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
斯皮爾伯格是一位杰出的導演,他始終堅信只要世界的每個人都具有良知,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他總是通過他的電影來展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生活富有哲理的思索、對普通情感的關注,很直接地向觀眾展現人類的內心世界。在他的電影中,人性是亙古不變的主題。人性的善良和邪惡,人類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通過他的電影被充分展現出來。研究他的電影,會發現電影中不僅展現了人性的復雜,世界的復雜,還傳達了他自己對社會、對世界的看法和想法。
一、 斯皮爾伯格電影的藝術來源
藝術家們生活背景、文化的不同導致藝術作品各式各樣,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千差萬別,但是不會對藝術家的創作靈魂產生影響。斯皮爾伯格1946年出生于俄亥俄州,母親是音樂演奏家,父親是計算機科學家,這樣的家庭氛圍,使得他從小形成了熱愛思考和喜歡冒險的習慣,同時也為他之后的藝術之路奠定了基礎。作為猶太人, 斯皮爾伯格深受猶太文化的熏陶,常常因自己的猶太人身份而感到自卑,甚至希望擺脫猶太人身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法西斯對猶太人展開殘酷瘋狂的殺戮,斯皮爾伯格也常常因自己的身份遭受咒罵和嘲笑,使得他深深地感到因為偏見所帶來的傷痛。[1]這種生活經歷使得他從內心希望得到自由、平等,在他的電影中,不僅展現了猶太人對現實生活的無奈和對自由、平等的渴望,也展現了斯皮爾伯格自己對社會不公平的看法和對人生美好生活的追求。從小遭受偏見的生活,使得斯皮爾伯格看到了猶太人在面臨死亡恐懼時渴望生存的強烈意識,在后期他的電影中也展露無疑,同時,他的作品也引發人類對人性的深度思考。
二、 斯皮爾伯格電影取得的藝術成就
斯皮爾伯格在電影方面,一直延續自己的風格,他還擁有無限的藝術掌控力、想象力、展現力,《大白鯊》《辛德勒的名單》《ET》《拯救大兵瑞恩》等一系列不斷沖擊視覺和聽覺的精彩影片,都獲得超高的票房紀錄,使得他名聲大震,對大眾的關懷意識也不斷從他的電影作品中流露出來,他的藝術成就業內無人能及,讓世人驚嘆不已。電影不僅是一種視覺、聽覺、表演藝術,而且也是媒體技術與舞臺技術的結合,這對導演的要求很高,如具有精湛的舞臺展現力、高超的媒體技術、濃厚的藝術創造功底。隨著電影行業的快速發展,電影市場的競爭力也越來越大,人們對電影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票房成為了唯一可以衡量電影價值的標準,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創造了很多高票房的記錄。之所以他可以成為當今好萊塢最為杰出的制片人和導演,是因為他的電影不只關注票房。而且還通過電影展現世人當下最關心的社會問題,具有高尚的藝術追求和正確的價值取向,他的作品才經久不衰,成為人類長久以來審美趣味的標準。他的作品在美國大受歡迎,促進美國電影業的發展,而且為全球電影業的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他的每一部新電影上映,都會在全球引起極大的反響,并被廣泛的關注。[2]自從改革開放以后,美國大片就不斷走入中國大陸,中國人開始接觸不一樣的文化,感受不一樣的視覺和聽覺效果,斯皮爾伯格的藝術魅力也在中國市場掀起大浪,并迅速成為中國電影市場的航標。他的電影作品一直是新聞媒體和電影評論界的焦點,并被全世界各國的批評家和國學者全方位的研究。因此,斯皮爾伯格藝術成就堪稱偉大,他對電影行業的貢獻不容小覷。
三、 斯皮爾伯格電影中人性關懷主題分析
(一)以兒童視角傳達的人性追求
孩童的世界是最純潔的。為了展現對純潔、善良人性的渴望,斯皮爾伯格利用孩子的視角去打動觀眾。不可否認,在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認為世界是美好的、人類是善良的,但隨著時間的變化、年齡的增長,越來越被世俗的觀念所影響,原來的純真漸漸淡出,原來的美好也漸漸被掩蓋。當世俗復雜的觀念被除去,看到那個似曾相識的孩童時,那片心靈的凈土也被漸漸喚醒。斯皮爾伯格就是通過孩子的視角去幫助人們重新認識世界,重新塑造人生觀、價值觀,孩子的視角很容易與觀眾產生共鳴。比如,1989年,斯皮爾伯格的《太陽帝國》,主要講述了在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上海淪陷,隨后爆發太平洋戰爭,英國和美國加入戰局,許多國家的財產也被日本軍隊侵占,人們的生活都陷入戰亂大逃亡狀態,杰米也是其中一個。[3]整個電影,講述了杰米在戰爭時期的成長過程,從什么都不會到什么都會,變得更加積極、樂觀、獨立,也學會生存的法則,最終變得強大。影片呈現了杰米兩種不同的狀態,將他的純真、夢想、童心,作為影片的主線,貫穿整部影片。杰米很喜歡飛機,在家里,無時無刻不在玩飛機模型,之后到了日本,在軍營看到真飛機更是愛不釋手,對飛機充滿無限的遐想。孩子的世界總是單純的,在飛機墜毀時,杰米眼中只有對飛機的憧憬,看不到戰爭所帶來的災難。在日本,杰米還結識了同樣喜歡飛機的小男孩,并結為好朋友,兩人互相幫助,在杰米遇難時日本小男孩還幫助他。孩子的世界沒有戰爭,只有友愛和善良,他們不會因為兩國交戰而產生隔閡,只因同樣的愛好和興趣結為好朋友。導演斯皮爾伯格通過影片中男孩們的純真友誼展現了對孩童善良人性的向往、崇尚和追求。在戰爭年代還存在這么純潔的友誼,友誼美好與戰爭混亂形成明顯的反差,突出了人性的美好。影片從新的角度展現了人性的美好,用正確的態度對待戰爭,同時也通過孩子們的善良和愛呈現我們對和平生活的渴望和美好人性的追求。
(二)以殘酷的戰爭為視角映射對人性的關懷
人性關懷問題在斯皮爾伯格影片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大多體現的都是人性美好的一面。大多數商業電影都或多或少映射著人性關懷問題。《辛德勒名單》是1993年斯皮爾伯格的一部經典藝術影片,人性問題在這部影片中體現得特別透徹,斯皮爾伯格特別注重對人物形象和心理變化的刻畫。斯皮爾伯格是一名猶太人,作為電影導演,其將納粹屠殺猶太人的罪惡暴行通過影片制作向全世界人展現出來,影片的語言具有極大的沖擊力。這部影片在一定程度上將導演對人性的感受、面對歷史的勇氣等方面體現的更為具體。可能也正因為如此,《辛德勒名單》一直以來都得到了國際影評人士的好評,通過影片,可以反襯出此導演是一個具有時代影片特色的制作人。黑白色調是這部電影的主打色調,反映了當時社會殘酷無情的現狀。但是在黑白色調中,該影片又有一個亮色。[4]影片有描述了一個身穿紅色大衣的猶太小姑娘,這無疑為影片添加了非凡的色彩渲染,通過這個畫面,導演重在渲染人性的關懷問題。這個身穿紅色大衣的小女孩出現在清洗克拉科夫猶太人居住區,她歡快地手揮棍棒,頃刻間美好的場景被瘋狂掃蕩的黨衛隊打破了。紅色大衣的色調象征著人性和良知,但是更重要的是將當時猶太人被無辜欺負的社會現狀揭露出來。在整個影片中,導演斯皮爾伯格并沒有單純地將殘酷的大屠殺展示給觀眾,而在整個影片中也處處透露著有關人性善惡的畫面內容,表現了人類大膽追求美好夢想的勇氣,總而言之,該影片可以堪稱一部具有民族特色的罹難史詩,表達了對宗教式的關懷和對生命的憐憫之情。斯皮爾伯格有很多有關戰爭方面的作品,當時殘酷的戰爭年代在影片中體現得很透徹,戰爭當時發生的具體狀況和時代背景極為貼近,更能使得觀眾身臨其中,對影片的真正內涵體會更到位,在其整個鏡頭背后導演重在揭示當時人性的力量問題。營造的這些殘酷戰爭場面重在映射當時社會的人性問題,比如仁義與愛、生存價值、道德倫理等具體方面,從而體現影片的價值。
(三)以音樂為載體展現人性的回歸
縱觀斯皮爾伯格的作品,不難發現一個共同點——影片都是通過特有的時代背景、人物特征去映射人性問題,所有影片在觀看之后,都會令人意味深長,回味無窮。站在感性的角度來看,導演一直都堅信人性剛開始都是善良的,至于有關人性邪惡的一面,也是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辛德勒的名單》這部影片很好地將人性善良詮釋出來,是一部極力推薦的影片。影片中的音樂選擇也是很重要的,不同時間段使用的背景音樂都會產生不同的氣氛,為了把觀眾帶進特定的影片情感中,導演一定要選擇合適的背景音樂,同時還要把握好音樂的具體節奏。《辛德勒的名單》中的音樂將眾多的精神思想集中了一起,影片的每個節點都有不同風格的音樂播放,合適的節奏逐漸將觀眾帶進了影片中特定的情感氛圍,此外,音樂也將辛德勒的形象塑造的更為合理,每個節點的音樂都代表著不同的情感。一段老人唱的圣歌被放置在影片的開始部分,將觀眾慢慢帶進一種看似平靜卻又帶有絲絲涼意的氛圍中,這也是斯皮爾伯格導演的用意所在,表達了猶太人厭惡戰爭,追求和平的強烈愿望。斯皮爾伯格的作品《太陽帝國》也是通過這種方式使得觀眾逐漸進入該影片的真實情感,具體的音樂就是一群唱詩班的孩子們,孩子們的聲音具有一種無比透亮的魔力,映襯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結語
綜上所述,斯皮爾伯格擁有不同風格的作品,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值得人們用心去慢慢去品味,領會作品真正想要表達的含義,體會導演想要反映的社會和人性問題。在不同類型的影片中,斯皮爾伯格導演對人性的詮釋都會有所不同,選擇詮釋的表現形式也比較多樣化,主要包括音樂、色彩等。斯皮爾伯格的每一部作品打動人心的地方也正在于此。
參考文獻:
[1]周翎,游越.影中老莊:論斯皮爾伯格科幻片的自然哲學觀[J].湖北工程學院學報,2014,34(4):56-60.
[2]王雅靜.多面“糖果人”走進斯皮爾伯格和他的科幻電影[J].科學家,2015(7):106-108.
[3]孫國男.視聽文本中的弗蘭克的家——從《逍遙法外》看斯皮爾伯格的心理投射[J].電影評介,2014(9):14-15.
[4]竹中.斯皮爾伯格與湯姆·漢克斯訪談:我們所知道的美國[J].電影世界,2015(11):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