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高科】訊:1883年譜寫著《第三交響曲》的勃拉姆斯,正處于與被他稱作“萊茵姑娘”的女低音史碧斯的交往中。故而《第三交響曲》體現出一種罕見的,淡淡甜蜜和稠密憂傷共存的趣味。歷來好的演繹不計其數,但真正將這曲的剛柔對比、疏密分布、氣息切換(從舒展、清澈到緊張、渾濁,乃至濃得近乎窒息)展現“足”了的例子,特別是悶悶不樂里那股逆流而上的勇毅,教人無言臣服的錄音著實不多。
暫不論仙風逸骨出眾的切利比達克版,哪怕是一向堪比銳利剃刀的阿本特洛特,在這首“第三”里未免也有點過分的清朗與田園化;海廷克的一新一舊兩版“第三”,皆是整飭矜嚴之作,終曲的建筑曲線搭建得好生瓷實,讓人奇怪的是LSO的音色比阿姆斯特丹粗冷太多;DG方面,朱里尼版聲名響亮,情勢略顯不足;伯恩斯坦情勢確實飽滿,可嘆一句“餃子皮”搟得有點鋪張;康塔利(1955年與愛樂樂團的錄音,testament)超乎尋常的溫暖感自是極棒,但硬朗又欠缺了三分。在這個度上拿捏很是恰當的,回頭評斷居然只有老大師瓦爾特與祖宗級的魏因加德納,雖說后者節奏微微變形,卻真正做到了寬處可走馬,密處不容針。2009年版企鵝評鑒手冊將《第三交響曲》最佳名額留給了阿巴多、康塔利、雅諾夫斯基三人,說實話筆者不太能認同。
一直以來,詹姆斯·列文在我們心目中的形象不外乎是出色的歌劇指揮,交響平平,對列文版馬勒的批評也時有聽聞,譬如認為他年輕時錄下的第五號中銅管聲部太不和諧等。不過這RCA、DG兩版勃拉姆斯“第三”,很好地為他的樂隊駕馭給出了佐證。RCA版是他帶領芝加哥交響樂團于上世紀七十年代錄制的,聲音蓬勃爽脆,首尾樂章的張力與不失時機的快速釋放,直接取決于利落的斷奏和每一個長分句的結尾的果斷收束;DG版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早期他與維也納愛樂的合作,比他寧靜而略顯疲乏的、同一系列中的“第二”,收獲了更多贊譽。總之,前后二者的弦樂合奏皆表現輝煌,在細微情緒的拿捏上亦很干練,并不輸歐洲同行,是我未曾料到的事情。
無須夸張,美國本土指揮家能將勃拉姆斯詮釋到這個級別的例子真的不多。有人評價說列文的詮釋理念或許來自于塞爾,因為列文從1964至1965年間(即他20余歲時),在克利夫蘭以助理的身份受教于前者,直至大師1970年辭世——其中有一年的若維尼亞音樂節開幕式,列文還在最后一分鐘頂替過年邁的克爾提茲。我聽了塞爾本人的“第三”錄音,可能是樂隊關系,讓人覺得低音稍有寡淡。列文在某種意義上,確實繼承了老師的基本線條和節奏,不過聽得出在音色密度與樂隊朝氣的調動力方面,正朝前文說的德奧老二位靠攏。
這枚DG除了《第三交響曲》,另收入了《女低音狂想曲》和《悲劇序曲》。《悲劇序曲》中間的慢板氣場沉靜,與狂想曲開場毫無忌憚的戲劇力量沖擊(無異于樂隊上的大型宣敘調)形成了對照。勛伯格合唱團的配合下,馮·奧特唱得一如既往的出類拔萃,盡管嚴格說她還不算真正的女低音。
我們直觀所感知到的勃拉姆斯樂隊使用的高“黏度”特征,實際上來自各聲部之間織體配置的關系與調性本身的緊張度。在一篇碧練如注,雖厚猶清研究論文(韓鍾恩,《中國音樂學》,2013年第三期)里,我讀到過一個有趣的假設:“假如我們將貝多芬‘第五’的敲門動機換一個調性,緊張度會不會有所增減呢?”更進一步說,全曲的氣氛會不會隨之一變呢?我以為勃拉姆斯“第三”這樣不朽之作的精髓,實在并不是某一段或某個樂章的天才,而是在整體和聲與調性布局之下,主題材料在各式結構形態上的使用,扭結成了一方揮之不去的“氣場”,或者說“內驅動力”。擅長交響曲的貝多芬也好,不擅長的舒曼也好,坦率而言都不若勃拉姆斯將氣息“下潛”得那么深。恰如韓教授的措辭,它既表現在大幅度與平緩運動的剛柔對比,也有一定程度的、和弦在松緊變化和快慢變化之間的轉移,更是濃淡明暗的聲部立體交錯。作曲家耐心、縝密的心態,使得這些潛在關系即便在最雄健峻峭的段落里,仍像游鴻戲鶴一樣不斷地流動。先不說沒有伯恩斯坦那般個性的話,美國指揮家怎樣才能在強勢的“歐洲話語權”前突圍而出,單看列文雖厚猶清的功力,此二版《第三交響曲》可以道一聲無憾了。
【西部高科】:西部高科集國家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資源數字化解決方案、檔案數字化管理、軟件開發與檔案集中管理為一體的專業數字文化資源服務公司。為各省市文化廳、文體局、博物館、文化傳媒集團、報業集團、出版社、圖書館、教育機構和政府機構等單位提供一流的文化檔案數字化加工與整合及文化共享資源數字化管理服務。西部高科主營業務包括:國家公共文化機構業務數字化解決方案、文化部專業項目工程開發、以及各省市文化廳、文化局、圖書館、博物館、考古所、文化館相關配套的軟件產品研發和平臺設計等。西部高科為優秀文化信息資源進行數字化加工與整合、參與實施國家、省、地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等六級公共數字文化建設體系工程;運用高新技術進一步推動我國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廣泛整合公共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藝術院團及廣電、教育、科技、農業等部門的優秀數字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