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說:中國怎么這么多的垃圾電影,還不是因為有那么多的垃圾觀眾。你不去捧場,就沒這東西,往往垃圾票房還很好。
馮小剛
話糙理不糙,看看最近很火的兩部電視劇你就知道了。《歡樂頌2》這劇是真的爛,依然有著超高的收視率,在公交車上、地鐵上、辦公室里你隨處可見有人端著手機在看。
反觀評價極高的《白鹿原》,由于題材并不吸引人,收視率一只不直不溫不火。單從收視率上來判斷的話似乎歡樂頌是要比白鹿原好看的,而事實卻相反,這也證明了垃圾觀眾極多的這個現實。
這篇文章不打算談影視,是要說說中國的音樂。我要說的是,中國有那么多的垃圾聽眾,才有那么多的垃圾音樂。
藝術有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我的看法是:藝術就算沒有貴賤,卻還是要分個高低的。
所以音樂也是有高低之分的,流行音樂高于通俗音樂,獨立音樂高于流行音樂,古典音樂高于獨立音樂。
簡單點來說,流行歌手的歌比鳳凰傳奇的好,崔健的歌比流行歌手的好,而郎朗的音樂比崔健的好。
而現實是,聽郎朗的人要遠遠少于鳳凰傳奇。一首《最炫民族風》想起,人人都能哼上兩句,老大媽們甚至能載歌載舞。
郎朗
而讓大部分人去聽郎朗,感受大多是:哦,挺好聽的,但是聽不懂。曲高和寡,能欣賞郎朗的人確實不多,我也聽不明白其中的美妙之處。但你要我選擇聽鳳凰傳奇還是郎朗,我肯定會選擇郎朗就是了。
為什么當初BEYONG在香港已經紅透半邊天了還要選擇去日本發展?
beyond
在八九十年代,香港的年輕歌星輩出,當你翻看那些名單時,你會發現翻唱、炒作、顏值和曝光率幾乎決定著一個歌手的藝術生命。人們喜歡情歌,喜歡纏綿凄婉的情歌,除了情歌好像再也接受不了其他類型。那時的香港,情歌當道,翻唱橫行,一個個天王巨星輪番登場圈粉。
而真正認真做音樂的BEYONG又有哪些歌得到了認可呢?大多是一些商業性強的歌,想我是憤怒、金屬狂人這些真正代表其水平的歌曲卻無人問津。
以原創和搖滾樂為主的Beyond就只能吃盡苦頭了,因為逆勢而上難于登天。對所謂的主流音樂來說,Beyond絕對算異類,搖滾樂和男生女腔自然勢同水火。
1991年正是Beyond在香港苦盡甘來的時候,事業發展如日中天,人氣也極速躥升,十年的苦熬終于看到了曙光。
換了一般人,肯定不愿意在這時離開香港。但黃家駒不是一般人,他對自己對樂隊對音樂有著更高追求,他說過想把Beyond演唱會開遍全世界,他說過香港沒有樂壇只有娛樂圈。
他不想在烏煙瘴氣的娛樂圈浪費自己才華,于是遠走日本,最終客死他鄉,讓人惋惜。但逼死黃家駒的是到底是香港娛樂圈還是那些垃圾聽眾,大家自行分析。
現在內地的娛樂圈和當時香港娛樂圈并沒有太大區別,娛樂至死的時代,什么妖魔鬼怪都來唱歌,只要長得好看會炒作,總會紅上一陣。然后冠以音樂人的名號招搖撞騙,賺個盆滿缽滿。而那些真正用心做音樂的音樂人卻只能窩在小酒吧里唱歌維持生計,期待著某天自己的歌曲能被某選秀歌手長紅,以此來混口飯吃。
這就是現實,要提升內地整體的音樂水平,只靠那些努力拼搏的音樂人是不夠的,還需要我們這些聽眾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不能生活水平提高了,欣賞水平還依然那么低下。可能我說的話有些難聽,但事實不就是這樣嗎。拜托,別再去聽那些口水歌、看那些腦殘劇了,真沒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