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在線11月29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李林)夜色迷離,人潮洶涌,繁華的五一廣場,吉他聲混雜在車鳴人鬧聲中。
街頭歌手,一個平凡的職業。他們帶著對音樂的熱愛與對自由的向往出發,在現實的生活中摸爬滾打,終于被磨去棱角,不再敢去想曾經的夢。
也許你曾在街頭,匆匆路過他們,或者停下腳步聽上一曲。而他們的故事,你又是否知道?
“街頭瘋”
華燈初上,冬雨漸涼。穿過古老而繁華的太平老街,在五一大道的轉角處,傳來吉他伴奏的歌聲。
行色匆匆,有人短暫停留,隨即離開,但那一圈包圍著歌唱者的人群,似乎永遠不多不少,剛好圍成一個街頭的小舞臺。
舞臺的正中央,22歲的周星星衣著時尚,加上帥氣的外表,頗具明星氣質。
“把想聽的歌曲名字報給我,如果我會唱的話給你們唱。”他的聲音輕快活潑,透著一股自信。這是他的口頭禪,每晚重復不下十遍。他說,觀眾點的歌,他70%都會。
今年大四的周星星,是海南人,就讀于長沙理工大學道路專業。愛好音樂的他,在長沙街頭賣唱已有三年,大學期間的學費、生活費,都是靠賣唱所得。
只要不下雨,他基本上都會來太平街口賣唱,每次4個小時左右,偶爾會唱到7個小時。
“每次唱完一首歌,聽到他們鼓掌,都很有成就感。”他把賣唱當做“街頭瘋”,享受著其中的樂趣。
他的人氣確實很高,不過粉絲多為年輕女性。她們往往一站就是半個多鐘頭,有的甚至特意跑來聽歌。遇上突降大雨,還會有粉絲為他撐傘,街頭“演唱會”絲毫不會因為大雨而停下。
采訪的那天,天空飄著細雨,有人點了首《煙花易冷》,歌曲的最后一句,他即興改成了“太平街聽雨聲盼永恒”。
準備一直唱下去嗎?他說;“如果可以,我想在街頭瘋一輩子。”
浪跡天涯
(夜色下的五一廣場,阿神正在街頭賣唱。)
繁華的五一廣場,燈火永遠通明。在這里,狂歡與落寞共存,自由隨牽絆而生。
30歲的阿神頭扎小辮,一身泛白的牛仔,褲腿上還留著幾個洞。掉漆的音箱里傳來他略帶嘶啞的歌聲,一首汪峰的《存在》。在他的腳邊,放著5本破舊的樂譜。
他已經在街頭唱了8年。
“好累啊!”晚上10點多,他提前結束了這晚的賣唱。他告訴星辰全媒體記者,唱歌需要腹部用力,一晚上唱下來,最累的就是腹部,而多年賣唱生活,他的腹肌已經自然練成。
阿神是瀏陽人,曾在長沙某印刷廠做切紙工人。愛音樂的他,厭倦了工廠枯燥的生活,22歲那年,他走出工廠,背起吉他獨自遠行。
兩年時間里,他一路賣唱,走遍了中國30多個城市,每個城市短則幾天,多則一個多月。
一個人流浪,孤獨嗎?阿神說:“唱歌的人是不會覺得孤獨的,他沉浸在自己的音樂世界。”
想去的城市都去了,流浪在外的疲憊感卻與日俱增,6年前,阿神結束流浪,回到長沙。
他依然對音樂有一份執念,于是選擇在長沙街頭賣唱。興起時,他也會自己創作一些歌曲,但多不滿意,也很少在街頭唱出來。
一個女孩常來聽他的歌,兩人慢慢熟悉,走到了一起。如今,阿神已是一個3歲女孩的父親。
街頭賣唱成為他的主要收入來源,一晚上在街頭唱4個小時左右,能賺200多塊。有時候,他還會接一些商業演出。
他說,錢不多,但能夠養活自己和家人,就已經滿足了。
“妙”趣
素色長衣褲,兩個辮子梳在身前,妙佳,一個看上去很文藝范的女子。
吉他聲響起,她閉上眼睛,仿佛進入一個自己的世界。她的聲音安靜卻有穿透力,在解放西路燈光搖曳的街邊,顯得有些不合時宜,又仿佛恰到好處地吸引了不少路人。
那些從酒吧狂歡出來的人,也許更需要這種安靜吧?
“我喜歡安靜,一旦躁起來,我會控制住自己。”妙佳對星辰全媒體記者說。
天氣變冷,她嗓子不舒服,歌唱的少了。前幾日,她買了一些暖貼,擺在太平老街上賣,但生意不太好。無人問津的地攤,讓她有點無聊,想起多年前的一首詩《致橡樹》,那晚,她就一個人在太平老街,將這首詩背了下來。
說起這些時,28歲的她笑了笑,像個天真的孩子。
妙佳并不是她的真名,而是她的佛門師父給她取的法名。她很喜歡這個名字。
十年前,她只身北漂,做過美甲工、化妝品銷售等多個行業的工作,也住過地下室。當生活不那么艱辛時,她又離開了北京。
“在一個地方呆久了,我會覺得自己的血液都不流動了,生活沒有激情,沒有新鮮感。”這些年,妙佳去過很多城市工作。她喜歡在不同的城市遇見不同的人,彼此學習一些有趣的東西。
比如,她曾向人學習磨咖啡豆。比如,幾個月前,她在重慶學會了彈吉他,并開始在街頭賣唱。
也比如,1個月前,她從重慶回到長沙,認識了一位健身教練,彼此約定,你教我健身,我教你彈吉他。
盡管長沙是她的老家,但她也并沒有決心留下來,生活對她來說,有很多種可能。
“一切為了音樂”
(海燕在五一廣場賣唱。)
五一廣場的燈不滅,街頭的吉他聲不停。這里孕育著音樂愛好者的夢想與彷徨,也見證著他們在深夜里的吶喊與吟唱。
長沙街頭賣唱的,遠不止周星星、阿神與妙佳。
陳琪是湖大畢業的高材生,在長沙金融業工作多年。晚上8點下班后,戴上一頂棒球帽,拿起吉他,他的身份便切換成了街頭賣唱者。他享受這樣的狀態,輕松自由。
阿看彈吉他十多年了。從16歲得到第一把吉他開始,他一個一個音符琢磨,竟自學成才,彈得一首好吉他。做過多種工作的他,兩年前走上街頭,開始賣唱生活。
蘭蘭只有16歲,正面臨高考,卻每晚跑到解放西路賣唱。患有侏儒癥的她,身高只有1.25米,但這并不影響她成為一個陽光愛笑的好歌手。她說,總有一天,她要上星光大道。
海燕是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大四的學生,溫情的歌聲和漂亮的外貌,讓不少男士駐足。為了讓她安心唱歌,男朋友阿念每晚都陪著,站在離她不遠不近的地方聽她唱歌。
Victoria和Yuriy來自俄羅斯,是一對大學畢業不久的情侶。三個多月前,他們靠搭順風車和街頭賣唱,窮游了越南、緬甸等國家。半個月前,他們來到長沙,在五一廣場開始新的賣唱生活。“All for music!(一切為了音樂)”Victoria說,他們會將沿途的經歷,寫成音樂。
……
不同的人,不同的故事。相同的是,他們都散落在五一廣場商圈的角落里,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追著自己想追的夢,執著著自己想要的生活。
“不敢想”的夢
(康康在太平街口賣唱。)
當夢想的光芒照進現實,多少會有些褪色,甚至蒼白。
海燕說,街頭賣唱半年,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見過不少。有人拿著麥假唱,有人蠻不講理地搶占場地;有人衣冠楚楚,卻從賣唱者的箱子里拿起錢就跑;有人大方地在箱子里放下20元,沒想到卻是假幣;也有人禮貌地放下一百元,只想聽一首《一次就好》。
當然,有時候賣唱者還會受到附近物業或城管的驅趕。
更多的無奈來自于收入。
星辰全媒體記者了解到,街頭歌手一晚的收入參差不齊,多者一晚能拿到一千塊,少者則只有幾十塊。這不僅僅取決于歌手的音樂水平,外貌、現場氣氛以及場地、天氣等都能產生很大影響。
生活不易,最初的音樂夢想如何實現,就更難找到答案了。
“太遙遠了,不敢想,你要是總想著讓自己的音樂能被大眾認可,會發瘋的。”街頭歌手康康說。
事實上,很多街頭歌手都自己創作過歌曲,但很少有人會拿出來彈唱,畢竟大眾愛聽的,以流行歌曲居多。
阿看就曾創作過多首歌曲,但終因種種原因,無奈將自己的歌曲版權賣給他人。有些歌,如今能在各大音樂APP下載,但已不屬于他。
不是沒人選擇離開。那晚,街頭歌手阿晟唱了三四個小時,收入寥寥。讓他無語的是,一個女人竟然捂著耳朵從他前面跑了過去。“有那么難聽嗎?”他曾在酒吧駐唱,2個月前走上街頭。“老子再也不賣唱了!”喧鬧的街頭,他把這句話大聲說了好幾遍。
夜未央,他的聲音淹沒在繁華的街道。
不遠處,那些衣著時尚的男女,從解放西路的酒吧出來,偶爾也會停下腳步,怔怔地望著街頭歌手,然后迅速消失。也許,曾幾何時,他們也有著幾多夢想吧?
自在星辰原創報道 第十期
總策劃:何旭
執行策劃:鄭文新、王重浪
記者:李林
視頻及攝影: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