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3日下午1時,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美國民謠藝術家鮑勃·迪倫榮獲該獎項。盡管三十多年來,鮑勃·迪倫一直活躍在音樂圈,但他創作的歌詞被認為“朗讀出來就是一首詩”,美國詩壇怪杰艾倫·金斯伯格曾評價其為“最棒的詩人”。
詩人北島編選《給孩子的詩》時,特別收錄了鮑勃·迪倫的作品《在風中飄》(blowin in the wind)。這說明,鮑勃·迪倫的作品絕不只是歌詞,它們是詩,而且值得引薦給孩子們。
鮑勃·迪倫(Bob Dylan)生于1941年5月24日,原名羅伯特·艾倫·齊默曼(Robert Allen Zimmerman),是一位美國唱作人、藝術家和作家。從1961年發布首張專輯至今,迪倫在流行音樂界和文化界起到的影響已超過50年。
他的代表歌曲是《答案在風中飄》(Blowing in the Wind)和《時代在變》(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g)。
作為一個唱片藝術家和表演者,迪倫的成就主要以他的演藝生涯為核心,但他最大的貢獻被普遍認為是他的作詞。作為一個音樂家,迪倫的唱片總銷量已超過了1億,也讓他成為暢銷音樂藝人之一。
2006年,鮑勃·迪倫憑借回憶錄《像一塊滾石》再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當時諾貝爾獎評委員會對鮑勃·迪倫的評價是:“他把詩歌的形式以及關注社會問題的思想融入到音樂當中,他的歌充滿激情地表達了對民權、世界和平、環境保護以及其他嚴重的全球問題的關注。”
鮑勃·迪倫還得到過包括格萊美、金球獎和奧斯卡金像獎在內的多個獎項。2008年摘得普利策文學獎時,評委會稱其“對流行音樂和美國文化產生深刻影響,以及歌詞創作中非凡的詩性力量”。
美國詩壇怪杰艾倫·金斯伯格曾直言“迪倫是最棒的詩人”,“當我聽到那首《暴雨將至》,我哭了出來。薪火傳承到了新的一代,從早期的波西米亞和垮掉的一代,到尋找光明和自我激勵的這批年輕人。我被他的修辭鎮住了,這些詩詞簡直就像《圣經》箴言一樣,撼動人心”。
在風中飄
[美] 鮑勃·迪倫;張祈 譯
一個人要走多少路
別人才把他稱為人?
一只白鴿要飛越多少海
才能在沙灘沉睡?
炮彈要發射多少次
才會被永遠報廢?
我的朋友,答案就在風中飄,
答案就在風中飄。
一座山要存在多少年
才能被大海淹沒?
一些人要生活多少年
才能獲得自由?
一個人要轉多少次頭
還假裝什么都看不見?
我的朋友,答案就在風中飄,
答案就在風中飄。
一個人要仰望多少次
才能看見天空?
一個人要有多少耳朵
才能聽到人們的哭聲?
到底還要死多少人
直到他知道太多的人已死去?
我的朋友,答案就在風中飄,
答案就在風中飄。
(該詩被北島收入《給孩子的詩》)
(英文原文):
Blowinin the Wind
Bob Dylan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
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
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 balls fly
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how many years can a mountain exist
Before its washed to the sea?
how many years can some people exist
Before theyre allowed to be free?
And how many times can a man turn his head
And Pretending he just doesnt see?(The answer)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how many times must a man look up
Before he can see the sky?
how many ears must one person have
Before he can hear people cry?
how many deaths will it take till he knows
That 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Oh,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