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全媒體訊(記者宋磊)近日,由武漢大學副教授、長江日報專欄作者周玄毅參與主創的知識音頻《好好說話》走俏網絡,該音頻作為喜馬拉雅FM付費音頻首次試水,上線第一天銷售額便突破500萬元,10天突破1000萬元。截至發稿,該節目半年不到,已創下2700萬元的銷售額。
周玄毅告訴長江日報記者,《好好說話》上線,不僅開啟了喜馬拉雅FM的收費模式,也開啟了國內知識音頻收費先河。
今年6月6日,米未傳媒創始人馬東,率領頂級辯手出身的周玄毅等人組成“奇葩天團”,《好好說話》正式出爐。最初推出的是8分鐘音頻課程,教人如何“避開溝通雷區、把話說得漂亮得體”。
音頻上線前,團隊做了大量研究和準備工作,他們發現,生活中人們有很多碎片時間,但大多沒有好好利用,盡管幾乎人人都在使用手機,但人們的時間大多也在手機觸摸中浪費和消磨。他們想到一個點子——把思維、溝通、語言中的種種知識點,細化成短小音頻,做成便攜式、輕荷載的精致教程,或許能給愛知識的人帶來一些福音。“人們應該都有這個需求,”周玄毅說,“以前,我們在上班路上會聽聽音樂什么的,現在大家如果更進一步,用這些時間來聽些知識,豈不是更好,生活更豐富?”
就這樣,《好好說話》橫空出世。前不久,在喜馬拉雅FM首屆“123知識狂歡節”上,只用一天時間,《好好說話》便以555萬元的銷量成為當日總冠軍。
記者登錄喜馬拉雅FM發現,《好好說話》價格為198喜點(1喜點即1元人民幣)/年,預計共更新268期。截至昨日下午,該音頻已被播放2548萬次。音頻說明上寫道:“針對一切患有不會說話癥的人群。”節目單上,已播出音頻標題頗具吸引力,顯得很實用,譬如《要辭職,怎么說》《如何通過說話改變自己》《把難聽的話說好聽》等。
在《好好說話》留言區,大多數網友為該音頻點贊。有用戶留言稱,聽周玄毅的節目后參加面試,成功被錄用;還有用戶寫道:“自小就非常自卑怕交流,節目改變了我,愛你們!”
對于有償收費的形式,周玄毅認為合情合理,“這個節目,將知識濃縮化、消化,制作成精致的知識產品,會產生時間、智力成本。”他認為,以往傳統的免費音頻節目,很多為消磨時間而設計,比如某些免費收聽的段子小品、電臺情感談話節目,但付費音頻更有干貨感,讓聽眾在短時間內真正受益。“有償收費,可以確保節目生命不斷延續,質量不斷提升,更好滿足人們的需求”。
網上知識,真進了“花錢買”時代?
記者宋磊
喜馬拉雅FM首屆“123知識狂歡節”已經結束,除《好好說話》外,孫宇晨《通往財富自由之路》、龔琳娜《跟著龔琳娜唱歌》、葉武濱《時間管理10堂課》、黃磊《七堂極簡物理課》分別成為各自知識類別的銷量冠軍。
在互聯網知識平臺“得到”上,多位專家、學者開辟收費專欄,定價為199元/年,不少專欄訂閱量達5萬以上。
隨著知識經濟價值凸顯,爭論隨之而來:網絡知識分享非得收費嗎?
記者發現,喜馬拉雅FM付費知識音頻均明碼標價,大多定價198喜點/年,依節目期數、時長不同,每期花費在0.74元至20元左右。
在留言區,不少網友支持收費,并為音頻內容點贊。在《時間管理10堂課》留言區,網友稱“開車時候聽,受益匪淺”。“個人覺得值,學會有用的東西,比吃一頓飯、買件衣服有價值多了”。
但也有不同聲音,“北城_cn”留言抱怨:“其實挺貴的。”“浩文_wn”稱,花200塊就只能聽每期幾分鐘的節目,有點不值。
訂一個付費音頻動輒一兩百元,比買本普通書貴,收費合理嗎?知乎網上,眾網友就此展開討論,意見不一。網友“薊根草”直言:貴了,一本書也才幾十塊,可隨時翻閱,一部音頻比書貴得多,還不便做記錄。
“酥杏仁”在喜馬拉雅FM購買了《100天計劃習慣養成法》《學會知識管理》兩個付費音頻,他持不同意見:內容質量高,都是牛人總結的干貨。“花的費用和收獲的知識相比,只是九牛一毛”。
針對收費爭議,喜馬拉雅FM曾在公開信中向所有用戶表示:“我們期望用付費的形式,幫助大家篩選最有價值的內容。你們的每一次支付行為,都是在向這個時代最有勇氣的內容創業者致敬。”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本地學者稱,網絡知識產品付費是大勢所趨,“收費有利于用戶分類、知識生產,促使更多有價值、精練的知識干貨為人所用”。
也有專家認為,“免費”及“便利”是互聯網得以誕生并普及的優勢之一,如今這些收費嘗試正在消除這個優勢,究竟能走多遠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