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第三方投稿,作者阡默。
我國北方廣袤的草原上孕育著一個古老的民族——蒙古族。牧民手里的套馬桿是長生天的一只畫筆,天藍水碧,白云朵朵,牛羊滿坡,裊裊炊煙,簡單幾筆便勾勒出令人向往的大草原。習慣了鋼筋水泥朝九晚五的都市人,周末躺在公園的草坪上便覺輕松寫意,策馬奔騰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更是很多人遙不可及的夢。
草原和城市兩個天各一方的土地看似沒有任何交集,然而一支由五個蒙古族青年組建的戰旗Suld樂隊,卻有機地將搖滾樂和蒙古民樂融合在一起,在城市的喧囂中感受來自草原上熾熱又不失溫暖的音樂。
戰旗Suld樂隊2014年創建于內蒙古,這支新晉成立的樂隊由五個來自內蒙古和新疆的蒙古族青年組成。悠揚的馬頭琴,婉轉的蒙古長調,以及“天籟之音”呼麥等藝術形式是上天對世代生活在草原的蒙古民族的饋贈。正因如此,五位主創成員從小就受到了蒙古音樂的熏陶,在多年的實踐與學習中,他們大膽使用馬頭琴、矛盾朝爾(吹奏樂器) 、圖步秀爾(彈撥樂器)等蒙古族樂器,并且在此基礎上加入了流行、搖滾、金屬樂的眾多元素創作出了極具蒙古特色的民謠金屬,可以說是一支名副其實的“蒙古原生態金屬樂隊”。
戰旗樂隊的首張專輯《摩天騎士》共收錄了傳世、冷秋、夢、魔天騎士、蘇力德、鐵胡子、西夏公主、戰爭、重生等9首力作。自從2014年12月成立后他們便開始籌備第一張專輯,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創作完成,并由國內知名音樂廠牌戰馬時代一手打造。不僅在中國可以見到這張分量十足的CD,在紐約還同步全球發行。
談到《摩天騎士》這張專輯名字的由來,樂隊主唱白斯樂說:“我們的音樂風格是蒙古民謠金屬,而金屬樂代表的是城市,《摩天》指的就是鋼筋森林,《騎士》則指的是蒙古民謠代表的游牧文化。
《摩天騎士》的專輯名字就是由此而來的。”這張以環保、返古、英雄為題材的專輯,以蒙古音樂特有的情懷致敬歷史,關注當下,也在這些歌曲中表述著團隊成員共同的信念與理想——去譜寫生活在鋼筋森林城市中的人們渴望碧草藍天的訴求和吶喊。
城市中的每個男孩兒都有一個警察夢,而草原上的每個男孩兒心中都有一個騎士夢。年少的我們總幻想著有一天可以成為拯救世界的英雄,可以去追尋人性最本真的正義和善良。歲月沖刷,許多人漸漸忘記了這個夢。戰旗樂隊,卻將這個英雄夢放大了100倍,邀你上馬,奔向心中的那片碧草藍天。 在《摩天騎士》這張專輯中,你聽到的不只是一個驍勇善戰的蒙古勇士,也能聽到七尺男兒的兒女情長;不僅能感受到騎士們征戰沙場的霸氣,也能體會到折戟沉沙的壓抑。
每一首歌都講述了一個英雄騎士的故事,吶喊他們心中的騎士夢。有時候他們是鐵胡子,孤獨的睡在月光之下,卻依舊保有“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有時候他們是一株具有堅韌意志的小草,在春天的寒風中破土而出,“任兒東西南北風”也不愿輕易妥協。但不管怎樣,馬背上的民族總是喜歡用這樣豪放灑脫的方式直抒胸臆地高喊著對這些勇士的贊頌。天性能歌善舞、熱情好客的蒙古族人,在戰旗的現場你可以感受的淋漓盡致。主唱白斯樂則像是蒙古包里的主人,真誠而熱情的邀請現場觀眾一起歌唱一起跳舞,一同與草原的主人策馬奔騰,把酒言歡!
訶額倫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生母,如果沒有一個如此坦率正直的母親,一個如此有魄力、具有務實精神的母親,成吉思汗能否成就那樣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恐怕是一個無人能回答的問題。沐浴長生天的恩澤,承載草原母親的希冀,訶額倫同樣也是草原人民心目中的圣母。
戰旗樂隊在《訶額倫》中,不僅表達了訶額倫的尊敬,也將孕育他們的草原比作訶額倫,無時無刻不在抒發著對茫茫草原每一寸泥土的熱愛。是啊,一望無際的草原,那是一個你不曾想象過的寂靜和遼闊,五位騎士坐在火紅的太陽下,除了馬群和牛羊空無一人,這里的每一次呼吸都有祖先留下的故事。失真的吉他并沒有帶來躁動的喧鬧,四周的一切都好像靜了起來,回過頭似乎你就能看到每一位如訶額倫勤勞勇敢的蒙古母親對孩子疼愛的眼神。
戰旗樂隊金戈鐵馬般的滾滾重音,儼然是一股從草原盡頭吹來的勁風。五位年輕的蒙古族青年在這個充滿鋼筋水泥的都市中,一直在尋找著屬于自己的那片天地,他們不愿被城市中的壓力和煩惱淹沒,他們堅持著自己的音樂理想,用最純正的蒙古族音樂去喚醒城市人群中淹沒許久的英雄夢。
當英雄揮舞起手中的戰旗,他們知道,作為草原上的騎士,絕不能對命運妥協,這一刻,他們該出發了!
——本文為三方作者文章,不代表本號立場。未經允許,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