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第三方投稿,作者微博昵稱良鄉小陀螺cxn,歡迎交流,也不拒絕撕逼
前不久的4月7號,好妹妹樂隊發表了他們的全新專輯《實名制》。在發布專輯之前,他們先是在網絡平臺上發起新專的眾籌,又集結了一批制作人在烏鎮進行了為期9天的封閉創作,期間在8個平臺上每天直播兩小時,試圖向粉絲展示創作的部分流程和自己的日常生活。
的確,這一系列活動包括新專輯的面世在他們的粉絲群體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妹友”們紛紛表示我們家愛豆太親民了,簡直不能更棒??墒沁@張專輯的內容和創作過程真的有那么值得贊頌嗎?我看未必。
瀏覽一遍專輯文案,“未發先轟動華語音樂圈的企劃標桿”、“集體創作的形式也打破了當下音樂創作在修改空間與靈感”,自吹自擂的詞句在稍有些專業背景知識的人看來都是滑天下之大稽的。
一只音樂性和現場功力都很難得到認可的組合,竟然還要做標桿?素有民謠一哥地位的逼仔在叁叁肆之前的演講里也只是說想為獨立音樂和現場音樂做點貢獻。究竟是誰給了他們底氣?
在專輯未露面、剛發布直播集體創作消息之時,多數業內人士就認為這是非常扯淡的概念。首先,詞曲創作、琢磨編曲是一個及其耗費心血的過程,九天寫出十一首歌且每首歌都可以放到專輯中幾乎是不可能的。
當創作者最初有了寫某首歌的想法,可能是一小段旋律或歌詞,也可能是想要表達的某個主題,亦或是像很多八十線民謠歌手一樣先有了和聲進行。他需要把詞和曲進行完善,這個過程可能只需要幾十分鐘,但是也可能需要幾天甚至幾個月,畢竟靈感不可能像發大水一樣全部迸發。需要嘗試、更改、微調的東西很多,這是個繁瑣的過程。就更別提錄音、混音也是需要時間的,他們為什么能在短周期內完成一張專輯的全部流程?這不符合唱片工業的規律!
所以只有一種可能,就是他們之前就完成了相當大一部分的工作。但這樣的虛假宣傳方式無疑會誤導廣大歌迷,也有為自己臉上貼金之嫌。在這個“音樂人”一詞顯得如此廉價的今天,創作不是多么偉大神圣、不可玷污的,但它值得投入時間和精力。
梁博在歌手節目上如是說
所謂的“集體創作”,也毫無可取之處,更凸顯了好妹妹樂隊的淺薄無知。在我看來,所有優秀的獨立音樂人,都應該追求對自己音樂的完整自我表達。即唱他自己的歌,絕大多數詞曲和編曲的想法也是自己的,細節到編曲用什么配器也要自己決定。玩過樂隊的朋友都知道,一般樂隊原創的曲目在編配時總是每個樂手負責自己的部分,完成后大家再一起討論、做修改。
很多歌手和樂隊會有自己的制作人或者詞曲合作伙伴,但不意味他們在創作伊始就應該依賴對方?!办`感碰撞”更像是對自己才華不自信的托辭。因此,這場直播封閉創作的鬧劇只是他們達成商業目的的一種手段,討好粉絲群體、塑造自己專業素養極高的形象,從而收獲名和利恐怕才是他們真實的想法。
果然,《實名制》一出,更是佐證了我的觀點,一如既往地延續了好妹妹樂隊的低水準,我甚至覺得這20元花得太冤枉。記得丁太升曾經這樣評價過好妹妹樂隊:“他們的作品缺少詩意和風骨,缺少文學性與思辨,缺少民謠音樂對于時代和社會的觀察、記錄、批判”。我個人是很反感把好妹妹的歌標榜為民謠,因為壓根就沒有詩意和風骨。
他們的歌更像是披著民謠外衣的流行音樂,只是出道早期采用了木吉他伴奏的形式,所以才會被貼上民謠的標簽。如果他們整天自豪于這種民謠,那民謠二字恐怕是最大的自嘲魔幻現實主義的笑話。以新專為例,采用了“十封信”的概念,然而或簡單平實或不知所云的歌詞既沒有美感,也讓人不知道他們想表達什么,整碟聽完只能給人“為賦新詞強說愁”的觀感。
好的歌詞需要創作者有深厚的底蘊,這是建立在大量知識、閱歷、思考之上的。他們本身沒有豐富的積淀,靠著一些小才氣成名后忙于這樣那樣的商業活動,自然不會沉下心來,所以寫不出什么厚重的東西也就不足為奇。也許有人會說我們不能要求所有的音樂人都要針砭時事、身懷家國情懷、為一代人發聲,即使是寫自己身邊的人和事,他們的歌里也缺乏打動人的地方。不久前有張我很喜歡的專輯《一如年少模樣》,雖然主創自稱“沒有大格局 不見大情懷”,可是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清麗脫俗卻令人動容,那種品味不凡、飄逸灑脫亦是好妹妹的音樂不曾具備的。
要說之前幾張好妹妹的專輯至少還有幾首旋律勉強稱得上瑯瑯上口,這張的作曲用粗制濫造形容并不為過。即便是那些懷著信仰的妹友,恐怕也沒幾個愿意單曲循環這張專輯里的歌吧??吹贸鏊麄兿朐诰幥献鲆恍┩黄坪蛧L試,像更靠近流行的方向發展,然而由于缺乏掌控能力,兩人的唱功也很難hold住復雜的編曲,導致了某種程度上的不倫不類。一言以蔽之,還是他們自身缺乏多元化發展的能力,這種能力并不能同名氣、身價的提升相匹配。
好妹妹樂隊很會經營自己的形象,也擅于培養自己的粉絲群體,微博上的“好妹妹全國后援會”更是獨立音樂圈只此一家,甚至歌迷稱好妹妹為“愛豆”,試問這跟民謠圈所不齒的xx巨星又有何區別呢。雖說我很驚訝,竟然有那么多的粉絲愿意為他們的演唱會眾籌、專輯眾籌買單,可是看到他們可以說毫無下限地獲取粉絲好感的行為,也就不足為奇,畢竟能在“創作”期間給歌迷直播喂豬也是無聊得沒誰了。
難道討好自己的粉絲、獲取他們的認同就是那么有成就感嗎?還是說他們不過是追逐名利?李志就經常發表一些言論來“洗粉”,因為他知道自己要做的不是一味迎合大眾,而是做自己,至于是否被人欣賞那不是應該過分在意的東西。如此看來,沒有風骨不僅是歌曲的評價,從他們為人處事尤其是營銷手段中亦可見一斑。
《實名制》不是一張出色的專輯,之前的噱頭也不是什么有開創意義的嘗試。雖然不知道好妹妹還能保持熱度多久,可那又有什么關系呢,成敗功過自有公論。當下獨立音樂圈的大環境越來越好,很多人憑借著一技之長過上了不錯的日子。
音樂人的責任感和擔當顯得尤為重要,把精力投入到做音樂和現場演出的過程中而不是無底線地營銷,方不負了音樂人之名和這個時代,也算對得起每位受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