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音樂財經統計了2016年國內最受關注的十大現象級音樂人的其中5位,他們分別是竇靖童、薛之謙、彩虹合唱團、草東沒有派對和謝春花,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盤點的下半部分。
都說2015年是民謠起勢的一年,而到了2016年,民謠的熱度可以說依然不減,今天盤點的5位音樂人就都和民謠有關。
趙雷的微博一向保持著幾個月一更新的頻率,但即便距離他上次更博已經將近4個月,這也絲毫沒能阻擋大眾將這位民謠男歌手頂上熱搜。
酒吧駐唱、放棄上大學去流浪……趙雷的經歷其實代表了相當一部分音樂人,同時也是不少文青或偽文青意淫的“第二人生”。對于絕大多數剛剛喜歡上趙雷不久的歌迷來說,趙雷于他們就像是在聽慣了大流行之后,偶爾嘗到的一絲“野味”……
2013年《南方姑娘》被《快樂男聲》唱紅的時候,大部人還只知左立不知趙雷,“趙雷”二字對于許多觀眾來說,可能還只是“和我朋友重名”的一個并不引人注目的符號;2014年,趙雷參加了央視播出的《中國好歌曲》,因為原創歌曲《畫》而逐漸被觀眾熟知,其形象也逐漸在大眾面前曝光;2015年開始,他開始了名為“我們的時光”的全國劇場巡演;2016年,規模更大的“無法長大”巡演開啟,門票更是迅速一售而空……
不過,如果說之前“消費”趙雷的一直都還是些忠實粉,其“火”的程度還不能稱之為現象級,那么直到今年年初的《歌手》,終于讓趙雷連同民謠音樂,成了全民討論的對象,雞湯號營銷號紛紛都參與進來……破次元并不僅僅存在于所謂的二次元領域,民謠也可以“破次元”。
然而,互聯網展現人心萬象,一旦成名進入公共輿論范疇,人們談論的趙雷其實已經不僅僅是趙雷了。有人曾總結“如果你恨一個人,請讓他登上營銷號;如果你愛一個人,請讓他變成濃雞湯”。對此,《新京報》在一篇評論中提出的疑問讓人思考,究竟是“有人惡毒攻擊廣大文青的低調偶像,還是真有人想讓這個大男孩步入人生巔峰”呢?
2015年,一首名叫《理想三旬》的歌開始逐漸被人們聽到,甚至成了麥當勞等商店的公播歌曲……這首于2008年在大學宿舍里一個失眠夜里隨意哼唱而來的歌便是陳鴻宇迅速走紅的開始,到了2017年初,這首歌在網易云音樂上的評論已經突破了10萬。
一年后的2016年2月,陳鴻宇創辦的廠牌“眾樂紀”獲得了十三月唱片的天使投資;同年3月,陳鴻宇推出了首張個人專輯《濃煙下的詩歌電臺》,隨即開始了名為“折騰”的全國Livehouse搭車巡演,和獨立音樂人馬雨陽一起以“搭車+沙發客”的形式,走過了全國27座城市,票房超過百萬元;11月,音樂內容投資品牌“小鹿角”又宣布戰略投資眾樂紀……陳鴻宇無疑是2016年成長最快的獨立音樂人之一。
從去年6月到12月,陳鴻宇參加了包括瓜洲音樂節、草莓音樂節(天津、廈門、寧波、深圳等)、東海音樂節在內的11場音樂節,除了登臺各大音樂節現場,2016年12月,陳鴻宇還在深圳音樂廳舉辦了“濃煙下”音樂會,全場爆滿。
去年一年,陳鴻宇和他的眾樂紀還展開了其他諸多方面的跨界探索,比如在去年下半年,眾樂紀與MAGICBUS、黃油相機等年輕品牌合作,推出了合作款Ukulele以及定格照片活動,還在微博上發起了制作外星人地球報紙的項目,和77文創園一起打造了77文創生活節,加入了更多與音樂關聯的創意元素……
自我營銷其實是許多音樂人所欠缺的,陳鴻宇恰恰抓住了這一點,并且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幫助之下走得順風順水。不過話又說回來,作品才是一個音樂人乃至廠牌立足的關鍵,陳鴻宇也表示不論是運營還是社群,前提都是做好音樂內容。在自己的音樂之路上一步一個腳印,讓萬千少女著迷的,大概也不只是“陳叔”的音樂吧。
平均年齡30+、平均學歷碩士級別、創業者、建筑設計師、高級結構工程師、景觀設計師、給排水設計師……鹿先森樂隊(簡稱鹿先森)的成員背景從一開始就讓他們顯得與眾不同,自然而然地帶上了一絲高級知識分子色彩。
李宇春說《春風十里》這首歌勾起了她在北京的回憶,讓她感同身受,因而在她去年8月20日的北京演唱會上,結結實實地給鹿先森做了一回宣傳,打了一回“硬廣”。鹿先森這支成立于2015年8月31日的新人樂隊曾在去年2月21日在樂童發起眾籌,以籌集專輯的制作發行費用,上線2小時便達成眾籌目標,一周內完成200%籌款額;項目結束后,樂隊完成了300%,籌款近30余萬元,6938人次支持,成為樂童音樂目前非實體單曲眾籌中籌款額最高的項目。
截止發稿前,網易云音樂上僅《春風十里》一首歌的留言數量就已經達到了88855條;鹿先森的演出也從Livehouse走到了1500人的專場。他們的音樂讓人自然而然地聯想到矮大緊的名言“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當然暫且不論這句話和《春風十里》中“所有的酒,都不如你”的爛大街程度,能引起相當一部分人的共鳴,已經是作品的成功。
鹿先森的走紅似乎有種“無心插柳”的意味,不過也許正是這種“無心插柳”,給了他們創作以生命力。鹿先森在接受音樂財經的采訪時表示,如果全職去做音樂并以此謀生,這很可能會破壞現在的平衡,心態有變化,創作就會受到影響。
他們其實也代表了目前不少音樂人的生存狀態,但,鹿先森無疑是最幸運的那一個。
喜歡陳粒的粉絲覺得她特立獨行、像找到了自己的Soulmate,她形象的冷艷,歌詞里的愛欲、夢囈般的自言自語和哲學式的思考都深深吸引著一眾文藝青年們追隨。
鮮明的個人風格使她在短短兩年時間里迅速建立了自己的“粉絲壁壘”,2016年的陳粒依然在繼續“上升”。她不僅化身“粒粒”推出了《幻期頤》和《隱形獸》兩首單曲,發行了第二張專輯《小夢大半》,再度讓粉絲們看到了她的潛力,還演唱了不少電影主題曲,舉辦了新專輯同名全國巡回演唱會……
是的,陳粒辦的不是Livehouse巡演,而是劇場巡演。這一次巡回演唱會采用了全息裸眼3D技術,票價在333元、666元、999元,演出前兩周票就賣光了。對于一位90后、僅發過兩張唱片的新人來說,能夠進劇場開個唱,其發展速度可見一斑——要知道,達到劇場級別,趙雷和痛仰用了十幾年時間,宋冬野和馬頔也用了將近十年。不過,同樣值得關注的還有觀眾對于陳粒巡演毀譽參半的評價。例如:聲音不穩定、模仿王菲、過分倚重現場效果、更像是一場秀……
在獎項方面,2016年,陳粒不僅獲得了“阿比鹿音樂獎”最受歡迎民謠音樂人獎,也獲得了騰訊和南方人物周刊頒發的獎項。在接受媒體采訪談到粉絲暴漲這個問題時,陳粒的態度是:“這只是數字的變化,不變的是跟粉絲一種羈絆的關系。”無論如何,陳粒的潛質還有待進一步被挖掘出來,而期待這位極具有舞臺張力的女歌手在2017年的表現。
巡演是一個音樂人為自己積攢人氣的最好方式之一,且收效顯著。民謠女歌手Jam正在用她的行動證明這一點——實際上,目前關于她的“傳說”,也大多來自各個Livehouse現場。
網絡上很少能找到關于Jam的個人介紹資料,但她的那首《七月上》已經有了很高的傳唱度。在網易云音樂她僅有的15首歌中,每首歌的評論數都超過了1000條,這首《七月上》的評論數甚至有將近8萬。并且她的新浪微博粉絲數也高達18萬,每條微博的點贊數也都在千次以上,這讓不少民謠音樂人都望其項背。
有人把這個92年的女孩視作下一個陳粒,當然先不論二人風格氣質相近與否的問題,至少可以肯定的是,Jam已經初具潛質。當然在網絡上有不少人對Jam的唱功、吉他基本功以及歌曲的意義提出了質疑,但她仍靠自己的音樂,積累起了一批忠實擁躉。
Jam的微博更新頻率并不高,發布的內容也多為一些生活感悟,除了轉發樂迷的微博與之互動,大部分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