者整套的形式出現。商場通過購物的景觀讓消費者邏輯性地從一個商品走向另一個商品,讓其在購買商品時被眼前的景觀所迷惑,甚至在消費過程中產生了幻覺,以為消費為生活帶來了美好,甚至消費讓自己得到了身份的認同。在小說中杰克一家人購物后,他有一段內心獨白:“我們感到繁榮昌盛;這些產品給我們靈魂深處的安樂窩帶來安全感和滿足——好像我們已經成就了一種生存的充實,那是缺少衣食,不敢奢望的人們無法體會的,他們在黃昏時分還在孤零零的人行道上計算著自己的生活”。換句話說,當今的消費已經不是簡單真實的消費了。
二、《白噪音》中的大眾傳媒
大眾傳媒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是不容小覷的,從電視,廣播,報刊到互聯網都對人們的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操控著人們的行為。法蘭克福學派的消費異化批判中,關于廣告的批判是最為深刻的了。廣告借助科學技術建立了一個超真實的、仿像的世界,吸引著潛在的消費者一同進入天堂般的購物世界。“現代廣告的本質就是“象征和幻像功能”,他是本真象征的一種形似的異化。”廣播、數字電視、媒體廣告、互聯網等各種媒介的組合,主導人們的消費欲望,造成隱蔽的意識形態控制。“Toyota Celica”,杰克十幾歲的女兒在睡夢中呢喃的廣告語,這正是受電視里播放的豐田汽車的廣告的影響。無處不在的廣告滲透到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中,人們被鼓勵消費甚至到了浪費的程度。芭比特是杰克的第四任妻子,她總是會購買一種橘黃色乳酪,從孩子的對話可以得知她從不吃它。孩子們這么說:“如果她不買,她就感到內疚;如果她買了不吃,她感到內疚;當她看到它擱在冰箱里,她感到內疚;當她扔掉它時,她感到內疚。”這是一種異化的病態的購物心理。人們購買的商品,最終以垃圾的形式扔了出去,消費變成浪費,這已經成為現代生活的常態了。
三、結語
德里羅的《白噪音》中可以窺見出當代消費社會所折射的消費文化的點滴,而現實生活中的消費行為及消費文化更加深刻和復雜。鮑德里亞的理論像風暴式的革命,幫助消費者打破消費的“白色彌撒”,回歸簡單真實的消費。
參考文獻:
[1]DeLillo,Don.White Noise[M].New York: Penguin Books,1986.
[2]羅剛,王中忱.消費文化讀本[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3]讓·鮑德里亞.消費社會[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
[4]唐·德里羅.白噪音[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2.
[5]王敬民,黃睿.《白噪音》中消費景觀的文本呈現[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39-41.
[6]肖玉芳.解讀《白噪音》中的后現代消費主義及其白色[D].濟南:山東大學,2008.
[7]張瑞紅.快感與焦慮[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3.
[8]張曉波.消費社會的白色噪音[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
[9]朱葉.美國后現代社會的“死亡之書——評唐·德里羅的小說《白噪音》[J].當代外國文學,2002,(4):159-163.
作者簡介:
倫 瑞(1985-),女,山西太原人,河北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際;
侯艷賓(1962-),女,河北保定人,河北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