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地說,RAP是美國黑人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街頭文化的主要表現。這種音樂通常是指唱歌的人用口語化的節奏在器樂的伴奏下來講述一個故事,從而表達某一種思想感情。產生于上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在80年代到90年代成為世界最風行和最具影響力的流行音樂形式之一。可是,中國國學研究者認為,現在流行的說唱音樂RAP,發明者不是美國的黑人,而是生活在中國兩千多年前戰國末年的荀況。如果翻開他的著作《荀子》,其中的《成相篇》可以證明,這個觀點倒不單純是為了想制造驚世駭俗的新聞。荀況,戰國末年的文學家、政治家、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人們尊稱他為荀子。《荀子》是荀況的學術著作,全書共三十二篇。他的文章往往一氣呵成,文辭優美流暢,語言鏗鏘激越,氣勢恢宏壯闊,大量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并且閃耀著理性思維的光輝。
荀子是戰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提倡性惡論,其學說常被后人拿來與孟子的“性善說”比較。
讓我們來看他的《成相篇》。“相”是一種打擊樂器,“成相”是流行在荀況所生活的時代的一種民間歌謠,表演者在“相”的節奏的伴奏中,邊說邊唱,形式完全與現代流行的RAP相同。值得注意的是,荀況寫《成相篇》不是為了娛樂,而是因為他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就借用這種民間的通俗歌謠,把自己的治國理論唱出來,從而達到推廣的目的。《成相篇》句式分兩種,一是三字起的句式,節奏大致是“3+3+7(或9或11或13)”,二是四字起的句式,節奏大致是“4+7(或8)”,全篇五句押一個韻,至今誦讀起來仍節奏清晰明快。這里試舉兩組句子為例:治之經,禮與刑,君子以修百姓寧。
明德慎罰,國家既治四海平。意思是治理國家的關鍵,在于禮制與法令,禮使君子修身,法使百姓生活安寧。崇尚美德慎用刑法,國家得到治理天下就會太平。聽之經,明其請,參伍明謹施賞刑。顯者必得,隱者復顯民反誠。意思是辦理案件的關鍵,要明察秋毫,知曉國情民愿,錯綜復雜的情況辨析明確,謹慎施行賞罰。明擺著的事情必須做出實效,隱情要查明讓百姓歸心講誠信。
說唱《成相篇》全文,效果未必不及現代流行的 RAP 作品。這樣看來,荀況早在戰國末年就創作出了這么典型的 RAP 說唱作品,這比美國黑人創作的 RAP 作品早了兩千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