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弦、二胡、簡板等這種自制的普通的樂器再加上人們的清唱,就構成了人們朗朗上口的道情了。
道情始于唐宋,當時道教在陜北盛行,道人們為了方便宣傳道教,做出了一種叫做道曲的曲譜,并相應的制作了漁鼓、簡板等樂器,當時道情的詞為一些歷史故事、神魔鬼怪,這樣一來既宣傳了道教的教義更容易讓人們接受。
道情
剛開始道情是清唱,后來加以樂器,在后來被搬上了舞臺,其實說白了,就是說唱現在年輕人喜歡的rap,只不過道情更古老,更悠揚。
道情的來源于生活,所以它不管是唱腔、表達的情感、元素還是表現形式都具有原始性、隨唱性、包容性、多樣性、靈活性、獨特性的特征。
每個曲種都有自己的腔調和曲牌,在清澗,道情有“九腔十八調”的說法,但要一一羅列又很難對應,不過我們先來簡單的了解一下“九腔”吧!
1、平調:這是最基本的調式。
2、十字調:每句為十個字。
3、冒涼腔:在陜北的方言中的意思是“昂揚之氣”。
4、一枝梅:此種曲調鏗鏘有力,它的詞也是工整對稱。
5、耍孩兒:這個調分為倆個樂段,前面平和深沉,后面激起明朗。
6、五花腔:它會融入各種流行小曲,五花八門。
7、跌落金錢:這是僅存的一種古老唱腔,它音調深沉,節奏舒緩, 它被稱為地方特色音樂的活化石。
8、滾白:它是一種沒有固定節奏和速度的吟詠和敘說。
9、介板:這種曲調有板無眼,節奏急促有力,音調高亢簡明。
其實道情的腔調還分為南路調與北路調,南路調為老調,北路調為新調。
道情的曲牌,被分為絲弦和嗩吶,道情的詞來源于生活,在選曲牌的時候可以根據劇情來做出選擇。
在清澗,人們閑暇無事的時候,會哼上倆句道情,在高興的唱傷心的時候也唱,它已經融進了清澗人民的生活。
就像是戲曲一樣,道情的樂器同樣分為文場和武場。文場的樂器為:小三弦、四音、管子、梅笛,武場的為:梆子、介板、漁鼓、鉸鉸。
閑來無事,聽道情
以前的人們過節、喜事、過壽,都請的是戲班子,但在清澗不同,他們請的是道情班子,在清澗專門唱道情的有這樣11個:
寨溝道情班譜系、學武村道情班譜系、樂堂堡道情班譜系、
陳家坪村道情班譜系、馬家溝道情系、馬家溝道情譜系、
小岔則村道情班譜系、八斗岔村道情班譜系、崖頭村道情班譜系、
坡家溝村道情班譜系、白吉厚道情班譜系。
道情會
道情,起源于民間也創作于民間,它扎根民間,內涵豐富,但讓人唏噓不已的是,人們現在的生活水平高了,音樂種類越來越多,道情逐漸在被人遺忘,不過好在,政府部門已經開始保護。
03年,清澗政府撥款5萬元,搜集各種曲牌和腔調。
04年,籌款100萬元,修建道情活動場地--秀延藝術廣場,。
05年,道情文化保護每年不低于3萬元,并列入縣級財政預算。
對道情的保護,還有靜態保護和動態保護,靜態的為搜集各種有關道情的資料,動態的為對老藝人的保護和年輕人學習道情,繼承道情。
道情,這一門古老的藝術,我們不可以讓它失傳,它是我們無形的文化、瑰寶,我們要去保護它,要讓它繼續流傳于后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