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明一點,說張震岳差是相對于羅大佑、李宗盛、周華健而言的。
不吹不黑,先論作品。
羅大佑的經典作品有《鄉愁四韻》、《蒲公英》、 《童年》、《是否》、《光陰的故事》、《青春舞曲(改編)》《鹿港小鎮》、 《酒矸倘賣無》、《一樣的月光》、《愛的箴言》、《野百合也有春天》、《之乎者也》、《未來的主人翁》、 《現象七十二變》、《明天會更好》、《東方之珠》、 《愛人同志》、《戀曲1990》、《你的樣子》、與黃沾合作的《滄海一聲笑》等等。
李宗盛的經典作品有《別怕我傷心》、《愛如潮水》 、《我是真的愛你》、《領悟》、《問》、《誘惑的街》、《陰天》《我是一只小小鳥》、《我終于失去了你》、《鬼迷心竅》、《凡人歌》、《夢醒時分》 、《鏗鏘玫瑰》、《不必在乎我是誰》、《當愛已成往事》、《傷心地鐵》、《愛的代價》等。
周華健的經典作品有《風雨無阻》、《朋友》、《讓我歡喜讓我憂》、《花心》、《一起吃苦的幸福》、《刀劍如夢》、《親親我的寶貝》、《有弦相聚》、《讓我歡喜讓我憂》、《I REMEMBER》等。
而張震岳的經典作品有《再見》、《愛之初體驗》、《思念是一種病》、《愛我別走》、《路口》、《自由》。
再說地位,羅大佑被稱為華語流行樂教父,對1980年代后期到1990年代初期校園民歌及整個華語流行音樂風格轉變有劃時代的影響。李宗盛也被稱為樂壇教父,他于1984-2000年在滾石唱片擔任制作人,興起了「都會情歌」的風氣,屢有暢銷十萬甚至百萬的唱片,其所奠定的工作方法也在業界廣為流傳,他與羅大佑對話語歌壇各在不同方面有深遠和廣泛的影響。周華健在華語樂壇也是屬于老大哥的地位,而張震岳在華語樂壇不是頂尖,屬于中上水平。
那么,當初羅大佑、李宗盛、周華健為何要找張震岳組縱貫線而不是其他人呢?
原因無非是這幾點,一是他們關系比較好且都是一個公司(滾石)的;二是張震岳有能力,張震岳會的樂器比較多,并且在當時的的臺灣樂壇有一定號召力;三是張震岳可以做綠葉。
其實張震岳也有壓力,在縱貫線結束之后,他坦言:“但實際上,這種生活(縱貫線巡演)是讓我很不舒服的,每天飛來飛去,寫歌的時間都沒有,我家人生病了都沒時間回去探望,巡演結束后,我也解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