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論壇網北京訊(記者 張珊張堯)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音樂是人類表達思想與感情的方式,早在還沒有產生語言,當人們想慶賀收獲和分享勞動成果時,便知道利用敲打石器、木器來表達喜悅、歡樂之情。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我國文化建設,習近平主席強調“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中國有著 “禮樂之邦”的稱號,音樂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歷史最為悠久,傳播最為廣泛的文化領域之一,受到了各地文藝工作者的傳承及不斷創新。
歌手 唐風天
唐天風,1984年出生于湖南省隆回縣,歌手、作詞曲人、音樂教育,致力于多棲文化發展的代表文藝人之一。
大路朝歌,風雨三十載,32歲的他已經在音樂文化產業摸爬滾打10余年。唐風天說他從一個年少輕狂的孩子,慢慢蛻變成一個音樂傳播的思想者,十余年的專業癡迷讓他對音樂文化有了根深蒂固的認識,也奠定了用其一生奮斗與執著的信念與基礎。唐風天不僅對音樂創作精心研究,更致力于音樂的教育與傳播。他扎根于生活,走遍大江南北,通過感受各地民眾的心聲,將自己的體驗經歷融入于音樂,創造出了無數經典、切合實際生活、接地氣的優秀作品,也將自己積極的生活理念及音樂傳播到了基層群眾之間。
藝術源于生活,源自人民。《詩經》中的《風》多是黃河流域的民間樂歌。中國的國粹京劇也是南北的戲劇班子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的。文化如果遠離了人民,就沒有了生命力和創造力。只有深入到人民群眾中去,才能挖掘創作出,滿足人民需求的作品,才能受到群眾歡迎。大學剛畢業的時候,老師曾問唐風天你是想要從事文化行業還是去做文化方面的生意,當時他并不理解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后來走入社會,得到了實際的經歷體驗,才開始慢慢理解老師這句話的深刻內涵。文化是根植于內心思想的修養,他常常說這十幾年對于音樂文化的修行,用心沉淀在湘西南這塊土地上,一首曲,一段詞,已經不是單純值多少錢的問題了。藝術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動人,潛移默化培養社會民眾的性格品德。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的那樣,文藝創作應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一部好的作品,應該是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同時也應該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作品。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優秀的文藝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場上受到歡迎。孔子曾說“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我們要通過文藝作品傳遞真善美,向人們傳遞引導正能量的價值觀,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我國文藝才能更好發展繁榮起來。
天俊懿品琴行創建于2009年,創始人唐風天,是一家集吉他、鋼琴、聲樂等器樂、音樂培訓,制作,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培訓機構。2015年,琴行華麗蛻變,成立武岡市天俊懿品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公司位置處在城市的中心,室外熙熙攘攘的人流及車流,室內三五小友,焚香煮茶,耳畔傳來古箏、吉他等樂器傳來動聽的旋律,在緊張忙碌的工作中讓人們感受到文藝帶給心靈的一份溫潤與清涼。唐天風說:“這種生活極好、極好。”天俊懿品現在已成為湘西南文化交流窗口,經常會有國內外的友人前來交流,共同探討交流當前各種文化發展。天俊懿品文化傳播公司一年來承辦了眾多大中型文化演出及晚會,涉及伴奏演出、整合策劃、音樂制作、文化包裝等多項活動,正以專業高效的團隊和多年的職業經驗努力鑄造自主品牌“天俊懿品”。
現在,我國文藝創作迎來了新的春天。為了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個偉大事業,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必須有大批德藝雙馨的文藝名家通過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文藝工作者們大有可為,要高度認識文藝的地位和作用,認識自己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推動文藝創新,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創作出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優秀的文藝作品來。