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wo85h"></span>
    <label id="wo85h"></label>

      “復興國樂”的民族音樂改革探索

      音樂
      藝術研究
      2017年07月31日 12:47

      復興國樂 的民族音樂改革探索-探秘北京新蟻族聚集地―北四村

      馬莉

      摘 要: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國各民族的藝術都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著變化,與此同時中國傳統的民族音樂也受到了很大的沖擊,以“女子十二樂坊”為代表的新民樂逐漸摸索出一條新的民樂發展道路,順應了社會文化發展的客觀規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于商業利益驅動等多方面原因,新民樂的發展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對復興國樂的民族音樂進行深入探索,這對于推動中國民族音樂走向國際舞臺也有積極意義。

      關鍵字:傳統民樂 新民樂 全球化 創新 發展

      近現代以來,中國傳統音樂受民族民間文化和世界音樂文化潮流的影響,歷經多次文化變革,逐漸衍生出了一種“新民樂”思潮。新民樂的出現符合音樂的社會情理性,作為一種新穎的民族音樂演繹形式,自誕生之日起就深受廣大青年愛好者的歡迎。但是,新民樂在其發展過程中也受到了一些質疑,這就需要進一步對其發展模式及方向予以正確把握和探索,以便有力的推動和實現民族音樂的發展與復興。

      一、近現代民族音樂的發展歷程

      1.京劇樣板戲時期

      京劇樣板戲,是指文化大革命時期在京劇現代戲匯演基礎上,從數十個劇本中選出幾個,經過精心編排普及全國的舞臺藝術作品的俗稱。是區別于傳統戲曲的一種新戲劇。傳統的京劇是經過歷史演化慢慢幾點而形成的,而革命樣板戲則是建國后新創作的區別于傳統的京劇,是特殊年代的作品。

      2.以中國民族傳統音樂為基礎、以西洋配器為輔助的時期

      西方列強通過鴉片戰爭進入中國,帶來了大量的西方音樂,以宗教活動的形式來傳播。繼“洋務運動”失敗以后,“師以夷技以制夷”的“維新變法”開始,要趕走列強使中國重新站在世界之巔,必須要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并加以利用。在康有為、梁啟超的主張和引導下下,創辦了許多西式學校,并開設了音樂課。一些回國的留學生自發地組成音樂團體,輾轉各地演出,留下了許多朗朗上口的作品,足見當時的先進知識分子們渴望學習西方科技文明,實現富國強兵的愛國愿望。

      3.民族樂團建立的時期

      從20世紀二十年代開始,我國音樂界的有識之士在西洋音樂的影響下借鑒西洋樂隊的編制嘗試建立民族樂隊的新形式。先后經歷了由鄭瑾文先生于1920年創辦的大同樂會樂隊 ;1935年成立于南京的中央電臺音樂組國樂隊;1941年由衛仲樂、金祖禮創建于上海中國管弦樂隊;一直到1953年5月,中央廣播民族管弦樂團在北京成立。樂團不僅借鑒了西洋管弦樂隊的模式,同時還為弓弦樂器組和彈弦樂器組配齊了高、中、低音聲部,淋漓盡致的發揮了各類樂器的特點。但在發展過程中由于逐漸采用西洋律制(十二平均律),從而替代了傳統律制,其音樂風格偏西洋樂曲。

      4.民族室內樂的興起

      20世紀八十年代,隨著“中國器樂作品專場”音樂會的成功舉辦,中國民族室內器樂合奏成為一種新的演出形式,在中國掀起了新潮藝術音樂風。如今越來越多的創作者借用西洋技法來創作民族音樂,創作水平也逐漸提高。后來他們又將歌舞樂等藝術形式相結合,借助燈光、電影等其他藝術手段,使民族室內樂獲得空前的成功。“新民樂”應屬于這一系列。這些新的演出形式與特色樂團使人耳目一新。

      二、新民樂的產生及原因分析

      1.新民樂的概念

      新民樂指現代音樂人以中國民間音樂元素為基礎,借鑒歐美現代音樂風格,使用當代作曲技法,以現代表演手段,進行改編、組合而創作的民樂新作品。

      2.新民樂產生的背景

      改革開放提出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成為了國家倡導的一面旗幟,為廣大音樂創作者帶來了良好的契機。而此時對于是否接納“舶來品”國內則分成了三大派,到底是全盤西化,還是不做任何改變,亦或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成為當時不得不解決的問題。不久,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的講話”中指出了文藝工作的服務對象和服務方式的問題,明確回答了當時中國民族音樂的何去何從的問題,那就是既要保持我們民族的傳統民間元素,又要適時地吸收西方文化的精華,多元化發展,才能振興民樂,實現社會主義文化的偉大復興。

      3.新民樂產生的原因及思考

      (1)新民樂的出現順應了音樂文化思潮中一直存在的求新求變的發展主線。市場環境下,傳統音樂顯得單點乏味,缺乏創新,宣傳滯后。任何藝術文化,只有有所變革,才能在現代社會中獲得發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傳統民樂要發展必須抓住人們求新穎、求變通、求個性的心理訴求,只有在變革中才能求得生存。

      (2)中西方音樂文化的融合刺激了新民樂的崛起。改革開放后,歐洲德奧音樂體系的公認地位受到挑戰,許多音樂家汲取了非洲音樂與東方音樂的營養,創作出新音樂,東方音樂由此站在了世界音樂的舞臺。國人開始將現代音樂技法引入民族音樂之中,這種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滲透刺激了對中國古老的傳統音樂的挖掘,使其又煥發了生命力。作為“女子十二樂坊”的創始人王曉京曾說:“十二樂坊既不是民樂,也不是流行音樂,人們聽到了什么就是什么。”當然他也肯定了他的“新民樂”的確受到了外國音樂元素的影響。類似國樂能在改編的基礎上融合新元素也收到同樣的效果。

      (3)商業利益的驅動為新民樂的繁榮實現了市場價值。當今世界,音樂不僅具有藝術的屬性,還被賦予了商品的屬性。音樂這種特殊的商品,重在傳承,青年這一群體對于我們發揚傳統音樂的魅力不可或缺。在“女子十二樂坊”傳遍大江南北之時,許多組合開始復制“十二樂坊”的模式,但都缺少傳統音樂所賦予的曲終繞梁的民樂精華,未挖掘深層次地內涵。新民樂作品作為商品有其適應市場需求的內在屬性,但音樂不能只流于表面形式,需要挖掘的是其核心競爭力,更重要的在于要體現中華民族音樂的精髓。王曉京認為,現今事業成功型的中年人既不喜歡嘈雜的流行音樂,又無暇欣賞傳統音樂底蘊深厚的藝術內涵,因此“十二樂坊”找到了市場。王曉京與“十二樂坊”的成功不僅說明了新民樂在國內人氣爆棚,而且也走進了國外市場。2003年,他們在日本的首演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接著唱片的發行也創造了銷售神話。因此,新民樂要想更好地發展,必須要注重音樂的舒服感與市場化、內容性與群眾基礎的協調統一。

      三、對新民樂的質疑及其合理走向探索

      1.對新民樂的質疑

      新民樂作為一種傳統民樂的新形式,長期以來被視為“異類”,人們眾說紛紜,褒貶不一。

      作為支持者的北京文藝臺臺長張樹榮認為,所謂音樂就是以樂怡人,不管用什么形式去做,只要好聽、好看、好玩、有市場就有它存在的價值。新民樂可以說是對民樂的探索和發展做出的勇敢嘗試。新民樂的出現不僅是傳統與現代的契合,更是東方音樂與西方音樂的共鳴,還對音樂重新作了詮釋。

      作為反對者的歌手騰格爾則認為,“某些創作缺乏對民族音樂內涵的理解,刻意走流行音樂的路子,把古老的民歌改得面目全非,簡直是民歌的罪人!”盡管借鑒西方流行音樂元素對于中國民族音樂邁向世界音樂大舞臺的做法行之有效,但目前新民樂作品良莠不齊,在發展過程中甚至出現了某些作品把傳統民族樂器生硬地嫁接在西方樂器演奏傳統曲目中。

      很顯然,問題的根源無論是贊成方還是反對方都要面對并且要解決的就是:中國民族音樂發展的路子應該怎么走?筆者認為,對于新民樂,我們應該以平和寬容的心態去對待,不要武斷地貶低或拔高它,因為任何一種音樂表現形式能否存在并有所發展,在于觀眾是否能夠接受它。兩方爭論的關鍵在于能否走出一條繼往開來、可持續發展的民樂創新之路。誠然,新民樂作為弘揚民族文化的一種方式,它替代不了具有傳統音樂特點的民樂,只是將傳統音樂的形式通俗化,中國民族音樂仍然是其核心部分。

      2.新民樂的合理走向

      傳統音樂仍然處于新民樂的核心地位,對其進行改革創新的基礎依然是根植于中國的傳統音樂文化。但近些年來面對商業利益的驅使,新民樂的發展已漸顯偏激。從音樂創作、理論批評角度說,新民樂要健康、完善的發展還有待于我們在以下兩個方面共同努力:

      (1)提高作曲家的民族音樂意識,發掘民族樂器的長處。中國音樂的前途,根基在于音樂人的創作。音樂人對中國傳統音樂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音樂制作的商業化,現代中國音樂主要由專業作曲家的音樂創作來完成,簡單地依靠音樂制作人的改編、民樂家的演奏來進行的民樂傳承已漸行漸遠。民樂作為我們表達民族語言的一種方式,如果在創作上能夠將西方音樂的作曲技巧與我國民樂精髓融洽結合,那么創作出來的作品將更受民眾喜愛。此外,如果能夠進一步發掘樂器的性能、音色等,那么民樂創作或許可以達到錦上添花的效果。

      (2)在商業化道路上正確認識并引導新民樂的發展。如果對新民樂的發展不予以正確認識和引導,放任自流,那么新民樂難免會走向“完全商業化”的歧途,也違背了新民樂興起的初衷。商業化的發展,不僅不利于新民樂的創新,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新民樂的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導致新民樂的發展方向出現偏差。因此,新民樂作為音樂界新生派的翹楚,要使其更好地成長起來,還有待于理論批評家的關注和指正。如何能在民樂元素與商業利益之間作一權衡,既不產生沖突又不影響其發展,正是新民樂要解決的一個問題。需要在長期的音樂發展中不斷探索、創新,找到其發展的平衡點。

      結語

      綜上所述,新民樂是當代音樂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是適應市場經濟運作新形勢下的音樂產物,是傳統與現代音樂元素相結合迸發的新的藝術品。新民樂用其獨特的形式和效果展現了中國傳統音樂所煥發出的與時俱進的獨特魅力。新民樂的出現并不意味著取代了中國傳統民族音樂,而是兩者相互依存。因此,新民樂的未來走向不應該受市場利益驅動的桎梏,而應該站穩自己的一方舞臺,用自身獨特的傳統與現代相輔相成的魅力,展現其特有的藝術品格,成為現代音樂眾多類型中的“獨一無二”。因此我們更應該好好地研究、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音樂及其美學特質,而不是一味盲目的效仿國際化的音樂模式。做真正根植于我國本土的音樂;符合中國人審美的民族音樂;展現本民族值得驕傲的其他國家無與倫比的文化底蘊,進一步探索出復興國樂的民族音樂改革模式。

      注釋:

      黃潔.“新民樂”之我思[J].大眾文藝,2013(24):153.

      郭玲玲.論新民樂對傳統民樂的傳承與發展[J].藝海,2014(5):91-92.

      國英杰.中國民族音樂走向何方——由“新民樂”現象引發的思考[J].黃河之聲,2014(5):40-41.

      李梓瑄.淺談新民樂對中國民族器樂發展的影響[J].大眾文藝,2014(10):149.

      趙梅枝.市場化背景下新民樂的發展思考與建議[J].音樂大觀,2014(11):16-17.

      王蓓.有關新民樂的國際化現象與思考[J].音樂大觀,2013(6):92

      作者單位:沈陽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學院

      中國娛樂在線?部分網站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民樂 音樂 傳統
      你該讀讀這些:一周精選導覽
      更多內容...

      TOP

      More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久久|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花蝴蝶| 8av国产精品爽爽ⅴa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调教网| 2021国内精品久久久久精免费| 国产激情з∠视频一区二区| 韩国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 91精品天美精东蜜桃传媒入口| 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鲁不死色原网站|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美女的让男人桶爽网站| 和桃子视频入口网址在线观看| 69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中文|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免费| 国产卡一卡二卡三卡四|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午夜无码国产理论在线| 爱福利极品盛宴|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 榴莲榴莲榴莲榴莲官网| 五月丁香六月综合缴清无码| 日朝欧美亚洲精品| 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天堂√在线中文最新版8|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专区 | 国产乱女乱子视频在线播放|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成人AAA片一区国产精品| 一本色道久久hezyo无码| 国模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777奇米影视四色永久| 国产在线视频www色| 精品国产人成亚洲区| 俄罗斯极品美女毛片免费播放| 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 | 久久精品青青大伊人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