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人鑼鼓是湖南省著名的曲藝品牌,居湖湘曲苑說唱藝術之前列,在海內外享有一定的聲譽。
單人鑼鼓形式起源于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皮影戲中的“一人鑼鼓伴唱”,湖南叫做“一把抓”, 在鄂南湘北一帶廣為流傳。它是通過表演者一個人操作64件樂器,吹、打、彈、踏、拉,說、唱、倒、串、表敘述故事的一種曲藝形式。它以奇取勝,以少勝多,是湖南獨有的土產絕活,如此豐富而多、齊、全、精的節目在全國也是獨一無二的。
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當時從華容縣花鼓戲劇團調到華容縣皮影劇團任團長的李迪輝立志要將父輩們留下來的這種古老形式搬上舞臺。在一次全縣歡送新兵入伍的晚會活動中,由于京劇和花鼓團都下放到鄉下了,沒人排演,縣委要求留在縣里的李迪輝一人創作一個獨角戲來表達軍民魚水情主題。李迪輝想,這下機會來了,正好實現自己的夢想。他馬上找人趕做了一個簡易鑼鼓架,再用胡琴嗩吶配合說唱搬上舞臺,誰知初次登臺就一炮打響,可謂一鳴驚人,受到了新兵部隊官兵和全縣干部群眾的熱烈歡迎,這一來就一發不可收拾,在各種大小活動中單人鑼鼓成為了必上的挑梁節目。在參加岳陽地區會演時,該節目又被廣州軍區文工團看中,加上岳陽地區急需成立文工團,地委強留他任團長兼書記,并送他到上海人民藝術劇院深造學習表導演。全國曲藝會演,單人鑼鼓代表湖南參加調演時,又一舉轟動京華,受到了中央首長和首都觀眾一致好評,隨之李迪輝也被調到湖南省曲藝團成為了專職說唱演員并兼團長。幾十年來,李迪輝孜孜不倦地追求進取,把戲曲曲牌、民間吹打、民歌小調及現代音樂和曲藝說唱融為一體,博采眾長,獨樹一幟,讓單人鑼鼓說唱這門古老藝術煥發新生,使其既具傳統特色又有時代精神。他出身藝術世家和戲曲科班,首先師從花鼓戲大師何冬保學唱花鼓,又拜長沙彈詞大師彭延昆為師專攻曲藝說唱,加上他能編、能配、能導、能演,因此繼承和創作了不少中長篇傳統和現代曲目,也寫出了很多貼近生活、貼近時代、貼近群眾的好段子,有的已在全省乃至全國主要刊物發表,有的參加比賽獲獎,有的作為保留節目一直演出活躍于全國各種活動之中。特別是他那現場編唱,即興發揮的特有才能,更是妙趣橫生,對字對韻,能將此時此地鮮活的情況即興描述說唱得淋漓盡致,每一次都收到強烈的反響和好評,令在場的專家和觀眾折服。李迪輝老師目前能一個人操作64件樂器,同時通過吹、打、彈、踏、拉,說、唱、倒、串、表的綜合手法敘述故事,塑造人物。他曾隨文化部藝術代表團赴在波蘭參加國際民間藝術比賽,榮獲七項國際大獎。出訪歐洲、日本等國家演出時,單人鑼鼓被外國朋友譽為“神奇的鑼鼓機器”,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曲苑雜壇》《歡聚一堂》等欄目都稱他的藝術為“華夏一絕”。
為更好保護和傳承好“單人鑼鼓說唱“,李迪輝、彭艷娥夫婦經過近兩年的調查研究、資料收集整理、編纂寫作,出版了《李迪輝與單人鑼鼓》一書。該書分為上、下編及附錄三個部分。上編著重介紹了“單人鑼鼓說唱”的起源和藝術特色,對它的表演形式、表演技巧、音樂特點、腳本創作等方面進行了詳細地闡述,并選錄三十余“單人鑼鼓說唱”作品。下編主要介紹了傳承人李迪輝老師的藝術人生及他對“單人鑼鼓說唱”所作出的主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