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最近是不是又被搖滾粉和文青刷屏了?
為毛?還不是因為音樂節要來了唄!
錯過了十月的鳥人
沒關系
十一月有超強陣容的草莓音樂節啊
沒錯
就在這個周末
謝春花、馬頔、新褲子、萬能青年旅店...
嘖嘖,這陣容看著就心癢癢
潮男潮女聚集地,撒,聽不懂音樂也要去裝個X?
可是
第一次去
會不會因為什么都不懂而遭人嘲笑啊,
怎么做讓我看起不像菜鳥呢
得,今兒哆哆就來縮縮
音樂節上那些你必須要明白的規則
讓在草莓音樂節上成為“不俗的呂子”
嚇死那些妖艷“劍”貨
擔心自己不是弄潮鵝?怕自己太夸張?現場比你夸張的人多了去了,不信?告訴你,你可能進場就遇到的是一嘴“姨媽血”“黑(da)眼(yan)圈(xun)”的rocker
回個頭可能看到的是酷勁十足一身不羈的姑娘
那怎么裝才不出錯?
首先,請把你的格子襯衫扔掉,誰TM去音樂節還格子襯衫,你是去音樂節不是回公司寫代碼!西裝禮服啥的也是禁區啊!如果實在想不出怎樣穿,那就黑T恤,黑修身褲/牛仔褲,黑帆布鞋,黑太陽眼鏡,總之一身黑是不會出錯的!赤裸上身會是出其不意的選擇!
其次,你呀可以把家里衣柜里的衣服全都拿出來攤開,挑出最潮、最夸張的一件套上,不用擔心太夸張,因為現場永遠有比你穿得更夸張的人!女生關鍵要性感,男生重點發型帥!(敲黑板,這是重點)
菇涼們,如果你實在找不到穿的,去你麻麻衣柜看看,來個徹徹底底的復古風。
出發前該準備什么?
帳篷:根據個人需求準備,建議選擇顏色鮮艷顯眼的,以便迅速的找到自己的帳篷哦!睡袋及防潮墊:根據個人需求準備越厚越好。濕巾:個人經驗,你一定用的到它!衛生紙:除了基本用途外你可以用它玩花樣!就看你的創意啦!小手電:在夜里它可以幫助你找到自己的帳篷。眼鏡,你以為現場的人們戴眼鏡是為了耍酷嗎?nonono,他們只是在保護自己的眼睛(所以是必備的)充滿電的手機及備用電池:即使主辦方準備了便民充電處,你不想在急用的時候手機沒電吧?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項!現金!!你不想跑大老遠找ATM機的話,就帶上一些現金吧!!
到了現場怎么把前戲做足?
在等待演出的時候盡量的少說話,你那匱乏的音樂知識只會將你的弱點無限放大,同時沉默寡言會造成一種高深莫測的感覺,當然,要是有姑娘主動和你搭話的時候則要大膽的回應,要是姑娘問你喜歡那個樂隊時候,套路的回答是:“他們啊,挺好的,但是他們以前的作品會更牛逼!”同時,加上一個你自己胡編亂造的樂隊,說不定讓姑娘對你另眼相看了呢。(要記得加!)
怎么才能讓旁邊的美女看不出我是一個菜鳥?
做點功課唄!根據每場派對的DJ名單,提前上網了解一下他們有什么代表作品和大熱新歌。可以將演出的樂隊全都了解一遍,將手機的播放列表全換上演出陣容的的歌,走路聽、坐車聽、洗澡聽、吃飯聽……總之不求如數家珍,但求聽到前奏就知道這是啥歌兒,能跟著一起唱,尤其是中間過門的純人聲部分,盡量把歌詞跟著喊出來,旁邊的美女立刻會向你投來崇拜的目光!
演出過程中該怎么做?
演出的時候,別人做什么你跟著做什么
跟唱時候,表情要到位!便秘式怒吼,庫喪式淚目,花癡式吶喊……
還有,這時候你可以亮出偷偷帶進場的酒,要知道很多音樂節都是限制自帶酒水的,而且現場那種爛大街的贊助商啤酒實在是入不了口,更讓人不能接受的是那種浮夸的價格,這時候要是你身上有酒,簡直如救世主般的存在!何況,姑娘一般都不會拒絕有酒有故事的人。
不會跳舞去音樂節怎么辦?
說是跳舞,但重點是跳,而不是舞!說實話音樂節現場對你的肢體協調性要求比廣場舞低多了,只要你的身子能上下跳,手臂能舉左右搖,腦袋能前后點,那去電子音樂節湊熱鬧絕對OK!再說了,幾千上萬人把你擠在當中,你不會想跳拉丁吧?跟著節奏用力晃就很好啦!像這樣
音樂節上勾搭男生時姑娘要知道的一些潛知識
經過多(bai)年(du)觀(lai)察(de),在音樂節勾搭男生可以看他的音樂品味。聽流行的土,聽電子的潮,聽維京的野,聽金屬的硬,聽英倫的帥,聽爵士的騷,聽實驗的怪,聽后朋的酷,聽后搖的溫柔,聽日音和獨立的是娘炮。勾搭姑娘也可以看她的音樂品味,除了聽流行的正常外,聽其他的任何一種都有不同程度的變態。所以去音樂節的姑娘以變態的居多,但是這不是更野更好玩嗎?
音樂節的n種玩法,新技能get?
當然,音樂節可不只是聽歌拗造型的地方,Pogo是什么?表演現場有人叫你“跳水”去不去?臺上主唱喊玩“死墻”時該怎么辦?做一名敬業的聽眾,先從這些行話開始。
Pogo指人們在搖滾樂演出現場隨著音樂蹦跳和碰撞的互動方式。據說該詞來源于極限運動或體育競技,而與搖滾樂相關的Pogo則是性手槍樂隊(Sex Pistols)貝斯手席德·維瑟斯(Sid·Vicious)自稱在1976年倫敦的一場朋克秀中發明的。最簡單的Pogo就是伴著音樂與其他人撞來撞去,撞完還要抓住附近的Pogo友人安(yong)全(li)地甩出去。Pogo激烈程度根據音樂類型而不同,視音樂風格和現場氣氛而定。總的來說,它看起來有點像集體撒癔癥。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Pogo隨著硬核朋克音樂的發展衍生出更激烈與極端的Mosh,其主要特點是劇烈揮拳、踢腿。作為Mosh的重要形態,“死墻”(Wall of Death)經常在硬核、重金屬等現場表演時出現,即觀眾在樂隊的指揮下首先分成兩邊,相隔十米左右,再聽從音樂面對面沖撞。一般來說,“死墻”場面比較浩大,沖撞的瞬間才有震撼力。
“跳水”是在音樂演出時從高處以各種姿勢躍下,被人浪接住并托舉傳送。以往歌手在演唱至高潮時會從臺上跳到觀眾中,然后觀眾接住并傳一圈回到臺上,一些情緒高漲的觀眾有時也沖到臺上跳水。這種玩法的危險性取決于舞臺高度,因此請根據自身體重與臺下觀眾數量酌情采用之,至少要先讓臺下的觀眾明白你是要跳水請接住,而不是要臺下的觀眾讓一讓。
溫馨提醒:
天氣預報顯示11月5-6日兩天氣溫溫差比較大,6日夜間可能下雨,在提醒樂迷帶上雨具且盡量別穿太少的同時,為了演出與周邊活動的完美體驗,我們更愿意相信天氣預報總是報錯這個可能啦(別下雨了成不);場地由于落雨可能會有積水與坑洼存在,樂迷最好穿上雨鞋,防雨撒歡兩不誤:)
PS:雖然不想說但還是要說,請保護好自己的真鈔貞操,防止騙錢騙炮,保持正常心態,每個舞臺都轉一轉,感受不同類型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