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瓊+李松
摘 要::雨花街道辦事處面積16.54平方公里,轄3個社區(下莊、雨花與回回營)。呈貢大學城西片區位于雨花街道,云南藝術學院位于下莊社區的正南面,雨花社區的東面,與兩個社區僅一街之隔。云南藝術學院自2011年搬遷到下莊后,就帶來了一種呈貢區以前從未接觸過的文化藝術商業現象,叫“文化藝考培訓”,這類培訓就是藝術類高考生在專業考試之前的強化突擊培訓,后延伸為整年的培訓。近年各類培訓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為藝術學院周邊帶來了大量的人氣和商機。
關鍵詞:雨花藝術文化中心及“藝考”;培訓基地;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1-0243-01
一、藝術類高考的基本情況
藝術類高考(簡稱藝考)是各藝術院校單獨考試選拔考生的一種特殊專業考試。藝考學生的文化分比普通本科大學的分數線要低130分左右這是國家專門為藝術類大學招生考試劃定的錄取線。有的學生,由于專業出眾,高考300多分就有可能上重點藝術大學,這樣就吸引了一大批有藝術才華的學生參與其中。
二、藝考的市場經濟及產業鏈
2017年年初,時下最熱門的人氣組合TFBOY成員之一的王俊凱出現在北京電影學院的藝考現場,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小歌星林妙可也出現在藝考現場。2017年的藝考大軍照樣人山人海,市場火爆。
藝考由專業分和高考分構成,培訓專業有音樂、美術、繪畫、舞蹈、播音主持、空乘禮儀等。大學在選拔藝考生的時候有嚴格的專業水準要求,而我們的中小學基本沒有條件進行培訓,一是缺老師和硬件,二是迫于升學壓力,初高中根本不開相應的藝術專業課,所以在每年1月份云南省藝術統一考試及云南自主招生考試之前,全省各地州的學生都要到昆明的各類培訓學校進行培訓,培訓時間為期三個月到半年,這就形成了特殊的藝術培訓市場,產生了特殊的經濟產業,如房租、交通、吃、住、教等一系列產業鏈。
三、雨花街道的優勢及現狀調查
在2017年昆明市委十一屆二次全會的工作報告中,程連元書記提出,“要突破發展大文創。深入推進文化建設和產業發展工程,加快構建文化創意,產業結構,完善文化市場體系,培育骨干文化企業,建設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利用老舊工業產房轉型,建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呈貢區委二屆四次工作報告中也提出,“堅持大文創一體發展,不斷提升城市軟實力。依托駐區高校在民族文化創意、小語種翻譯、文化傳媒、動漫游戲、影視制作、廣告設計等文化創意方面的學科優勢,以亞廣傳媒搬遷為契機,積極引用國內外知名傳媒企業,加快打造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高地”。這為呈貢的文化產業大發展指明了方向。
四、打造文化藝術中心及藝考培訓基地的幾點思考
圍繞文化產業和藝考培訓,大有文章可做。下莊和雨花兩個社區,目前就具備了建設和打造藝考培訓基地的先天條件,這是其他地方都不具備的,為下莊和雨花所獨有。結合目前實際,可打造三塊文化藝術基地。
(一)依靠“藝術家園”,建設打造文化藝術中心
下莊“藝術家園”是一個利用社區10%的土地預留款發展實體經濟的一個成功范例。實現了土地預留款的保值增值,同時發展了呈貢的文化軟實力,符合呈貢“大文創”的方向,爭取在區委、區政府大力支持下:
一是結合該片區情況,對該地塊的規劃進行優化調整,同時啟動“藝術家園”二期項目建設;
二是協調5號地塊(村莊搬遷項目)承建單位,將“藝術家園”總體包裝進這個項目,待村莊搬遷時保留,作為永久標志性建筑,反過來促進樓盤的銷售,聚集人氣商氣,使5號地塊發展為具有歷史、藝術、文化底蘊的住宅小區,讓群眾受益,讓企業得利。
“藝術家園”能夠定期不定期的舉行各類藝術文化活動,如作品展覽,民族文化交流,人文藝術交流,舉辦音樂舞蹈比賽、演唱會等活動;開設各類輔導培訓班,引進藝術考級中心。
云南電視臺即將搬家到呈貢,以此為契機,探索引入一些與影視相關的活動如音樂節、動漫節、微電影制作、影視制作等,逐步形成文化藝術創意中心。
(二)依靠撈漁河濕地公園,建設藝術培訓學校基地
規劃中的雨花撈漁河濕地公園,距離藝術學院僅500米,依山傍水,環境優美,目前交通極為方便,是打造藝考培訓學校的最佳位置。從目前的規劃來看,撈魚河濕地公園面積較大,近400多畝,可否調整規劃,在河邊建設公園,距離遠一點的兩側,可以建設4-5所培訓學校(藝術培訓學校三要件:教學樓、宿舍樓、小操場)。
(三)依靠雨花老村子,建設音樂家和畫家村
沒有老產房,但有老村莊。按照規劃,雨花社區將整村搬遷進入5號地塊,搬遷后,建議保留整個老村子,由社區集體公司經營,選擇100戶左右,質量較好的農房(磚房和土基房兩種),裝修成工作室,出租給音樂人和畫家。靠近河邊,還可以新建部分高檔別墅,出租給有實力和單位和個人使用,打造藝術家部落。
五、結語
文化藝術產業是真正的朝陽產業,是低碳環保產業,符合呈貢的發展方向,打造雨花文化藝術高地和藝考基地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