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影、中戲、上戲依次進行初試,2017年藝考大幕拉開。剛剛過去的中國美術學院“新年第一考”,全國共有約6.5萬人次報考中國美院,比去年多了8000人次。藝考期間的寒意很重,但報考的熱情不減。
不顧大雪紛飛,她們關注每一個藝考的信息,分享并鼓勵。
臘月里,她們在行風中料峭,卻嚴守考場紀律,排隊候場,認真對待每一個答題。
靜靜地,練功早已成為一種習慣。
匆匆地,短時間內展現最精彩的自己。
以前藝考是通往高校的捷徑,但如今藝考并非易事。藝考招生對文化課要求不斷升高,經濟支持的需求增大,甚至成為了“燒錢”的代名詞。很多家長表示,孩子從小學藝術,每年都是幾萬元幾萬元地花,到了藝考期間更是天天花錢如流水。很多家長坦言,藝考花費的大頭主要是報班培訓、購買器材等。另外,考試期間報名費、路費、住宿費等加起來,差不多得兩萬元錢左右。
如果將時光倒流,你還會選擇藝考嗎?你選擇藝考這條道路你后悔過嗎?你覺得依靠這段日子最值得懷念的是什么呢?看看大家都有怎樣的回答。
其實我們和別人沒有什么兩樣,我們只不過是在堅持我們自己熱愛的事情。
兩年前,我也是和許多的藝考生們一樣,每天早晨六點準時起床,對著太陽即將初升的地方打開口腔,開始每天的必修課。那一年:我們也和大家一樣,重復著三點一線的生活;我們也同樣受時間的約束,按時上下課;我們還要抽出時間,彌補給自己得文化課;不一樣得是:我們會因為展示出走心的自備稿件自己腦補場景;我們會因為播出有新聞感的新聞耐著性子聽那枯燥無味的新聞聯播;我們會為了把模擬主持做得更生動而想盡任何辦法;我們會為了把現場報道做得更真實而對著鏡子演各種場景;當這一切準備好得時候才只是起點,我們還要通過給自己錄音錄視頻,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并改正;還會有定期的小考試,老師會給予各方面指點。那一年,我們也會喊累,也會因為到了專業的瓶頸期而苦惱,也會因為一場小考試情緒低落幾天,我們雖然也會抱怨,但現在,回憶起來都很甜!因為是那個時候的一次次突破,才讓自己有了更好的目標。
睡覺成了奢侈,沒有親身體驗大概不會有人知道藝考有多難。
回想起那個時候,幸運的時候一天只有一場考試,還能讓我悠哉悠哉的在高鐵上玩個自拍。但大部分不會讓我這么清閑,基本上考完這個學校就要馬不停蹄地奔向另一個考點,極有可能是從濟南到青島,兩個半小時的動車,就連在車上我都需要頂著很多人的注視打開化妝包來補妝,或者試試手機里的舞蹈音樂能不能正常播放,亦或是匆匆扒兩口飯然后補覺。在我藝考的那十來天里,從來沒有一天是能夠安穩的睡7個小時,6個小時有時候對我來說都是一種奢侈。很多時候我感覺我過得是美國時間,當大家凌晨一點在夢鄉的時候我已經化完妝開始換衣服了,凌晨兩點我在酒店門口打上車奔赴考場,為的就是能夠早點排上隊早點考完早點趕動車早點再去考下一場。
目前,對藝考的態度不再一味推崇,藝考的話題接連引發關注,熱度不減。家長對讓孩子走藝考之路的選擇也越來越慎重,藝考之路,你怎么看?搜集以下網友的觀點。
泰哥和匹哥:網友態度認為藝考太“燒錢”其中音樂專業:十幾年花掉一套房。這么多錢,傷不起。
hello水心:藝考開幕,考生需卸妝進場。厲害了,驗真身的時刻到了!
Xback_思雨:藝考,10個考生9個整容,這個觀點太片面了。不能因為外貌就忽視了人家背后的付出,其實每個藝術生都特別不容易,花大把的時間學專業,還不能落下文化課。藝考也有太多不確定性,它會讓你更自信也更自卑,讓你堅強,讓你難受,讓你見識到社會的殘酷。還有就是每個藝術學院的要求都很高,不可能只收什么也不會的花瓶。
文章部分摘自七月de信箱、毛毛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