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純
摘 要:潮劇是我國地方戲曲劇種之一,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表現形式的代表之一。研究潮劇的傳承與保護,對于潮劇的繁榮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從傳承與保護的重要性、具體性、實效性三大理論層面出發,對“非遺”保護視野下廣東潮劇的傳承與保護進行了全方位的研究與思考。
關鍵詞:重要性;具體性;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8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2-0240-01
一、傳承與保護的重要性
潮劇是全國十大劇種之一,廣東三大劇種之一,素有“南國奇葩”的美譽。它的歷史十分悠久:“明中葉已形成,當時稱‘潮調,也叫‘潮州戲、‘潮音戲、‘潮州白字戲,用潮州方言演唱。嘉靖年間已有劇本流傳,現尚存有嘉靖刻本《荔鏡記》,以及稍后出版的《摘錦潮調金花女》和《蘇六娘》等劇本。潮劇屬宋元南戲遺音,其聲腔受弋、昆、漢等劇種的影響。音樂唱腔以聯曲體為主,也吸收板胡腔體的上下句式,有一唱眾和及幫腔的形式;保留了較多唐宋以來的古樂曲,又不斷吸收當地的大鑼古音樂、廟堂音樂和民歌小調,音樂曲調優美動聽,管弦樂和打擊樂配合和諧。伴奏樂器中的低音‘深波(一種獨特的大鑼),最具特色,善于表現低沉氣氛、悲怨情緒。”潮劇行當齊全,生、旦、凈、丑各有應工的大戲,各行當表演細膩生動、程式規范、技巧嫻熟。其中,尤以旦、丑兩行更為豐富。正旦又稱“青衣”,潮劇俗稱“烏衫”。潮諺有云:“小生拿折扇,花旦拋目箭,烏衫同汁嗒嗒滴。”
潮劇是中國古老的戲曲存活于舞臺上的生動例證,也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之一,更是潮汕文化的重要傳承載體,還是聯絡世界各地潮汕人的文化紐帶。民族文化乃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支柱,對潮劇的傳承與保護,就是對民族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潮劇以其悠久的歷史與豐富的文化含量與深厚的藝術積淀,以及較高的審美價值,于2006年經國務院批準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由此可見,對潮劇的傳承與保護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勿須贅述了。
二、傳承與保護的具體性
1.劇目的傳承與保護。劇目是潮劇的載體和中心,也是潮劇的憑借和依托,沒有劇目就沒有潮劇。因此對劇目的傳承與保護,是潮劇傳承與保護的第一要務。潮劇劇目數百出,經過甄別篩選,傳統的經典劇目與保留劇目也有數十出。
2.劇本的傳承與保護。劇本乃一劇之本,是劇目的“設計圖紙”,即表演與導演的文本依據和基礎。因此,對上述劇目的文學劇本,要收集整理齊全完備,并一律記錄存檔,錄入電腦。
3.音樂唱腔的傳承與保護。音樂唱腔是潮劇的重要藝術元素,戲曲戲曲,無曲不成為戲。因此,要千方百計將所有傳承與保護劇目的唱腔音樂收集整理齊全完備,一要以文字符號形式形成文本資料與曲譜;二要以音頻與視頻資料為參照,并一律錄入電腦。
4.對傳承人的保護。潮劇有許多優秀表演藝術家,《中國戲曲曲藝詞典》的“潮劇”詞條中,就提到謝大目、洪妙、姚璇秋、李有存四位;而在戲曲演員的人物詞條中,又收入潮劇演員洪妙、郭石梅、姚璇秋三位名家。洪妙擅演老旦、女丑,唱腔圓潤優美,做功細膩生動,自成一家,代表劇目有《辨本》、《老少配》、《包公會李后》、《香羅帕》等,因在《辨本》中飾楊令婆尤為出色,故有“活令婆”之稱。郭石梅擅演丑和老生,代表劇目有《程咬金》、《李晤直》、《金來清》、《清官艷史》、《秦德避雨》、《荔鏡記》、《蘇六娘》、《辭郎州》、《奸商馬文明》等。姚璇秋擅演青衣,唱腔圓潤清晰,做派穩重大方,代表劇目有《荔鏡記》、《蘇六娘》、《掃窗會》、《辭郎州》、《江姐》等。其中《荔鏡記》、《蘇六娘》已攝成影片。如今她已八十歲高齡,仍健康矍鑠。
三、傳承與保護的實效性
1.通過劇目排演進行人才培養。先后投入排練并演出的傳統經典劇目有《陳三五娘》《蘇六娘》《劉明珠》《換偶記》《王茂生進酒》《續荔鏡記》等,由著名潮劇表演藝術家和國家級傳承人姚璇秋、方殿榮等對青年演員言傳身授,使傳承工作與劇目生產相結合、新老相結合,收到良好的實效。
2.成立專門的傳承保護機構。為了做到組織落實,成立了專門的潮劇傳承與保護機構,將原廣東潮劇院院部及三個演出團體劃轉設立“潮劇研究傳承中心”,繼續保留“廣東潮劇院”的牌子,專門承擔潮劇的傳承與保護工作,也收到了良好的實效。
3.加大演出力度。演出是傳承與保護的最佳方式。潮劇工作者先后舉辦“潮劇節”、“潮韻流行風”、“潮起粵東”、“潮劇優秀劇目展演”、“潮劇經典唱段民族交響音樂會”、“廣東省青年潮劇演藝大賽”、“潮劇票友演唱大賽”等10項重點演出活動,助推了潮劇的傳承與保護,收到了良好的實效。
四、結語
總而言之,潮劇的傳承與保護是一項重要的藝術課題,做好潮劇的傳承與保護,不僅有助于保護傳統文化,更能提升潮劇的發展空間,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和借鑒。潮劇的傳承與保護,應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這不僅需要政府介入調和多方面的矛盾,更需要年輕一代的重視與參與,注重傳承與保護的重要性、具體性和實效性,以加強潮劇的傳承與保護工作,從而為潮劇的長久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林曉燕,魏丹虹,朱曉珊,郭丹丹,邱佳丹.潮劇的傳承發展與英譯初探[J].課外閱讀:中下,2012(03).
[2]曾藝烘.潮劇表演藝術概說[J].戲劇之家,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