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古老的時候,有個女娃到東海游泳淹死了,化作一只叫精衛的鳥,每天銜來鳩山的樹枝,石頭,投向大海,非要把海填平不可......
奇才盲童
人的夢,經常傻傻的,里面的情境美得要死,不過大部分人醒來后,都悵悵的,說服自己不要相信夢……但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那一群人卻人人都不甘心夢的破滅,非要把夢境展示給世人不可。
一個看不見琴譜和琴鍵的盲童,把難度極大的《李斯特·第6號匈牙利狂想曲》演奏到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的三十多個國家,令數萬老外流著熱淚贊嘆折服;肢殘人用特殊的形體語言,展示出人的尊嚴、生命的價值和意志的力量;一群青春靚麗卻聽不見音樂節奏的聾人,竟與健全人在同等評判標準下競逐,奪得第11屆日本國際舞蹈大賽的“最優秀獎”……當成千上萬的觀眾為這些精美藝術而鼓掌流淚時,可曾想過,那些構織夢、展現夢的人為此付出的是什么?
《李斯特·第6號匈牙利狂想曲》
許多藝術家都夢寐以求,能登上世界頂級藝術殿堂表演,但絕大部分未能如愿。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卻兩度實現了這個夢想——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意大利斯卡拉大劇院成功演出,成為迄今我國惟一享此殊榮的藝術團體。
《李斯特·第6號匈牙利狂想曲》
“我的夢”如此動人,是因為“夢”的美是人的全部生命,更是永遠追求美的靈魂構成的。它那樣純凈,那樣聰慧,那樣執著和專一……在這樣的“夢”面前,我們這些“寧趨現實不信夢”的人,又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