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偏遠山區支教,體驗生活。這應該是很多人都有過的年少情懷,只是工作后,來自生活、家庭的壓力,讓這個簡單而純真的夢想,成了心中抹不去的情懷。但也有人喜歡讓夢想成真。家住湖城星匯半島的陳大美,就是這樣一個人,她給培訓學校放假一個月,帶上員工走到貴州大山里,支教了一個月。
“大美,你什么時候再去?我想讓孩子跟你一塊去吃吃苦。”前天是陳大美從貴州江西坪小學回來的第三天,采訪她的短短兩個小時里,不少家長給她發來,希望下一次支教活動能夠帶上自家孩子。
那里的孩子沒上過美術課
性格活潑,語速快,喜歡表達,但不說教。
這是和陳大美聊天最深的感受。
其實“陳大美”并不是她的原名,但她喜歡別人這么叫她。
“越叫越美唄!”她調侃自己,其實只是不希望被別人貼上標簽,就像這次的支教。
“一直想做的事,現在終于做到了。”陳大美是湖城一所美術培訓機構負責人,也是一個4歲女孩的媽媽。
陳大美覺得,作為老師,說大了,她有這樣的社會責任;說小了,她一直有這樣的情懷在。
今年7月,她跟著公益組織去了一趟貴州江西坪小學,當地校長告訴她,孩子們除了上語文和數學課,沒有其他學習課程,畫畫、音樂這些孩子們喜歡的課,沒有老師教。
當時,同行的義工開玩笑說了一句,那就找陳大美唄,她就是美術老師。校長立即很激動地握住了她的手,說如果她能來教就太好了。陳大美當下就答應了。
回程路上,同行的義工問她:“你不會真來這上課吧?”“都答應了,當然要來!”陳大美是個重承諾的人。
回湖后,正是培訓機構最忙的時候,暑期班要招生了。陳大美每天都很忙,但她沒忘了自己的承諾,她先在班里發起倡議,給江西坪的孩子們寄去秋冬季衣服,然后是各種繪畫用具。10月初,她把自己和員工也打包“寄”了過去。
她收到一封特別“情書”
“你們可以叫我大美老師!”這是她對孩子們的自我介紹。
江西坪小學有7個班級,她和同行的老師除了負責給孩子們上美術課,還利用晚上休息時間去了38個家庭家訪。
“只有當你的腳踏上這片土地,人在了,你才能真正感受到一些東西。”陳大美說,這所小學在一個山坳里,學生來自周邊5個寨子,最遠的孩子每天要步行兩小時來上課。但是沒有人逃學,哪怕膝蓋和腳都腫了。大家要買東西、看病,都要去山下的鎮上,開車都要兩個多小時,別說孩子,很多當地人一輩子都沒離開過大山。
當地的天氣經常是雨霧蒙蒙,各種蟲子也特別多,孩子們幾乎每天都是一踩一腳泥地來到學校,但沒人會想到要去洗干凈,因為這里沒有自來水,他們也沒有這樣的意識。
陳大美說,有一個小姑娘長得很漂亮,因為不注意衛生,身上、手上長滿了泡,并開始潰爛,和她睡在一起的妹妹也被傳染。可沒人想到要帶孩子去看病,因為這里很多人身上都有類似的傷口。
陳大美帶著這對姐妹去鎮上的診所看病,在鎮上的小旅館幫她們洗澡敷藥,還買了很多常備藥回學校。
離開前,姐妹倆給大美寫了一封“情書”,字里行間,都是對大美的稱贊和喜歡。里面還有一幅畫,粉紅色的房子、可愛的梅花鹿,有花有草有陽光,色彩明麗。
“他們沒有學過畫畫,但他們畫得很棒,想象力很豐富。”陳大美說,“在這里,沒有大人會起早給孩子準備早飯,送他們上學;相反,可能需要孩子來照顧大人的生活。”有一對姐弟,母親精神失常,父親離家出走,姐姐要給弟弟做飯,還要照顧醒來隨時會打人的母親。
“而這并不是個例,很多家庭都是這樣的狀況。錢對于他們來說,反倒沒什么意義。”因此,對于通過她給學校的捐款,陳大美開始叫停,因為今年孩子們需要的東西已經足夠。湖州新風實驗小學下塘校區和湖師附小兩個班級的結對活動,以及一些出版社定期寄送繪本書籍的事情,她仍在幫助對接。
她認為,有些東西需要持續,階段性的給予,一次性、巨大的付出,只會讓對方的欲望膨脹。
她想給孩子們留下色彩
大美說,一開始給孩子們上課時,因為心疼他們的遭遇,曾想過該不該嚴厲地要求他們。但事后一想,應該跟別的孩子一樣,這才是“平等”。這些孩子必須學會爭取自己想要的,而不是坐等別人的幫助。
離開前,她和孩子們一起做了一件事,把學校的兩面墻都畫滿了畫。
一面墻由她和員工畫梵高的《星空》,另一面墻完全由孩子們自由發揮。
10多米長的《星空》墻繪,花了3天時間,都是利用下課間隙畫的……
讓培訓機構的老師帶薪休假,同行的員工費用全包,還要讓200多個學生家長沒有異議……這樣的事情,到底值不值得?
陳大美說,出發前,她也和母親討論過這個問題。從老人的角度看,當然希望女兒輕松一點,不要這么辛苦。尤其是之后看到大美里,每天睡在爬滿各種小蟲子的床上,喝著過濾后的雨水,除了白菜、土豆,難得吃點葷腥……母親難免會心疼。
“我就跟媽媽說,讓我任性一回唄!你女兒一直是有情懷的人嘛。”陳大美說,這次能成行,還要感謝學生家長的支持,耽擱了一個月的課程,沒有一個人提出異議。自己到了貴州,家長們又自發捐款捐物。還有很多朋友都以自己的方式來幫助這些孩子,讓一次個人性質的支教之行,更有了意義。
接下來,大美會做完自己幫助對接的后續事情,她還打算組織培訓機構的孩子,一起到湖州周邊一些山區看看,培養孩子們的一種情懷,對畫畫、對生活……都好!
湖州晚報 記者 張璐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湖州發布新聞客戶端
下載地址請戳→http://hzfb.hz6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