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民謠勢頭正猛,無論是數次登上湖南衛視的好妹妹,全國巡回演唱會傳言要跟八千黃牛跨年的李志,自己沒有草原的宋冬野還是易燃易爆炸的國民老公陳粒,即使你沒有聽過他們的作品,也一定聽說過他們的名字。
大多數人認為,民謠歌手應該日復一日駐唱在地下酒吧里,成為午夜時分醉酒搖晃在街頭的浪蕩客。
民謠中卻有很多你不知道的吟唱詩人,他們熱愛生活,是生活的夢想家,歌唱著自己向往的生活。
有這樣一個組合,大喬是一個老男人,小喬是他的侄女。大喬小喬組合是設計師喬小刀和學習委員喬木楠,他們出了一張專輯叫《消失的光年》,詩意的歌詞和特別的童聲演唱,是這張專輯最大的亮點。
《消失的光年》這是一張用時一年,耗資一萬元做成的專輯。
喬小刀發動全家人一起動手,這有可能是中國唱片史上最知名的一張全手工唱片。
大喬是誰
當農民時的時候,他叫喬守民;當設計師的時候,他叫喬小刀;當上歌手后,他叫喬西。
對很多人來說,喬西這名字并不陌生,這個在北京藝術圈里很能折騰的人,是1997年左右去的北京,然后從一名廣告牌安裝工人,一直做到廣告設計。
現在他的身份更復雜,包括設計師、策劃人、手工狂、詩人、絲網印刷專家、創意達人、《月經》雜志掌門人等等。
兩年前,他除了給“二手玫瑰”設計過唱片封套外,就與音樂圈沒多大關系。但兩年后,他又多了兩個頭銜,樂隊主唱、“古箏高手”。
大喬:他把版畫畫在帆布上,并做些深有所指的玩具布偶;他平時熱愛LOMO,并PS出怪誕的人物特寫,他的照片本身就以抓特寫見長;他被箏友們傳為奇人;他還擅長用詩歌紀錄生活——那種深受朦朧詩影響,又把第三代詩歌學到手的折衷詩體。
小喬是誰
小喬叫喬木楠,是喬小刀的侄女,那一年10歲,正在北京讀小學,是學習委員,喬木楠沒有學過音樂,就連學校里的合唱團都沒參加過。
剛開始找她唱歌,小刀還擔心這些歌詞對她來講會太深了,她未必能唱得出感覺,結果后來試唱了一下,卻意外的好。
小喬從小,跟著叔叔喬小刀一起生活。所以小喬特別懂事,也是一個很有靈氣的小女孩。
小喬:儼然活寶,躺在白云里睡覺是小姑娘9歲時的理想,她的叔叔會在安靜的早晨聽鐘立風,而她還抱著她的玩具熊在睡覺。她夢見了白云和風箏,而我們正在忙碌。
“
民謠里的童謠,童謠里的民謠,安靜和暴躁相互融合
”
喬小刀寫的第一首歌是《電傳》,當時唱給朋友聽,大家都說章法錯亂,完全不靠譜。喬小刀拉來了侄女一起,就有了大喬小喬。《電傳》的歌詞靈感應該是來自詩人顧城的《電傳》。
“每個人是每個人的過客,每個人是每個人的思念"這一句詞勾起了多少人對往事的唏噓回憶啊,而那些不復存在的過去,都拖著長長的彗星尾巴,在黑夜里驚起了諸多的感嘆,終究還是消亡在黑暗中。
《采花》翻自二手玫瑰的歌讓明里人未聽之前就深知其中滋味。當"一個姑娘像朵花,有一個爺們說你不必害怕,一不小心他們成了家,生了個崽子一起掙扎"這樣的歌詞從一個孩子口中唱出,卻有另一種味道。
《小烏龜》、《小草》這樣的歌曲,都似輕快的童謠,卻背負著巨大的隱忍。暗藏的悲傷,才露出狹小的一角,就跟隨著寬廣的轟鳴突顯出更為卑微的渺小了。也許,在我們看來值得狂訴的悲哀,不過是大海里的微波罷了。
那年,他們憑借著《消失的光年》迅速走紅,囊括了眾多音樂頒獎典禮上的大獎。
正當組合名聲大噪之時,喬小刀卻毅然選擇解散組合,成立了“微薄之鹽”,扶持了許多資金不足的年輕音樂人,幫助他們登上舞臺,實現自己的音樂夢想。
《農夫漁夫》是大喬小喬的第二張專輯《漁樵問答》中的歌曲,小刀的聲音滄桑了些許,小喬長大了,少了幾分幼稚,多了些許成熟。“如果有一天我能夠擁有一個大果園,我愿放下所有追求做個農夫去種田。”聽來,或許就是你我曾經向往的生活。
沉重到沉痛的歌詞,用孩子的聲音演唱出來顯得不再那么沉痛,從孩子的視角看人生,人生變得簡單易懂。我喜歡她的聲音,沒有華麗的技巧,多了那一份質樸。甚至聲音里的顫抖,她的不穩定,給你的卻很安定。
ps:本文中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問題,請聯系編輯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