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部號稱口碑"炸裂"的電影風起云涌般登陸大熒幕,同時也是開心麻花團隊的第二部電影作品,突然間街談巷議這部影片如何諷刺現(xiàn)實如何揭露人性 ,堪稱此片乃本年度良心力作!這樣想的觀眾看來你已被麻花"睡服"。
戲劇與影視的先天性基因決定了該片后天不足
眾所周知開心麻花團隊近十年來異軍突起,迅速成長為觀眾新寵,并被各大衛(wèi)視、綜藝、晚會、劇場青睞,佳作不斷備受好評。作為劇場出身的麻花團隊顯然深諳取悅觀眾之道,對于劇情操作、人物塑造乃至臺詞語言都更勝其他非專業(yè)電影團隊一籌,所以在當下熱門的跨界現(xiàn)象里麻花團隊屬于為數(shù)不多的成功案例。
當然,麻花的成功來自于戲劇與影視先天的關聯(lián)因素,在藝術領域的七大門類中,唯戲劇與影視的相似度最高,且綜合性最強,其他五個門類(文字、美術 、建筑、音樂、舞蹈)則成為戲劇和影視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所以,我們發(fā)現(xiàn)無論是作家跨界做電影如郭敬明的《小時代》、韓寒的《后會無期》,還是音樂人進軍大熒幕如崔健的《藍色骨頭》,只能制作出口味小眾化的粉絲電影。而電影藝術的發(fā)端可以說是從戲劇開始的,如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 便是對戲曲的信手拈來,往近了說《西游記》《紅樓夢》不論情節(jié)人物還是衣著造型都能捕捉到戲劇的影子。
然而戲劇與電影終究是貌合神離的,這就顯現(xiàn)出麻花團隊的后天不足。戲劇的魅力在于現(xiàn)場觀摩帶給觀眾的即興式體驗,需遠觀而不可親近,重形式而缺乏細膩。電影的關鍵則在于蒙太奇,它可以將細節(jié)瞬間放大,或以上帝的視角凌空俯視,從而通過視覺沖擊創(chuàng)造直達觀眾內心的深刻體會。盡管麻花請來了李安導演的御用攝影師為畫面保駕護航,但難以逾越的話劇模式始終是麻花電影的致命傷害。
諷刺與幽默只是手段 實質是群體的自嗨
《驢得水》的靈感源于飯桌上的一次閑聊,偏遠地區(qū)某所學校,老師們?yōu)榱巳∷奖沭B(yǎng)了頭驢,誰也不愿意出養(yǎng)驢錢于是他們虛構了呂得水老師吃空餉。這顯然是個不錯的題材,但故事的成功與否十分仰仗編劇的功力。影片開頭交代的故事起因讓我一度認為這次麻花團隊應該是要憋個大的,但越看就越不對了。
在謊言將被拆穿時,三民小學的四位老師分別表現(xiàn)出了不同的人格問題,孫校長為了實現(xiàn)個人理想不惜犧牲女兒的幸福是人性的自私,裴魁山為了錢財迅速拋棄個人立場以及因為得不到一曼而惱羞成怒是人性的貪婪,愣頭青周鐵男在槍口下?lián)旎匾幻笞隽俗吖肥侨诵缘那优常鴱堃宦畹米杂苫畹寐市裕詈筮€是為風流付出了慘痛代價,這也體現(xiàn)了在男權社會中女性的悲哀,一幅知識分子階級在強權政治下的丑惡百態(tài)。
臺詞的摻水和人物的浮夸讓這部《驢得水》看上去像一部加長版的小品,演員們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也沉浸在自己的語言包袱里。銅匠"復仇"的片段尤其突兀,讀幾本書就讓原本質樸的傻小子蛻變成復仇狂魔,領導一嚇唬又打回原形,剛才那么猖狂是被日本太君附體了么?
最不能忍受的是影片的結局,騙局敗露東窗事發(fā),幾位老師沒事人一樣有說有笑繼續(xù)經(jīng)營三民小學,只有一曼為這場荒唐的騙局買單,不應該每個人都為謊言付出代價嗎?如此狗尾續(xù)貂,原本發(fā)人深省的立意就這么淪為一場鬧劇了。
當然,我們不能抱著挑剔的眼光審視藝術,畢竟大部分觀眾還是被"睡服"了,只是本領還需歷練歷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