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晚報(ID:82333333)訊(文 記者黃麗娟 圖 陳思提供)一場前所未有的柴可夫斯基旋風席卷江城。11月11日、12日,兩天時間,三場音樂會,琴臺音樂廳上演了柴可夫斯基一生全部六部交響曲,作為第五屆琴臺音樂節的重磅演出,這在武漢演出史上絕對屬于首次。
演出這些作品的樂團來自全世界公認的、演奏柴可夫斯基全部作品最權威的樂團——莫斯科柴可夫斯基交響樂團,指揮是米沙?達邁夫。
此次三場音樂會的主題分別為“悲愴”、“凱歌”和“命運”,但是演出的順序并不是從一至六。11月11日晚上演出的是“柴一”與“柴六”,輝煌再先老柴創作生涯的開篇與終結。當演繹第六交響曲“悲愴”時,在被攝影師無意中捕捉到的鏡頭里,指揮米沙?達邁夫可能情感比較激動,眼含淚花。
今天(12日)早上,樂團為大家演繹第二交響曲“小俄羅斯”和《第五交響曲》,曲目演出最少,但是樂迷都非常專業,幾乎沒有觀眾在樂章間鼓掌的狀況發生。演出結束后,觀眾久久不愿意離場,樂團又即興演奏了一段,迎來熱烈的掌聲。
今天晚上的演出,氣氛照舊熱烈。樂迷詹先生帶著10歲的兒子小抗,聽得非常入迷,“很激動,感覺到一流樂團的水準。”小抗目前正在學習鋼琴,他說從音樂里感受到各種情緒,“有時候感覺就像巨人在奔跑,有時候腦海里會出現和爸爸一起玩兒的畫面,還有那些破壞我美夢的‘雷鳴聲’……”
指揮米沙?達邁夫
今晚演出結束后,指揮米沙?達邁夫和樂手在后臺緊緊的擁抱,“現場太贊了!”在接受采訪時,米沙?達邁夫透露,演出全套“老柴”,真的很難;而兩天一次性奏響柴可夫斯基全部六部交響曲,對樂迷來講也是極大的考驗,“我能感受到武漢觀眾中有很多樂迷,他們非常懂音樂,知道自己在聽什么。”
演出全套“老柴”,真的很難
“柴可夫斯基交響樂團演奏全套柴可夫斯基交響曲有一個很大的優勢是:每個樂團成員的基因里似乎都流淌著演繹柴可夫斯基音樂的天賦。而他們的結合,造就了最完美的柴可夫斯基音樂的演出。”
米沙?達邁夫坦率的說,演出全套的“老柴”,真的是很難,“因為柴可夫斯基司機創作的作品中充滿了能量,而要完整詮釋出他的作品當然需要更多的投入,更何況我們希望給觀眾呈現的每場音樂會都能保持高水準,最佳狀態。”此次武漢演出非常滿意,米沙?達邁夫表示很滿意,對于樂團來講,“兩天三場演出確實是個挑戰,但是只有在一定的創作壓力下,音樂和生命才會綻放最美的花朵。”
每一部老柴的作品他都很喜歡
米沙?達邁夫說,柴可夫斯基的這6部交響作品可以表達他的一生,尤其是他一生的內心世界,“這六部作品都非常的吸引人,而且觀眾可以就其作品探訪他作為作曲家的成長之路。”此次三場音樂會的主題分別為“悲愴”、“凱歌”和“命運”,但是演出的順序并不是從一至六。米沙?達邁夫認為,編排全套交響作品有很多種方式,“我我們這次突出了對比,就像第一場音樂會,是柴可夫斯基創作的第一部交響作品和最后一部作品,很耐人尋味。”
當被記者問到他最喜歡老柴的那部作品時,米沙?達邁夫笑了,“都是很棒的作品,每部都有過人之處,而且每一部都是柴可夫斯基生命情感的一部分。當然,第六交響曲對于很多人來說都是最震撼內心的,這是柴可夫斯基臨終前的作品。”
觀眾能收獲最大的喜悅
兩天一次性奏響柴可夫斯基全部六部交響曲,對樂迷來講是考驗么?“我覺得是,因為古典音樂本身就很難。但是你不覺得我們人類本身就愛挑戰么?雖然挑戰的過程艱難,但是一旦戰勝,便會收獲最大的喜歡。”米沙?達邁夫說,“要知道,這樣的全套音樂會,無論是對音樂家還是觀眾都是好事。”
對武漢的觀眾感受如何?他說,“我能感受到觀眾中有很多樂迷,他們非常懂音樂,知道自己在聽什么,聆聽的也非常專注。”當談到是否愿意再來武漢演繹其他作品時,米沙?達邁夫連連點頭,“非常愿意,演什么都愿意。”
對中國文化非常感興趣
此次音樂會是第五屆琴臺音樂節的重磅演出,米沙?達邁夫表示,一個高水平的音樂節活動,對提高一個城市的生活質量很有幫助。在歐洲,我們有句老話是這么說的,“聽音樂能長壽”。也許不完全是真的,但是至少音樂能讓生活變得更有趣。”
他也大贊琴臺音樂廳的聲場非常棒,“對于一個音樂廳來說,聲場好是一件大好事。好的音樂不僅需要好的詮釋,也需要一個合適的場地才能讓音樂插上翅膀,聲場就是這對翅膀。聲場不好的話,音樂就不是鳥兒了,而像雞一樣,無法飛翔。”
米沙?達邁夫說,他第一次來中國是7年前 “我其實對中國文化非常感興趣,中國歷史悠久,歷經這么多朝代,有太多值得研究,應該去了解的東西了。現在我也在不斷的努力豐富自己,平時會讀一些相關的書。”
(編輯:葉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