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新
【摘 要】山東藝術學院戲曲學院是全國唯一一所開設本科呂劇表演專業的高校,旨在傳承齊魯文化,培養高學歷、高素質地方戲曲人才。自呂劇表演專業招生以來,教學成果顯著,逐漸形成獨特的辦學特色。本文對呂劇音樂伴奏專業本科教育模式作初步探討,以期更好地進行地方戲曲音樂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呂劇音樂伴奏;本科教育;模式研究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10-0035-02
山東呂劇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由民間說唱藝術山東琴書衍變而來,吸收融合了民間小曲、花鼓及其他戲曲藝術形式,流行于山東大部分地區,尤其在20世紀50年代,以現代優秀劇目《李二嫂改嫁》享譽全國。山東藝術學院戲曲學院為更好地繼承齊魯文化,彰顯地方特色,于2002年在原有本科京劇表演、京劇音樂伴奏專業的基礎上,增設呂劇表演本科專業,包括呂劇表演、呂劇音樂伴奏兩個方向。
呂劇音樂伴奏專業,學制本科四年,畢業授予學士學位。專業必修課教學以主修樂器、劇目合奏為主要內容,專業必修課內容包括:
史論課:戲曲音樂史、戲曲美學、戲曲基礎知識、中國戲曲史等;專業基礎課:樂理、視唱練耳、和聲等;專業方向課:主修樂器、劇目;專業選修課(限選課、任選課):呂劇器樂合奏、中國音樂史、京劇管樂曲牌、器樂選修、民族器樂概論等;專業實踐課:畢業實習、畢業演出、畢業論文。
通識教育包括公共必修課和選修課,主要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大學英語、大學體育、大學語文、計算機文化基礎。
一、教學思想和原則
(一)教書育人。關心學生的思想及政治表現,教育、引導學生刻苦學習、努力鉆研,鞏固專業思想、熱愛民族音樂,樹立為發展、弘揚民族音樂而獻身的堅定信念。
(二)加強基本功訓練,掌握正確演奏方法,提高練琴效率。逐步提高技術訓練的系統性、科學性,認識技術訓練對藝術表現的從屬關系。將專業課與合奏、伴奏進行有機的結合,在演奏技法和風格上兼收并蓄,采取一對一與一對多相結合的教學形式。
(三)因材施教、循序漸進,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將專業課與合奏、伴奏進行有機結合,在演奏技法和風格上兼收并蓄。
(四)教師要不斷學習、總結,并及時掌握與本學科有關的最新發展,努力提高理論水平,豐富教材內容。
(五)教師應根據大綱的要求,分階段(一般以一學期為宜)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在教學中具體實施。
本課程通過本科四年主修樂器和副修樂器的專業技術訓練,使學生掌握科學合理的演奏方法,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具備較高的藝術修養和演奏技能、處理與把握不同風格作品的能力,能在各種文藝團體擔任獨奏、合奏、伴奏,能擔任藝術類學校的教學工作,能從事社會各方面群眾文藝活動的輔導等工作。
學生畢業應達到:
(一)基本掌握本專業發展簡史,主修樂器的構造、性能、特點以及樂器選擇及保護的有關知識;
(二)具備相關演奏藝術的基礎知識和理論,如:坐姿、持琴、觸弦、指序、把位和指法的選擇等;
(三)正確熟練地掌握演奏中的常用技巧,音色優美圓潤,發音干凈清晰;
(四)除掌握呂劇劇目伴奏之外,還要掌握本專業不同風格、不同時代、有代表性的獨奏曲目;
(五)具有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勝任呂劇伴奏及其他專業業余藝術團工作需要的基本演奏技能;
(六)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鼓勵并創造條件讓學生多參加各種演出活動,使專業學習與排練演出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和藝術表現能力;
(七)具有一定的文化藝術修養,作風正派、品行端正,有從事藝術工作的較強事業心。
二、教學年限與學時
第一學年:每周2學時,共32周
教學要求:(1)通過學習,糾正學生原有錯誤,學習正確演奏方法,雙手配合比較協調,力度控制較為自然,發音自然;(2)了解不同風格的樂曲,學習呂劇唱段演唱及伴奏。
第二學年:每周2學時
教學要求:使學生正確掌握常用技巧的演奏要領,換把自然,快弓清楚,揉弦頻率、力度變化比較自然,逐步建立起正確的音色、音質概念,有一定的藝術表現力。能伴奏戲曲唱段,演奏一批中級水平及少量具有較高難度的獨奏曲。
第三學年:每周2學時
教學要求:通過教學,使學生對呂劇藝術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如:呂劇的發展史、經典劇目和唱段等;較為全面、正確地掌握器樂獨奏中的常用技巧;能演奏一批不同風格、不同類型的獨奏曲乃至協奏曲,具備一定的藝術表現力;學習移植外國獨奏曲,提高獨奏技術水平。
第四學年:每周2學時
教學要求:掌握高難度樂曲,要求演奏具有較高藝術表現力,引導學生進行二度創作。準備畢業演出、畢業論文。
三、教學內容的確定和安排
呂劇音樂專業的傳統教學內容以戲曲唱段伴奏為主。但隨著社會變革、開放形式的迅速發展,本專業學生畢業后的去向更加多樣化,例如考研深造、參軍入伍、成為中小學教師,進入各種音樂歌舞表演團體、機關企業工會,任教職業學校,創業搞藝術培訓等等。為適應這種新形勢,現在戲曲伴奏專業之教學,必須將戲曲伴奏與獨奏器樂表演,有機地結合起來。鑒于目前,呂劇戲曲伴奏專業尚未形成系統、完整的教學體系,在實際教學中,依據大綱,在實踐中逐步進行修改補充,以期日臻完善,遵循藝術教育的規律,按照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和任務,為適應社會的需要,為迅速提高教學質量,選擇教學內容大致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一)基礎練習;(二)技巧練習;(三)呂劇音樂;(四)傳統樂曲和民間樂曲;(五)近、現代創作樂曲;(六)外國樂曲;(七)演奏藝術的基礎知識。
教學內容安排注意留有余地,增強靈活性。在編排時根據課程知識的內在聯系、學生年齡和年級的不同,循序漸進,處理好各部分內容之間的關系,突出基本知識、基本規律、基本性能,建立合理的教材結構,以提高教學效率。
四、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加強基礎知識教學。強化基礎訓練,使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基本演奏技能,克服對技巧追求的盲目性,提高對各種演奏技能控制和運用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高難度技巧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重視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在授課過程中通過對各種所學樂曲不同結構、不同類型的分析,啟發、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并注意及時總結演奏中一些有規律的東西,以迅速提高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結合本學科特點,對學生加強思想品德教育。教師在傳授專業知識的過程中,要注意教育學生熱愛民族文化,為將來能夠擔負起弘揚民族的重任、為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文藝工作者,現在要充分利用時間,把全部的精力用在學習上,刻苦努力鉆研,爭當德才兼備的好學生。
(四)處理好普遍提高和重點培養的關系。目前的招生,限于各種條件,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因此在教學中因材施教尤為重要,對于水平較低、樂感較差的學生要注意耐心啟發引導,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鼓勵、幫助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對于那些具有較好學習條件的學生,注意重點培養,在打好基礎的前提下適當加快教學的進度,增強難度,充分發揚優勢,促其早日成材。
(五)改革教學方法。教師應準確及時地掌握本專業發展的最新動向,并根據具體情況改進教學方法,注意充分發揮現代化視、聽器材的作用,奏、唱、視、聽相結合,以達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之目的。
(六)練習與復習。每堂課結束,都要求學生記錄所學主要內容,課下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教師要有布置、有檢查、有輔導,并及時總結學生的進步及存在的問題,以利于盡快提高演奏水平。
(七)考試和成績的評定。每學期考查、考試各一次:期中為考查、期末為考試。考查、考試的曲目由任課教師在大綱規定的范圍內指定并提前通知學生,考察曲目的難度應略低于考試曲目。
呂劇音樂伴奏專業進入高等教育體系,這在全國尚屬首創,如何以科學的教育方法,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更好地服務于培養地方戲高等教育人才,仍需不斷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